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靠抱吉利大腿,魅族能重回中高端手機市場前五嗎?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靠抱吉利大腿,魅族能重回中高端手機市場前五嗎?

等待魅族的,是一場艱難的突圍賽。

文|連線Insight 陳秋曉

編輯|周雄飛

3月以來,魅族新消息不斷。

近日,據財聯社等多家媒體報道,吉利旗下高端品牌領克宣布,已與魅族科技達成深度融合的戰略合作關系,并宣布會在本月底魅族20發布的同時,推出搭載魅族Flyme Auto車載人機交互軟件的領克08新車型。

這一新動向也成為繼本月8日,魅族被吉利旗下湖北星紀時代有限公司(下稱“星紀時代”)合并為星紀魅族后,和吉利旗下又一品牌的深度合作。

星紀時代投資魅族科技簽約儀式,圖源魅族科技官方微博

消息不斷背后,魅族還沒放棄在智能手機市場沖高的野心。

從以上活動的先后順序中不難看出,魅族20的發布被放置于3月尾端,且星紀也已放出消息預熱,稱還有一款更高端的手機正準備中。提前這么早就開始造勢預熱,可見魅族對這一新產品寄予厚望。

在近期的一次媒體專訪中,星紀魅族CEO沈子瑜提出了將在三年內重回全國中高端手機市場前五的目標。

魅族之所以會提出這個目標,或許是認為自身曾在手機領域有著高光時刻。2015年,時任魅族副總裁李楠親自公布,當年魅族手機總銷量突破2000萬臺,同比年增長高達350%;次年,魅族又宣布實現盈利,全年手機總銷量達到2200萬臺。

但如今的魅族,即便有了吉利的支持,或許也很難找回昔日的“自己”。

手機領域,雖然提出了沖擊高端的計劃,但由于魅族目前正遭受著行業競爭加劇、產品業務混亂等“內憂外患”的諸多問題,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會有很多挑戰。

這樣的情況,同樣發生在魅族的車機系統業務上。雖然魅族在被吉利收購后的9個月里成功推出了車機系統Flyme Auto,卻是直到“星紀魅族”集團的成立,才正式官宣了與領克的合作。

同時,在2月的吉利銀河發布會上,魅族車機雖被提及,但銀河L7車型搭載的車機系統則是由吉利研究院和旗下億咖通共同研發的。

由此來看,雖然保留了品牌名稱和手機發布計劃,但在未來的智能手機和車機系統賽道上,魅族或許依然很難重回昔日的榮光之下。等待魅族的,或許是一場艱難的突圍賽。

1、一波三折的9個月:從被收購到被合并

2022年7月4日,急于改良智能車機體驗的吉利,和陷入手機銷量低谷的魅族一拍即合,達成收購協議。由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主要持股的星紀時代取得了魅族科技79.09%的股權。

新出任魅族科技董事長的沈子瑜也在收購會上表示,魅族在智能手機領域有十多年經驗,可以幫助星紀時代加快產品成熟和落地。星紀時代瞄準高端市場,與魅族科技產品規劃沒有沖突,雙方還可形成協同。

正當公眾還在回味這一收購案時,次月市場便傳出魅族與領克開展合作的消息。合作第一步,是魅族手機進駐領克精選商城進行銷售。雙十一之際,領克又出現在了魅族的預售宣傳海報中。官方稱,在魅族商城等官方電商渠道購機可參與抽獎,有機會贏取領克汽車一年使用權。

與此同時,雖然社交平臺上屢有“魅族19”的爆料傳出,且產品經理在魅族社區六次發起了“魅族19主理人計劃”的討論,但魅族最終還是取消了該系列的發布。

這一舉動,可以視作魅族為慶祝其2023年成立20周年,直接推出“魅族20”新品以作紀念;也可以被理解為是魅族在被收購之后,新品發布受到集團其它計劃的干預和控制。

新手機之外,魅族也盯上了車機領域。去年11月,魅族首款車機系統Flyme Auto的正式公布,雖然完整細節還未公開,但魅族已經提前公布了其車機系統的Alive Design設計理念。

魅族在其辦公園區高調宣傳Flyme Auto,圖源Flyme官方微博

據魅族介紹,Alive Design 設計理念源自手機系統,旨在給功能、視效、交互賦予“生命感”。具體來看,Smart Bar在傳統dock欄基礎上增加了動態自適應的交互,且支持智能匹配不同場景下的不同需求、不遮擋主屏幕畫面;小窗模式通過允許同屏多任務展示,減少車主反復切換應用的次數。

