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邁點
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假期,長白山成為了游客們心馳神往的旅游勝地。數據顯示,春節期間,長白山景區累計接待游客2.71萬人,同比增長316.92%,榮登馬蜂窩小眾熱門旅游目的地榜首。1-2月份,長白山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6.3萬人,同比2022年增長333.55%,較2019年增長11.25%。
然而,在A股市場中,以長白山景區旅游客運、溫泉開發、酒店管理為主營業務的長白山(SH:603099),股價表現卻相對平庸。在今年第二個交易日創出11.44元/股的階段性新高以后,最高跌幅近20%。在此期間,長白山發布了2022年業績預虧公告,凈虧損規模達到5450萬元,同比擴大5.53%。似乎,長白山近期股價的萎靡不振,可以看作是A股市場在等待利空落地。
其實,回看長白山2022年的股價走勢,A股市場對于旅游行業的復蘇早有預期。自去年10月份開始,長白山的股價迎來了一輪快速上漲,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由最低6.78元/股漲至最高11.44元/股,漲幅高達68.73%。或許,當下也可能是到了業績兌現階段。
不過,隨著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冰雪旅游的持續升溫,疊加長白山近三年間的“臥薪嘗膽”,當下無論是市場環境還是企業競爭力,較2020年之前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冰雪旅游第一股”長白山而言,好戲才剛剛開始。
01 復制歐洲冰雪產業成功之路
早些年,長白山景區主要以觀光游為主。相對而言,觀光游過度依賴靜態觀賞,缺乏參與性與體驗性,游客的旅行時間短、消費水平低,而且復購率也不高,因此創收能力有限。而冰雪旅游的核心在于,以地理位置、自然風光為依托,輔以滑雪等運動項目和特色的地域文化,疊加酒店、餐飲、娛樂等配套服務設施,強調參與性、體驗性與刺激性。
相較于歐洲和北美,我國的冰雪旅游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無論是群眾基礎,還是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差距顯著。不過,隨著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升,以及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冰雪旅游產業目前已經進入到快速成長期。國家體育總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到3.46億人,居民參與率為24.56%。
與此同時,中央及地方政府借助北京冬奧會的契機,也加大了對于冰雪旅游的政策扶持。在文旅部、國家發改委、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的《冰雪旅游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提出,要打造一批高品質的冰雪主題旅游度假區,推出一批滑雪旅游度假地,促進冰雪旅游發展同自然景觀和諧相融。
根據第三方咨詢機構預測,在本地市場消費潛力持續釋放和遠程冰雪游復蘇的背景下,預計2022-2023年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次仍會超過3億;2024-2025年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次有望達到5.2億,冰雪休閑旅游收入將達到7200億元。
其實,參考歐洲冰雪產業的發展史,冬奧會的舉辦以及政策的扶持,是其崛起的關鍵。1924年,第一屆冬奧會在法國的夏蒙尼成功舉行,阿爾卑斯山區以此為契機,開始大規模興建滑雪山區,其中瑞士、奧地利等國憑借區位優勢成為重點發展區域。
隨后,歐洲各國政府相繼推出了相關產業規劃及政策法規等,并加大了冰雪產業的教育、科研和推廣,阿爾卑斯山區逐步成長為全球頂尖的滑雪勝地。時至今日,阿爾卑斯山區匯聚了全球80%的百萬人次滑雪場,每年接待滑雪人次近1.8億,全球市占率高達44%。
不僅如此,阿爾卑斯山區還是全球著名的山地旅游勝地,被稱為“大自然的宮殿”和“真正的地貌陳列館”。而在旅游體驗的打造上,溫泉療養、登山探險、山地騎行、徒步旅行、全景觀列車等配套設施的完善,也讓眾多游客流連忘返。數據顯示,阿爾卑斯山區年均接待游客量高達1.2億人次,年均創收達到70-90億美元。
毫無疑問,當下的中國,正在復制歐洲冰雪產業的成功之路。
02 再造一個“阿爾卑斯”
阿爾卑斯山區之所以能夠成為全球冰雪旅游圣地,區位優勢也是核心原因之一。其位于北緯41°-43°之間的“世界冰雪黃金緯度帶”,不僅雪期長、氣候條件優越,而且擁有世界頂級的粉雪資源。而在中國,僅有長白山景區能夠與之媲美,無論是雪質、雪量還是雪期,均處于世界頂級水平。
