文|三易生活
在此前疫情肆虐的時間里,在居家辦公、學習等需求出現井噴的情況下,在線辦公賽道也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例如在海外市場,Zoom的市值就曾一度高達1500億美元,而在國內,飛書、騰訊會議等不同類型的協同辦公產品也同樣紛紛冒頭。然而隨著疫情的影響逐漸消退,在線辦公產品就需要改變姿態了。
日前,“騰訊會議取消免費300人不限時會議”這個話題登上了微博的熱搜榜。隨后騰訊會議方面發布公告稱,自今年4月4日起,將調整免費版與會員的多項服務功能,其中涉及會議規模、時長和會員梯度等多個方面,并會逐步取消免費用戶“300人不限時會議”權限,而相關升級功能則將移入會員體系。
根據騰訊會議方面的解釋,“2020年1月,盡管上線不足滿月,在免費版能力僅支持25人45分鐘會議的情況下,我們果斷將面向企業的收費能力開放一一免費支持300人不限時會議,同心抗疫,助力維持正常的溝通協同……隨著工作生活逐漸回歸常態,300人不限時的特殊支持服務也將完成使命。”
當初,騰訊會議方面的說法,是“2020年1月24日起至疫情結束,面向所有用戶免費開放300人不限時會議功能。”換而言之,在騰訊會議的視角中疫情已經在事實上結束了,所以300人不限時的特殊支持也完成了使命,自然就要結束此前的非正常狀態。
作為一款商業化產品,掙錢無疑是騰訊會議的使命,但以目前的產品形態,賣廣告顯然很難被用戶接受,因此付費訂閱服務幾乎就成為了唯一的營收渠道。而騰訊會議之所以會被詬病,無非就是在收費上顯得有些急功近利,但這其實也不怪騰訊,因為如果沒有穩定的營收,此前發生在Zoom身上的事情就大概率將會再現。
現在的Zoom市值已經蒸發了上千億美元,并啟動了近乎大逃殺般的裁員,而這背后的原因只有一個,自大家的生活逐步恢復常態后,在線會議的需求已經不斷下降。此前在疫情期間,由于各行各業的企業員工被迫在物理上被分隔開來,才使得在線會議就成為了維持企業正常運行的必要工具。
騰訊會議此前的策略是用補貼、甚至免費的服務來吸引用戶,進而完成跑馬圈地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再回過頭來降低補貼乃至收費,以最終實現盈利,這其實也是國內諸多互聯網企業最為熟稔的商業模式。
上線于2019年12月的騰訊會議,也是騰訊云旗下的一款音視頻會議軟件,是企業應用與云通信解決方案的一員,同時也可應用于網課、線上教學等場景。
騰訊會議在上線不久后就遇到了疫情,并在這一紅利期開啟了免費策略,也讓用戶嘗盡了甜頭。僅上線245天,騰訊會議的用戶量便已突破1億,成為了最快擁有超過1億用戶的視頻會議產品,以及騰訊過去5年增速最快的產品。而隨著此次疫情影響的消退,此前的這一流程顯然騰訊會議就已經走到了盡頭。
目前儼然已經是互聯網行業的冬季,“活下來”更是成為了諸多互聯網企業的主題。在去年馬化騰的內部講話中,不僅有視頻號是全場希望的表述,還談及了騰訊會議隸屬的CSIG(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在馬化騰看來,以往CSIG被市場份額和輿論的大勢裹挾做了很多沖量的事,追求做前端集成與大數字營收,但很多業務毛損毛虧,實際上沒用,最終還是要靠產品決勝。
為此,CSIG在進入2023年后就開始了調整。據消息人士透露的信息顯示,在內部會議中CSIG相關負責人就多次提及 “利潤”、“掙錢”、“效率”、“業務線健康”、“產品更實在”等關鍵詞。所以當追求盈利成為CSIG大方向的情況下,作為CSIG“一門三杰”中的一員,騰訊會議勢必會被寄予厚望。
那么問題就來了,從免費到付費,這無異于是用剝奪用戶的權益來換取營收。心理學領域中有“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心理,也就是人是很難忍受失去一個本已經擁有的東西,為了避免受到損失,自然就會有相當比例的用戶會選擇付費,這就是典型的負向驅動。
使用了負向驅動,也就是抓住用戶痛點來轉化付費,效果確實會很優秀,但代價就是會收獲部分用戶的抱怨。畢竟在B端市場“能省則省”是主流思潮,這也導致國內辦公軟件的付費率長期低迷,所以要從用戶的口袋里掏錢,自然也就得允許用戶抱怨幾句。
而對于真的有在線會議需求的用戶來說,騰訊會議確實還是國內市場的最優選,因此這也是騰訊會議敢于開啟更激進付費策略的倚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