這一車機系統發布后,吉利方面也傳出會發布新中高端汽車品牌的消息,彼時在業內看來吉利的新品牌車型大概率會搭載Flyme Auto系統。

但事實證明,這一猜測落空了。

今年2月24日,吉利汽車發布了旗下新中高端系列品牌“銀河”,并發布了該品牌旗下的首款車型銀河L7。根據官方介紹,這款車型搭載了吉利全棧自研的銀河NOS操作系統,并稱這一系統可以“無限接近于蘋果iOS體驗”。

在那場發布會上,魅族Flyme Auto車機系統并未被過多提及,相對應的魅族團隊在其中的參與程度也未被提及。

直到本月8日,星紀時代和魅族科技融合為“星紀魅族集團”后,領克才正式對外宣布了與魅族科技在出行領域的深度合作。

星紀魅族的此次合并,將由沈子瑜出任星紀魅族集團董事長兼CEO,兩家公司的供應鏈、采購體系、質量體系、生產制造體系、供應鏈體系則實現交匯。

沈子瑜在與媒體的對談中透露,手機將作為星紀魅族的主銷產品,擔起主營收入,后續還有Flyme的軟件服務收入等,也會推出AR和VR眼鏡,以交互為驅動打造多終端形態。

關于核心技術,沈子瑜未透露過多,但也提及手機soc、衛星通信能力、魅族此前的Flyme OS軟件基礎、以及主打互聯互通能力的車機體驗,或將會是未來手機的核心賣點。

需要注意的是,合并后的星紀魅族組織架構中,原魅族科技CEO黃質潘擔任了新公司手機事業部的主要負責人,這就意味著黃質潘將在吉利的支持下,繼續沖擊高端手機市場。

魅族未來線下門店,圖源魅族科技官方

從目前星紀魅族已透露的計劃看,主要集中在手機層面,包括3年內沖回手機市場前五、新增1000家銷售門店等。就此看,經歷了跌宕起伏的魅族,目前再次踏上了智能手機的戰場,并提出了新的野心。

只不過,魅族想要實現這一野心,并不容易。

2、魅族手機想沖回行業前五,可能性有多大?

魅族手機想要重回行業前五,需要先認清市場走勢的變化和過去留下的爛攤子。

在魅族手機停止更新的兩年里(2021.3-2023.3),智能手機市場已逐漸走入增量時代。據IDC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86億臺,同比下降13.2%,創有史以來最大降幅。

IDC在報告中表示,時隔10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再次回落到3億臺以下市場大盤。2012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僅為2.13億臺。另據前瞻經濟學人的統計,2011-2022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呈現出先增后降的趨勢。

外部市場之外,魅族也需要審視自身內部,解決產品、技術、品牌、渠道、供應鏈等多方面遺留下來的問題。概括來說,魅族手機雖然實現了國產智能手機從0到1 的突破,但隨后從1到100的99步走得混亂、乏力,輸光了一開始攢下的市場份額。

2009年,魅族在花了兩年時間潛心解決硬件、系統、UI交互三大問題后,打造出“第一臺國產智能手機”——魅族M8,市場反應大爆。有了首戰勝利后,魅族在兩年后又推出了宣稱配置能與蘋果iPhone 4有得一拼的M9,延續了成功與認可。

魅族M8產品圖,圖源魅族官網

有了手機之后,魅族基于Android 4.0在2012年開始深度研發自家ROM“Flyme系統”。魅族在安卓的基礎上做了諸多改動,如將原生縮略卡片式的后臺管理界面改為圖標式等。其簡潔的設計和對氣泡通知、小窗模式等“人性化”功能的首創,再次加深了用戶粘性。

至此,魅族憑借兩代“神機”和Flyme系統打響了自己“小而美”的名號。

與此同時,在那幾年隨著小米、華為、OPPO和vivo等國產品牌紛紛進軍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后,整個智能手機市場也變成了一片紅海。面對這一行業變化,魅族在激烈競爭中亂了陣腳,后續的產品迭代呈現出前期節奏過快、后期閉門造車的特點。

2012年,魅族全新打造的旗艦MX系列正式發布,但由于正值小米推出1999元低價智能手機強勢登場、多家功能機廠商扎堆發布智能機之際,又加上受到公司與高通打專利戰的影響,魅族在產品上轉而選擇了成本更低的聯發科芯片。

結果是手機產品的價格壓低至1799元,但后續使用過程中消費者體驗十分拉胯,比如出現了手機背面發熱、游戲畫面無法兼容等問題,魅族遭遇了用戶的第一波失望。

但這只是個開始。

到了2016年,魅族徹底拋棄了以往一年只發幾款產品的精品路線,轉向機海戰術,聯合起子品牌魅藍一共發布了多達14款手機產品。起先,魅藍抵抗住了以“紅米”為代表的高性價比手機的沖擊,但其過于繁雜的產品類別也導致了庫存積壓。

