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周報 楊玲玲
編輯|駱一帆
被稱為“非洲手機之王”的傳音控股(688036.SH),如今進軍印度折疊屏市場,是自我救贖,還是加速跌進深淵?
近日,在MWC 2023上,傳音控股發布首款折疊旗艦Phantom V Fold,并提出將在印度市場首發。這意味著傳音控股正式加入折疊屏的群雄混戰。
用功能機制霸非洲的傳音控股,要在印度的折疊屏市場分一杯羹并不容易。此前為避免和巨頭在主流市場“拼刺刀”,傳音另辟蹊徑,把旗幟插到巨頭鮮少進駐的非洲市場,大獲成功。而印度市場,小米、OPPO、vivo等品牌早已布局多年,正面競爭不可避免。
“眾所周知,品牌從低端向高端突圍一直比較難,目前,傳音的高端化主要體現在平均售價的提升,以及進入消費力更強的新市場,但仍難以和蘋果、三星,以及部分中國主力廠商相提并論。”3月10日,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這也是擺在傳音控股創始人、董事長竺兆江面前的一道難題,走向高端和走出非洲的路都不平順。
開拓印度市場
首次參展MWC 2023,傳音控股便在會上推出第一款折疊手機Phantom V Fold,并將首發市場選在印度,成為進軍高端的重要標志之一。
“對于傳音來說,選擇在印度首發折疊屏是最佳選擇。”3月11日,傳音控股內部員工呂陽(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非洲市場無法承受這么高單價的產品;拉美市場剛剛起步品牌影響力不足;中東市場體量又比較小。綜合來看,有經濟實力和體量的只剩南亞和東南亞市場,其中,傳音在印度的市場占有率排名第六,已經具備一定的品牌基礎。”
近幾年,包括竺兆江在內的高管多次對外談到“走出非洲”戰略,在南亞、東南亞、中東和南美等地開辟新市場。其中,對于印度市場,傳音控股更是布局已久。
早在2016年,該公司就通過旗下中低端產品線itel打入印度市場。彼時,itel印度CEO Sudhir Kumar稱:“itel將成為帶領農村和半城鎮地區的印度消費者走向數字平臺的推動者,為印度消費者提供實惠且功能強大的手機。”
不過,印度市場的進展并不順利,傳音控股交了不少學費。根據招股書,2016年-2019年上半年,傳音控股印度市場手機產品的平均毛利率僅為12.51%,不到其非洲市場的一半。較低的毛利率疊加市場拓展前期較高的品牌宣傳、人員薪酬等費用支出,報告期內,其兩家印度銷售公司分別凈虧損2.35億元和5.89億元,累積虧損額高達8.24億元。
與之相對應的是,三星、小米、OPPO、vivo等手機廠商進入印度市場的時間更早。其中,小米作為較早進入印度市場的中國廠商,僅用3年時間便取代了三星的霸主地位,緊追而來的OPPO和vivo,同樣攻勢猛烈。
手機廠商的競爭,主要體現在產品和渠道兩大方面。業內人士提出,相比于小米、OPPO、vivo等廠商,傳音在印度市場并不具備渠道優勢,前期主要通過低價策略發展,但這樣的策略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因此,傳音需要往中高端走,爭取更高的毛利率。
進軍高端市場,傳音控股也是籌謀多時。呂陽透露,沖擊高端是傳音控股兩年前定下的任務和基調。“2020-2021年公司還處在快速增長階段,高端項目研發周期長,立項前并不能預測到2022年的困難,同時,整個行業都在往高端走,傳音不沖擊高端,等競爭對手騰出手來入侵傳音的本盤,就為時晚矣。”呂陽說道。
從產品端來看,除近期發布的折疊屏手機之外,傳音控股已在去年陸續推出TECNO PHANTOM X2系列、TECNO CAMON 19系列、Infinix Zero系列等高端機型。其中,Infinix Zero系列同樣是在印度發布。
IDC數據顯示,傳音控股在印度的智能機市場份額從2019年的3.0%提升到了2022年上半年的6.9%。“公司進入更多非洲以外的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2022年中高端品牌TECNO和Infinix 整體占比有所提升。”近期,在機構調研中,傳音控股高層表示。
為何走出非洲
在呂陽看來,雖然2022年整個手機行業面臨著巨大的下滑壓力,但對于傳音來說,在印度等地尋找高端突圍是不得不做的事。
根據業績快報,2022年傳音營收463.61億元,同比下降6.17%;歸母凈利潤25.25億元,同比下滑35.41%。傳音控股稱,美聯儲加息、疫情、通貨膨脹,導致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匯率大幅波動;同時,消費者需求下滑,全球手機市場砍單潮之下,公司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