而且,長白山景區同樣擁有全球頂尖的自然旅游資源,涵蓋地文景觀、水文景觀、生物景觀、天象與氣候景觀、遺址遺跡等多種類型,被眾多游客譽為擁有“神山、圣水、奇林、仙果”的旅游勝地。唐代詩人賈島曾經這樣形容長白山:“堅冰連夏處,太白接青天。云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巔。”
先天條件優越的長白山景區,在冰雪旅游熱潮逐漸興起的當下,正經歷著“由單一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復合型、由服務功能單一型向服務功能配套型、由傳統旅游方式向生態文化融合型”的轉型升級。
一方面,長白山作為長白山管委會控股的上市企業,早已開始著手完善旅游配套設施。2016年末,長白山投建的皇冠假日溫泉酒店正式投入運營,總建筑面積達到4.2萬平方米。2022年,長白山發布5億元定增預案,其中70%用于長白山溫泉部落二期的建設。項目建成后,將增加溫泉主題的“親子度假、休閑購物、演出娛樂、特色餐飲”等內容,年游客接待能力將達到99.9萬人次。
另一方面,匯聚休閑、運動、娛樂、度假等多種功能的冰雪小鎮也不斷涌現,借助第三方力量共同做大長白山旅游市場。例如,萬達集團的長白山冰雪小鎮地處長白山腳下,素有“長白山第一鎮”美稱;魯能集團的“長白山·魯能圣地”,山地滑雪場配套有5星級滑雪服務大廳和國內首個單體滑雪學校,達到國際FTS認證標準,并連續多年舉辦國際雪聯越野滑雪中國巡回賽。
此外,隨著延蒲高速和敦白高鐵的開通,以及長白山機場的擴建,也使得長白山的交通運力愈發完善,解決了長白山景區“旅長游短”的瓶頸。而且,計劃于2025年竣工通車的沈白高鐵,更是將北京至長白山的旅行時間縮短至4個小時。
顯而易見,“東方阿爾卑斯”,正在冉冉升起。
03 戰略布局即將進入“收獲期”
在A股市場中,長白山始終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截至3月10日收盤,公司總市值僅為25.36億元,上市至今最高市值也不過93億元左右。而在估值水平上,也一直低于行業平均水平。Choice數據顯示,長白山的市凈率僅為2.69倍,與行業平均8.37倍的估值水平相距甚遠。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成長性不足以及經營業績不佳。財報數據顯示,2014-2019年間,長白山的營業收入由2.93億元提升至4.67億元,復合增速為10%;歸母凈利潤由7969萬元下降至7526萬元,復合增速僅為-1.14%。期間,長白山的綜合毛利率由56%下降至35%,凈利率由27%下降至16%。
從表面數據來看,似乎長白山的市場競爭力在下降,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結合收入結構來看,涉足酒店業務是長白山盈利能力的分水嶺——2017年之前,長白山超過90%的收入來自于旅游客運業務,綜合毛利率也一直穩定保持在50%以上。
自2017年開始,酒店業務占到了總營收的10%左右,雖然規模相對不高,但其毛利率水平卻極低,2017-2019年分別為-33%、2%和6%。顯然,酒店業務雖然增厚了營收,但卻削薄了利潤。綜合長白山在年報中披露的信息,入住率一般導致收入難以覆蓋居高不下的能源等成本或是主要原因。
不過,從戰略角度來看,長白山的酒店業務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目標并非盈利,而是完善長白山景區的配套設施,繼而推動長白山景區由“觀光游”向“休閑度假游”轉型。而第二階段的目標,則是利用冰雪旅游的高消費、高復購以及長周期,通過酒店等配套服務設施形成新的業績增長點。
顯然,當下的長白山,雖然酒店業務拖累了整體盈利水平,但從長遠視角來看,借助冰雪旅游熱潮的持續升溫以及長白山景區的轉型,酒店業務將成為未來經營業績的核心驅動力。一個細節是,2021年酒店業務收入達到4317萬元,已經恢復到2019年90%的水平,而同期,旅游客運業務收入則下滑了59%。兩個數據的簡單對比,可以看出人均消費水平的提升。
除了酒店業務以外,長白山的營收“基石”旅游客運業務也將充分受益于冰雪旅游產業的發展。
一方面,長白山的旅游客運業務屬于獨家經營,雖然定價需報主管部門審批,但市場層面不會出現低價競爭的情況。據“長白山”官微披露,景區內大巴車票價為85元/人,池北區游客中心換乘票價在24元/人或35元/人。
另一方面,獨家經營、統一管理,也能夠杜絕諸多景區經常出現的“黑車宰客”現象,繼而保證游客的旅游體驗以及人身安全,提升長白山景區的品牌形象。
毋庸置疑,長白山此前的戰略布局,即將迎來“收獲期”。
04 結語
3月6日下午,“長白春雪”2023長白山區域文旅推介會在上海成功舉辦,“南征”的長白山景區,正逐步將觸角伸向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而在去年11月至今年3月間,春秋旅游累計向長白山輸送游客超5萬人,其中80%來自于長三角地區。
巧合的是,筆者的一位上海朋友上周剛剛從長白山返回。在談及旅游體驗時,她并沒有正面回答,只是告訴我11月份還要再去一次。而此次長白山之行,她一家三口五天四晚的全部花費,接近3萬元。
對于“冰雪旅游第一股”長白山而言,當下市場環境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和成長潛力也毋庸置疑。或許,今年的三季報,將鑄就長白山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