更快的節奏反而導致了更長的庫存與資金周轉周期,給魅族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而從Pro7起,魅族手機有些矯枉過正,漸漸走向“閉門造車”的另一個極端。換句話說,雖然有時魅族手機完成了自我更新,卻仍然是與競品和時代的趨勢不相同的,因此也可以說是落后的。

相關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Pro7機型將成本花在了音效和前后雙屏的設計上,硬件上只能無視先前的用戶反饋,繼續采用聯發科芯片,結果花了超過一年的時間持續降價,才清完庫存。

2018年,魅族15終于決定摘掉“萬年聯發科”的標簽,選用了驍龍6系和三星Exynos芯片,并為此設定了2499元/2999元往上的定價,卻比同期配置更高(驍龍8系)的競品還要貴。更低的配置搭上更高的價格,進一步傷害了魅族手機的品牌價值。

于2021年3月最近一次更新的魅族18,終于在芯片和屏幕的配置上趕上了同期競品,卻又在快充和攝影上被拉開了差距。只有40w的快充,對比安卓陣營中動輒50、60w的超級快充并不算快;攝影方面,雖然在參數和算力上都有所提升,但同期的OPPO已開始堆60倍微距,可玩性則不如引入萊卡合作的華為。

不夠有競爭力的產品背后,是魅族核心技術團隊的支離破碎。前期開創Flyme系統的團隊成員陸續被OPPO、vivo兩家高薪搶走。而在近三年手機廠商開始紛紛自研芯片時,魅族在關鍵技術上也毫無動作。

接連的新品失利、銷量下滑,直接影響了魅族在線下渠道的布局和在供應鏈中的話語權。2018-2020年,魅族關閉了大量線下門店,這也進一步削弱對手機售后服務的保障能力。而不斷縮小的體量,也導致魅族對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不斷減弱。

鑒于魅族此前多年在智能手機行業的沉淪,在業內看來魅族20不足以一次性解決以上這么多問題。且最新的配置爆料令人不禁擔憂,魅族既沒有吸取自身的歷史教訓,也沒有向外認真感知外界的激烈競爭。

魅族20產品圖片,圖源魅族官網

首先,魅族在20系列的宣傳上放出了“信號最強”的口號,這確實是針對以往弱勢做出的改進,但從5G通信領域的專利積數量來看,魅族的積累遠遠不及華為和OPPO,似乎并沒有底氣談及超越。

在其它配置的選擇上,魅族20也還無法拿出誠意,比如其入門版本或只搭載1080P屏幕,而同期競品OPPO find X6入門版與OPPO find X6 pro版一樣,直接給出2K大屏。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魅族20即將發布,但據多家媒體報道,吉利還打算在今年發布一款定價6000元-9000元的高端手機。由此業內有聲音猜測,吉利在智能手機上或許會采取內部競爭的戰略。

在此前多家媒體報道中,沈子瑜對高端手機如何“真正有高端感”的設想,還是停留于對設計和芯片的強調。同時,高端手機對市場份額的爭奪,已經跑出了爭攝像頭參數和推折疊屏產品兩條道路。在這兩方面,魅族也好,星紀時代也好,還是一片空白。

除此之外,沈子瑜還稱,未來車機體驗會成為手機的一大賣點。但從本質上看,車機互聯,重點在車,為了保存數據、監測狀態、遠程遙控等作用而存在的手機,更像是一把智能車鑰匙。

言外之意,在沈子瑜看來,智能手機相較于車機系統更像是一個配角的角色,因此在業內看來,星紀魅族或許在手機研發層面不會下太大功夫。

綜上來看,魅族20發布后,要面臨的不小的挑戰和市場競爭,要實現沖高夢,也任重道遠。

3、跨界做車機,有多大發展空間?

手機領域已是一片紅海,難以突圍,魅族把自己的未來寄托到吉利更為看重的車機系統上。

從已經曝光的魅族Flyme Auto界面來看,該車機系統主要在設計和交互方面做了一定程度的創新,與現有的車機呈現出差異——3D桌面、能夠根據不同使用場景定制界面的“Smart Bar”、小窗模式、支持手機互聯等功能,收獲了一眾車主的好評。

只要魅族對兩款新手機的硬件算力做出相應提升,其手機與車機互聯的流暢度和穩定性便能得到保障。因此,不難看出吉利的打算是,讓魅族車機先滿足車主的日常、真實需求,如聽歌、導航、通話同時進行或切換等,以提高用戶體驗,在老車主面前扳回一城。

