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昊
3月14日,滬指收跌0.72%、深指收跌0.77%、創業板指跌0.59%,兩市約4000股收跌,但科創50(000688)卻逆勢收漲。
3月14日開盤后,科創50指數小幅低開,午后震蕩上行,截至收盤漲1.45%??苿?0已連續兩日收陽,前一日(3月13日)漲0.54%。
其中,漲幅較高的公司有:中芯國際(688981.SH)漲10.11%、滬硅產業(688126.SH)漲7.94%、寒武紀(688256.SH)漲7.42%、納芯微(688052.SH)漲5.99%、盛美上海(688082.SH)漲5.82%。

其中,中芯國際市值較高,為3799億元,帶動科創50指數上漲。
iChoice數據顯示,3月14日中芯國際主力凈流入12.14億元,其中超大單流入16.83億元、大單流入24.42億元。
中芯國際是一家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擁有領先的工藝制造能力、產能優勢、服務配套,向全球客戶提供0.35微米到FinFET不同技術節點的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
中芯國際總部位于上海,擁有全球化的制造和服務基地,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建有三座8英寸晶圓廠和四座12英寸晶圓廠;在上海、北京、天津各有一座12英寸晶圓廠在建中。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下半年以來中芯國際業績出現下滑趨勢。業績快報顯示,公司四季度實現營收117.53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44億元。
光大證券近期發布研報稱,2022年下半年以來客戶下單意愿減弱,第四季度公司產能利用率從第三季度的92.1%下滑至79.5%,出貨量環比下滑12%;受需求下滑影響,公司約當8寸ASP環比下滑5%,對應晶圓收入環比下滑15%。
展望2023年,上半年行業周期尚在底部,外部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影響依然復雜,中芯國際一季度給出的指引是:收入預計環比下降10%到12%,毛利率預計降至19%到21%之間。
方正證券研報認為,消費回暖仍需時間,汽車需求依舊向好。從目前下游客戶庫存上來看,手機類庫存仍相對較高,家電等消費電子預計在半年內消化完,工業領域幾乎無庫存,汽車由其新能源汽車仍處于供不應求狀態。因此,2023年手機消費類需求回暖仍需時間,工業需求相對穩健,汽車領域的增量需求將部分抵消手機和消費電子疲軟的負面影響。
中芯國際仍有許多在建產能。方正證券研報指出,2023公司資本支出/新增產能與2022年持平。2022全年公司資本支出63.5億美元,新擴產能折合8吋約9.3萬片/月,年底產能合計達到71.4萬片/月。2023年,公司預計全年資本支出與2022年持平,繼續推進成熟制程擴產與新廠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