“前幾年,公司還在快速增長的時候,不管從福利還是氛圍都是比較好的,加班也比較少。去年整個手機市場出現比較大的下滑之后,年終獎打了折扣,人員編制也開始收縮。現在對于HC(人員編制)管理很嚴格,新招聘人員都需要高層審批。”傳音控股一名內部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從市占率0%提升到10%很容易,但從60%提升到70%就是很難完成的任務。”呂陽分析稱,目前傳音控股在非洲的市占率已經達到50-60%,增量空間不大,還有其他競爭對手過來搶市場。
這背后是越來越多的中國手機廠商進入非洲市場,蠶食傳音控股的大本營。其中,vivo、OPPO分別于2014年、2015年登陸非洲,小米也在2019年加入戰團。
與傳音所呈現出的疲軟狀態不同,三星、小米、OPPO、vivo等手機廠商在非洲的表現堪稱亮眼。根據IDC數據,2021年非洲智能手機市場,傳音的增速不及三星和小米;而在南非等核心市場,OPPO和vivo更是迅速起量,二者的增速分別達到466%、328%。
從營收構成來看,非洲市場對整個營收的貢獻變得越來越小。數據顯示,2016-2019年,來自非洲地區的收入占到傳音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均超過75%。
2020年,傳音在亞洲等其他地區的營收為145.38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提高至39.30%;到2021年,亞洲等其他地區的營收則達到242.98億元,占比幾乎與非洲市場持平。
3月10日,深度科技院院長張孝榮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宏觀環境變化給傳音帶來巨大挑戰,非洲市場開發已經接近天花板,傳音走出非洲開辟新市場,不是一個壞的戰略選擇。
能否復制成功?
深耕非洲市場多年,傳音控股要轉戰新興市場做增量,難度可想而知。掌舵人竺兆江是其中關鍵。
對于竺兆江來說,能否幫助傳音控股走出當前困局,也是其未來財富走向的關鍵。2022年,竺兆江的財富縮水嚴重,《2022胡潤百富榜》顯示,49歲的竺兆江以85億元財富位列第743位,較前一年下滑295位,財富值縮水55億元。
多年前,竺兆江把“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帶到非洲,建渠道、打廣告,從三星和諾基亞等強敵手中奪取份額,最終雄霸非洲手機市場。
“傳音沒去之前,非洲只有三星、諾基亞以及一些山寨機,山寨機質量差,品牌機價格又貴,而且品牌機往往遵循其全球的基線配置,非洲人用得比較辛苦。”長期觀察非洲市場的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如今,竺兆江能否帶領傳音在新興市場,復制非洲市場的成功?
“竺老板是一個敢想敢拼的人,非常接地氣,經常實地考察市場情況,他的想法很多,所以公司策略也很多元。你可能不知道,除了在非洲賣手機,傳音還有一些其他業務,比如賣埃塞俄比亞的咖啡,在非洲賣家電,甚至摩托車。”呂陽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一名熟悉傳音控股的業內人士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和大多數浙商一樣,竺兆江敢想敢干,且低調務實。他極少接受采訪,是悶聲發財的企業家代表,甚至在傳音控股的官網都難尋他的照片。
在呂陽的認知中,老板很低調,但這種低調可能和目標市場也有一定關系。“因為傳音沒有在國內銷售,所以基本上也很少在國內做廣告露出。”
“傳音的優勢是中國的供應鏈,將中國成熟的經驗復制到非洲去。”上述傳音控股內部人士介紹,傳音做的互聯網APP,也有中國的影子,像非洲的網易云Boomplay、非洲的抖音Visky、非洲的頭條Scooper、非洲的支付寶PalmPay等,都是復制了中國的經驗。
如今,隨著非洲市場開始遭遇增長瓶頸,竺兆江不得不加快印度等新興市場的開拓步伐。
在全球手機市場承壓、競爭對手又緊追不舍的情況下,傳音控股如何最大程度地在南亞、東南亞、中東、南美等新興市場復刻非洲的成功,以及培育手機之外的增長點,成為其必須面對的成長拷問。
張孝榮預測,今年的手機市場還將繼續去年的衰減態勢。盡管疫情影響已經淡化,但是全球經濟低迷、美元加息等因素帶來的風險仍在提升,傳音控股面臨的市場壓力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