但對于魅族Flyme Auto車機系統,吉利或許并不會太過重視。

沈子瑜在近期接受媒體公開采訪時表示,Flyme Auto未來會應用于吉利生態下的很多車型,“我們會為客戶維護Flyme Auto的駕乘體驗,但不太可能像吉利旗下億咖通一樣,直接幫車企做系統的定制。”

這段話隱藏的信息是,魅族車機有可能僅止步于較為直觀、淺層的保障吉利車主體驗、打造吉利車機閉環層面,但無法像華為鴻蒙一樣更自主、更深入地探索汽車智能化的布局。

據連線出行梳理,吉利打造車機系統一共有三個層次的目標,第一是為現有和潛在車主完善體驗,爭奪用戶;第二是打造歸屬于自己的“手機+汽車”閉環生態,守住數據;第三是以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為發力點,深入打造智能汽車。

目前看來,魅族車機尚未展現出實現最高層次目標的實力,因此也未被吉利賦予更高的期待。

同蘋果CarPlay一樣,魅族車機更像是在打造一個“超級汽車App”,本質是將手機屏幕的內容映射到汽車中控大屏,并通過適配和優化來滿足車主娛樂(聽歌)、社交(通話)等需求。

魅族Flyme Auto細節圖,圖源Flyme官方微博

根據CDSN、東方證券等機構報告顯示,Flyme Auto暫未涉及目前國內智能座艙廠商普遍在卷的的DMS(疲勞駕駛監測系統)、手勢控制等功能;從技術上看,魅族的車機系統既不包含應用程序框架的修改,更沒有觸及到操作系統內核的重建,和手機系統一樣,魅族車機還是搭建在了安卓應用生態的基礎之上。

以同樣從消費電子橫跨入汽車產業的華為為參照,我們便能發現魅族車機系統的局限性。

華為在汽車產業的布局是由淺入深的,零部件供應、Huawei Inside模式和智選模式三種合作模式并行。雖然沒有造車,但華為已經深度參與了底盤、電機、動力控制系統等汽車硬件的深度研發,可以說具備了獨立造車的技術實力,這是它能跑通與車企合作模式的關鍵。

而對比之下,魅族車機的“舞臺”還僅限于吉利汽車中的車載屏幕上,有對設計和交互的改進,卻既未展示出對智能座艙的更多思考,更沒有搭建起車機智能化的框架。

吉利似乎也并不打算開發魅族深入智能汽車領域的潛能。沈子瑜在談及星紀魅族集團規劃時指出,Flyme Auto會承載億咖通的硬件和運算平臺。另據“商學院雜志”報道,星紀時代還看中了魅族曾與三星、高通等進行合作的供應鏈優勢。星紀時代與魅族科技合作后,可以和芯片廠商建立聯系。

這也透露出,只要魅族車機為吉利爭取到了更多的車主好感和發展時間,吉利還是打算繼續打磨億咖通的硬件和底層。換句話說,吉利對于車機系統、智能座艙等領域的更多籌碼,會更多放在“親兒子”億咖通身上,而魅族并不是首選。

對于這一判斷,也有諸多事實來支撐。比如吉利銀河L7搭載的銀河NOS系統,就是億咖通與百度Apollo合作研發的;其次,億咖通還被吉利賦予在自動駕駛、汽車芯片等領域研發的重任。而這些,魅族都沒有。

銀河NOS系統,圖源吉利銀河官方微博

由此來看,雖然陷入頹勢的魅族,在近兩年抱上了吉利的“大腿”,但基于吉利目前對魅族的重視和資源投入有限,在連線Insight看來,魅族想要在智能手機和車機系統領域找回自身昔日的榮光,并不容易。

而在目前智能手機行業存量競爭、智能汽車行業內卷加重的大背景下,已失去太多優勢的魅族,必須先活下去并尋找突圍機會,它也需要證明自己的實力和價值,才能在吉利內部爭取到更多資源和重視。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魅族

3.9k
  • 珠海魅族科技增資至25億元,增幅約555%
  • 星紀魅族宣布深度接入阿里云首個端到端全模態大模型 Qwen2.5-Omni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连线Insi...
界面财经号
IP属地:上海
连线Insight致力于洞察最新的商业世界变动,深度剖析新经济公司的发展历程。 连线Insight团队创始人为林辉,其同时是扑克财经创始人兼CEO。联合创始人、主编为叶丽丽,曾任财经天下记者、华尔街见闻全天候科技资深编辑、锌财经主编,其编辑作品多次获得今日头条优质长文、入选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创始团队同时由多位在媒体行业经验丰富的资深记者共同组成。 我们致力于产出客观、深度原创报道,希望还原事实,直击本质。

下載界面新聞

靠抱吉利大腿,魅族能重回中高端手機市場前五嗎?

