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 章宇璠
近日,青島銀保監局在同一日公布3張對青島銀行工作人員作出警告的行政處罰。這三名工作人員分別對青島銀行的理財產品相互交易調節收益違法違規行為、違規辦理信用卡業務違法違規行為、個人線上貸款資金被挪用的違法違規行為承擔責任。
去年,青島銀行子公司青銀理財的宣傳主打“零破凈”。
其在2022年12月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表示,其發行的理財產品凈值表現穩定,截至當前理財產品零破凈。在其發布的《青銀理財2022年關鍵詞回顧》中,“零破凈”也是排在第一位的關鍵詞。

2022年末,受股債雙殺的影響,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出現大幅波動,破凈現象亦較為明顯。
截至2022年11月17日,全市場存續理財產品有34367只(包含銀行發行的和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累計單位凈值小于1的破凈產品有1839只,占比5.35%。其中,有1176只破凈產品來自26家理財子公司,占所有破凈產品的63.94%。而青銀理財不在其列。根據Wind數據,去年11月1日至11月17日,青銀理財有凈值更新的產品無一破凈。
這種感覺就像是在大盤跌停時,買股還賺了錢,一派“虛假的繁榮”。
然而,青島銀保監局發布的數張罰單卻撕開了這層假象。
2022年末,青島銀行因十一項違規行為被罰款605萬元,其中有一項違規行為是“理財產品相互交易調節收益”。

一般來說,理財產品相互交易調節收益指的是用其他理財產品的收益來填補某些表現較差的理財產品的收益,從而使該產品對外展示的收益率或兌付收益率高于實際的一種操作。
2018年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商業銀行開展理財業務,應當確保每只理財產品與所投資資產相對應,做到每只理財產品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和單獨核算,不得開展或者參與具有滾動發行、集合運作、分離定價特征的資金池理財業務。
這一行為類似于“拆東墻補西墻”,不同產品“相互切磋”,完美地把所有產品都做到了正收益。
監管對青島銀行和相關工作人員均作出了處罰。從2022年12月30日至今,青島銀行共收到19張罰單,其中,14張罰單的處罰對象均為青島銀行的員工,涉及的違規事由包括違規挪用個人貸款資金、對青島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理財產品相互交易調節收益違法違規行為承擔責任等,監管均對其作出警告的行政處罰。
青島銀保監近期的這三張罰單也說明該行“0破凈”的背后存在著一些潛在的違規風險。
“0破凈”神話仍在繼續,據WIND數據,截至2023年3月15日,剔除近六月無凈值顯示產品,青銀理財在錄的37只產品均未破凈。其中,今年以來總回報率最高的產品是2020年青銀理財璀璨人生奮斗開放式(一年開放)。

在青銀理財APP上搜索相關產品,其中璀璨人生奮斗系列單周定開A款、C款和F的近一年凈值曲線皆為較平滑的曲線。



2020年,青島銀行出資10億元設立理財子公司青銀理財。據青銀理財官網顯示,2022年末,青銀理財的管理產品規模、投資資產規模分別達到2008億元、21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