等待魅族的,是一場艱難的突圍賽。

文|連線Insight 陳秋曉

編輯|周雄飛

3月以來,魅族新消息不斷。

近日,據財聯社等多家媒體報道,吉利旗下高端品牌領克宣布,已與魅族科技達成深度融合的戰略合作關系,并宣布會在本月底魅族20發布的同時,推出搭載魅族Flyme Auto車載人機交互軟件的領克08新車型。

這一新動向也成為繼本月8日,魅族被吉利旗下湖北星紀時代有限公司(下稱“星紀時代”)合并為星紀魅族后,和吉利旗下又一品牌的深度合作。

星紀時代投資魅族科技簽約儀式,圖源魅族科技官方微博

消息不斷背后,魅族還沒放棄在智能手機市場沖高的野心。

從以上活動的先后順序中不難看出,魅族20的發布被放置于3月尾端,且星紀也已放出消息預熱,稱還有一款更高端的手機正準備中。提前這么早就開始造勢預熱,可見魅族對這一新產品寄予厚望。

在近期的一次媒體專訪中,星紀魅族CEO沈子瑜提出了將在三年內重回全國中高端手機市場前五的目標。

魅族之所以會提出這個目標,或許是認為自身曾在手機領域有著高光時刻。2015年,時任魅族副總裁李楠親自公布,當年魅族手機總銷量突破2000萬臺,同比年增長高達350%;次年,魅族又宣布實現盈利,全年手機總銷量達到2200萬臺。

但如今的魅族,即便有了吉利的支持,或許也很難找回昔日的“自己”。

手機領域,雖然提出了沖擊高端的計劃,但由于魅族目前正遭受著行業競爭加劇、產品業務混亂等“內憂外患”的諸多問題,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會有很多挑戰。

這樣的情況,同樣發生在魅族的車機系統業務上。雖然魅族在被吉利收購后的9個月里成功推出了車機系統Flyme Auto,卻是直到“星紀魅族”集團的成立,才正式官宣了與領克的合作。

同時,在2月的吉利銀河發布會上,魅族車機雖被提及,但銀河L7車型搭載的車機系統則是由吉利研究院和旗下億咖通共同研發的。

由此來看,雖然保留了品牌名稱和手機發布計劃,但在未來的智能手機和車機系統賽道上,魅族或許依然很難重回昔日的榮光之下。等待魅族的,或許是一場艱難的突圍賽。

1、一波三折的9個月:從被收購到被合并

2022年7月4日,急于改良智能車機體驗的吉利,和陷入手機銷量低谷的魅族一拍即合,達成收購協議。由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主要持股的星紀時代取得了魅族科技79.09%的股權。

新出任魅族科技董事長的沈子瑜也在收購會上表示,魅族在智能手機領域有十多年經驗,可以幫助星紀時代加快產品成熟和落地。星紀時代瞄準高端市場,與魅族科技產品規劃沒有沖突,雙方還可形成協同。

正當公眾還在回味這一收購案時,次月市場便傳出魅族與領克開展合作的消息。合作第一步,是魅族手機進駐領克精選商城進行銷售。雙十一之際,領克又出現在了魅族的預售宣傳海報中。官方稱,在魅族商城等官方電商渠道購機可參與抽獎,有機會贏取領克汽車一年使用權。

與此同時,雖然社交平臺上屢有“魅族19”的爆料傳出,且產品經理在魅族社區六次發起了“魅族19主理人計劃”的討論,但魅族最終還是取消了該系列的發布。

這一舉動,可以視作魅族為慶祝其2023年成立20周年,直接推出“魅族20”新品以作紀念;也可以被理解為是魅族在被收購之后,新品發布受到集團其它計劃的干預和控制。

新手機之外,魅族也盯上了車機領域。去年11月,魅族首款車機系統Flyme Auto的正式公布,雖然完整細節還未公開,但魅族已經提前公布了其車機系統的Alive Design設計理念。

魅族在其辦公園區高調宣傳Flyme Auto,圖源Flyme官方微博

據魅族介紹,Alive Design 設計理念源自手機系統,旨在給功能、視效、交互賦予“生命感”。具體來看,Smart Bar在傳統dock欄基礎上增加了動態自適應的交互,且支持智能匹配不同場景下的不同需求、不遮擋主屏幕畫面;小窗模式通過允許同屏多任務展示,減少車主反復切換應用的次數。

這一車機系統發布后,吉利方面也傳出會發布新中高端汽車品牌的消息,彼時在業內看來吉利的新品牌車型大概率會搭載Flyme Auto系統。

但事實證明,這一猜測落空了。

今年2月24日,吉利汽車發布了旗下新中高端系列品牌“銀河”,并發布了該品牌旗下的首款車型銀河L7。根據官方介紹,這款車型搭載了吉利全棧自研的銀河NOS操作系統,并稱這一系統可以“無限接近于蘋果iOS體驗”。

在那場發布會上,魅族Flyme Auto車機系統并未被過多提及,相對應的魅族團隊在其中的參與程度也未被提及。

直到本月8日,星紀時代和魅族科技融合為“星紀魅族集團”后,領克才正式對外宣布了與魅族科技在出行領域的深度合作。

星紀魅族的此次合并,將由沈子瑜出任星紀魅族集團董事長兼CEO,兩家公司的供應鏈、采購體系、質量體系、生產制造體系、供應鏈體系則實現交匯。

沈子瑜在與媒體的對談中透露,手機將作為星紀魅族的主銷產品,擔起主營收入,后續還有Flyme的軟件服務收入等,也會推出AR和VR眼鏡,以交互為驅動打造多終端形態。

關于核心技術,沈子瑜未透露過多,但也提及手機soc、衛星通信能力、魅族此前的Flyme OS軟件基礎、以及主打互聯互通能力的車機體驗,或將會是未來手機的核心賣點。

需要注意的是,合并后的星紀魅族組織架構中,原魅族科技CEO黃質潘擔任了新公司手機事業部的主要負責人,這就意味著黃質潘將在吉利的支持下,繼續沖擊高端手機市場。

魅族未來線下門店,圖源魅族科技官方

從目前星紀魅族已透露的計劃看,主要集中在手機層面,包括3年內沖回手機市場前五、新增1000家銷售門店等。就此看,經歷了跌宕起伏的魅族,目前再次踏上了智能手機的戰場,并提出了新的野心。

只不過,魅族想要實現這一野心,并不容易。

2、魅族手機想沖回行業前五,可能性有多大?

魅族手機想要重回行業前五,需要先認清市場走勢的變化和過去留下的爛攤子。

在魅族手機停止更新的兩年里(2021.3-2023.3),智能手機市場已逐漸走入增量時代。據IDC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86億臺,同比下降13.2%,創有史以來最大降幅。

IDC在報告中表示,時隔10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再次回落到3億臺以下市場大盤。2012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僅為2.13億臺。另據前瞻經濟學人的統計,2011-2022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呈現出先增后降的趨勢。

外部市場之外,魅族也需要審視自身內部,解決產品、技術、品牌、渠道、供應鏈等多方面遺留下來的問題。概括來說,魅族手機雖然實現了國產智能手機從0到1 的突破,但隨后從1到100的99步走得混亂、乏力,輸光了一開始攢下的市場份額。

2009年,魅族在花了兩年時間潛心解決硬件、系統、UI交互三大問題后,打造出“第一臺國產智能手機”——魅族M8,市場反應大爆。有了首戰勝利后,魅族在兩年后又推出了宣稱配置能與蘋果iPhone 4有得一拼的M9,延續了成功與認可。

魅族M8產品圖,圖源魅族官網

有了手機之后,魅族基于Android 4.0在2012年開始深度研發自家ROM“Flyme系統”。魅族在安卓的基礎上做了諸多改動,如將原生縮略卡片式的后臺管理界面改為圖標式等。其簡潔的設計和對氣泡通知、小窗模式等“人性化”功能的首創,再次加深了用戶粘性。

至此,魅族憑借兩代“神機”和Flyme系統打響了自己“小而美”的名號。

與此同時,在那幾年隨著小米、華為、OPPO和vivo等國產品牌紛紛進軍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后,整個智能手機市場也變成了一片紅海。面對這一行業變化,魅族在激烈競爭中亂了陣腳,后續的產品迭代呈現出前期節奏過快、后期閉門造車的特點。

2012年,魅族全新打造的旗艦MX系列正式發布,但由于正值小米推出1999元低價智能手機強勢登場、多家功能機廠商扎堆發布智能機之際,又加上受到公司與高通打專利戰的影響,魅族在產品上轉而選擇了成本更低的聯發科芯片。

結果是手機產品的價格壓低至1799元,但后續使用過程中消費者體驗十分拉胯,比如出現了手機背面發熱、游戲畫面無法兼容等問題,魅族遭遇了用戶的第一波失望。

但這只是個開始。

到了2016年,魅族徹底拋棄了以往一年只發幾款產品的精品路線,轉向機海戰術,聯合起子品牌魅藍一共發布了多達14款手機產品。起先,魅藍抵抗住了以“紅米”為代表的高性價比手機的沖擊,但其過于繁雜的產品類別也導致了庫存積壓。

更快的節奏反而導致了更長的庫存與資金周轉周期,給魅族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而從Pro7起,魅族手機有些矯枉過正,漸漸走向“閉門造車”的另一個極端。換句話說,雖然有時魅族手機完成了自我更新,卻仍然是與競品和時代的趨勢不相同的,因此也可以說是落后的。

相關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Pro7機型將成本花在了音效和前后雙屏的設計上,硬件上只能無視先前的用戶反饋,繼續采用聯發科芯片,結果花了超過一年的時間持續降價,才清完庫存。

2018年,魅族15終于決定摘掉“萬年聯發科”的標簽,選用了驍龍6系和三星Exynos芯片,并為此設定了2499元/2999元往上的定價,卻比同期配置更高(驍龍8系)的競品還要貴。更低的配置搭上更高的價格,進一步傷害了魅族手機的品牌價值。

于2021年3月最近一次更新的魅族18,終于在芯片和屏幕的配置上趕上了同期競品,卻又在快充和攝影上被拉開了差距。只有40w的快充,對比安卓陣營中動輒50、60w的超級快充并不算快;攝影方面,雖然在參數和算力上都有所提升,但同期的OPPO已開始堆60倍微距,可玩性則不如引入萊卡合作的華為。

不夠有競爭力的產品背后,是魅族核心技術團隊的支離破碎。前期開創Flyme系統的團隊成員陸續被OPPO、vivo兩家高薪搶走。而在近三年手機廠商開始紛紛自研芯片時,魅族在關鍵技術上也毫無動作。

接連的新品失利、銷量下滑,直接影響了魅族在線下渠道的布局和在供應鏈中的話語權。2018-2020年,魅族關閉了大量線下門店,這也進一步削弱對手機售后服務的保障能力。而不斷縮小的體量,也導致魅族對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不斷減弱。

鑒于魅族此前多年在智能手機行業的沉淪,在業內看來魅族20不足以一次性解決以上這么多問題。且最新的配置爆料令人不禁擔憂,魅族既沒有吸取自身的歷史教訓,也沒有向外認真感知外界的激烈競爭。

魅族20產品圖片,圖源魅族官網

首先,魅族在20系列的宣傳上放出了“信號最強”的口號,這確實是針對以往弱勢做出的改進,但從5G通信領域的專利積數量來看,魅族的積累遠遠不及華為和OPPO,似乎并沒有底氣談及超越。

在其它配置的選擇上,魅族20也還無法拿出誠意,比如其入門版本或只搭載1080P屏幕,而同期競品OPPO find X6入門版與OPPO find X6 pro版一樣,直接給出2K大屏。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魅族20即將發布,但據多家媒體報道,吉利還打算在今年發布一款定價6000元-9000元的高端手機。由此業內有聲音猜測,吉利在智能手機上或許會采取內部競爭的戰略。

在此前多家媒體報道中,沈子瑜對高端手機如何“真正有高端感”的設想,還是停留于對設計和芯片的強調。同時,高端手機對市場份額的爭奪,已經跑出了爭攝像頭參數和推折疊屏產品兩條道路。在這兩方面,魅族也好,星紀時代也好,還是一片空白。

除此之外,沈子瑜還稱,未來車機體驗會成為手機的一大賣點。但從本質上看,車機互聯,重點在車,為了保存數據、監測狀態、遠程遙控等作用而存在的手機,更像是一把智能車鑰匙。

言外之意,在沈子瑜看來,智能手機相較于車機系統更像是一個配角的角色,因此在業內看來,星紀魅族或許在手機研發層面不會下太大功夫。

綜上來看,魅族20發布后,要面臨的不小的挑戰和市場競爭,要實現沖高夢,也任重道遠。

3、跨界做車機,有多大發展空間?

手機領域已是一片紅海,難以突圍,魅族把自己的未來寄托到吉利更為看重的車機系統上。

從已經曝光的魅族Flyme Auto界面來看,該車機系統主要在設計和交互方面做了一定程度的創新,與現有的車機呈現出差異——3D桌面、能夠根據不同使用場景定制界面的“Smart Bar”、小窗模式、支持手機互聯等功能,收獲了一眾車主的好評。

只要魅族對兩款新手機的硬件算力做出相應提升,其手機與車機互聯的流暢度和穩定性便能得到保障。因此,不難看出吉利的打算是,讓魅族車機先滿足車主的日常、真實需求,如聽歌、導航、通話同時進行或切換等,以提高用戶體驗,在老車主面前扳回一城。

但對于魅族Flyme Auto車機系統,吉利或許并不會太過重視。

沈子瑜在近期接受媒體公開采訪時表示,Flyme Auto未來會應用于吉利生態下的很多車型,“我們會為客戶維護Flyme Auto的駕乘體驗,但不太可能像吉利旗下億咖通一樣,直接幫車企做系統的定制。”

這段話隱藏的信息是,魅族車機有可能僅止步于較為直觀、淺層的保障吉利車主體驗、打造吉利車機閉環層面,但無法像華為鴻蒙一樣更自主、更深入地探索汽車智能化的布局。

據連線出行梳理,吉利打造車機系統一共有三個層次的目標,第一是為現有和潛在車主完善體驗,爭奪用戶;第二是打造歸屬于自己的“手機+汽車”閉環生態,守住數據;第三是以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為發力點,深入打造智能汽車。

目前看來,魅族車機尚未展現出實現最高層次目標的實力,因此也未被吉利賦予更高的期待。

同蘋果CarPlay一樣,魅族車機更像是在打造一個“超級汽車App”,本質是將手機屏幕的內容映射到汽車中控大屏,并通過適配和優化來滿足車主娛樂(聽歌)、社交(通話)等需求。

魅族Flyme Auto細節圖,圖源Flyme官方微博

根據CDSN、東方證券等機構報告顯示,Flyme Auto暫未涉及目前國內智能座艙廠商普遍在卷的的DMS(疲勞駕駛監測系統)、手勢控制等功能;從技術上看,魅族的車機系統既不包含應用程序框架的修改,更沒有觸及到操作系統內核的重建,和手機系統一樣,魅族車機還是搭建在了安卓應用生態的基礎之上。

以同樣從消費電子橫跨入汽車產業的華為為參照,我們便能發現魅族車機系統的局限性。

華為在汽車產業的布局是由淺入深的,零部件供應、Huawei Inside模式和智選模式三種合作模式并行。雖然沒有造車,但華為已經深度參與了底盤、電機、動力控制系統等汽車硬件的深度研發,可以說具備了獨立造車的技術實力,這是它能跑通與車企合作模式的關鍵。

而對比之下,魅族車機的“舞臺”還僅限于吉利汽車中的車載屏幕上,有對設計和交互的改進,卻既未展示出對智能座艙的更多思考,更沒有搭建起車機智能化的框架。

吉利似乎也并不打算開發魅族深入智能汽車領域的潛能。沈子瑜在談及星紀魅族集團規劃時指出,Flyme Auto會承載億咖通的硬件和運算平臺。另據“商學院雜志”報道,星紀時代還看中了魅族曾與三星、高通等進行合作的供應鏈優勢。星紀時代與魅族科技合作后,可以和芯片廠商建立聯系。

這也透露出,只要魅族車機為吉利爭取到了更多的車主好感和發展時間,吉利還是打算繼續打磨億咖通的硬件和底層。換句話說,吉利對于車機系統、智能座艙等領域的更多籌碼,會更多放在“親兒子”億咖通身上,而魅族并不是首選。

對于這一判斷,也有諸多事實來支撐。比如吉利銀河L7搭載的銀河NOS系統,就是億咖通與百度Apollo合作研發的;其次,億咖通還被吉利賦予在自動駕駛、汽車芯片等領域研發的重任。而這些,魅族都沒有。

銀河NOS系統,圖源吉利銀河官方微博

由此來看,雖然陷入頹勢的魅族,在近兩年抱上了吉利的“大腿”,但基于吉利目前對魅族的重視和資源投入有限,在連線Insight看來,魅族想要在智能手機和車機系統領域找回自身昔日的榮光,并不容易。

而在目前智能手機行業存量競爭、智能汽車行業內卷加重的大背景下,已失去太多優勢的魅族,必須先活下去并尋找突圍機會,它也需要證明自己的實力和價值,才能在吉利內部爭取到更多資源和重視。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公市| 景洪市| 庆安县| 金山区| 江永县| 黑河市| 革吉县| 天津市| 禹州市| 浙江省| 抚顺县| 崇义县| 贺州市| 五河县| 铜鼓县| 清镇市| 崇礼县| 梓潼县| 梨树县| 交城县| 吴川市| 太仓市| 石棉县| 民丰县| 西藏| 永康市| 德阳市| 紫阳县| 额敏县| 湾仔区| 奇台县| 永善县| 东莞市| 会昌县| 尖扎县| 巫山县| 昌邑市| 阳朔县| 荔浦县| 金川县| 吉木乃县|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