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尹清露 林子人
界面新聞編輯 | 林子人
【上海】
英國經典驚悚劇《黑衣女人》
演出時間:3月14日-3月15日
演出地點: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律師亞瑟·基普斯準備把他隱藏在內心多年的秘密都說出來。年輕時,他曾前往英國東部的克萊辛·吉福德小鎮,去處理朱阿布洛太太的遺產問題。在彌漫著海霧的鱷魚沼澤莊園,事情并不如想象得那么順利,恐怖和陰霾像泥沼一樣糾纏著他,整個小鎮都籠罩在神秘的詛咒之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直指多年前一對母子的慘劇……不堪忍受的亞瑟聘請了一位演員來幫助他講出那段痛苦回憶。從講述到扮演,隨著他們的排演逐步深入,他仿佛又回到了多年以前那個海霧彌漫的神秘莊園……
《黑衣女人》根據英國小說家蘇珊·希爾(Susan Hill)的同名小說改編,原著是英語世界頗受歡迎的當代驚悚小說,并被多次改編搬上戲劇舞臺和銀幕。舞臺劇版《黑衣女人》首演于1989年,是倫敦西區繼《捕鼠器》之后上演時間最久的名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曾在2009年推出過中文版《黑衣女人》。此次新版《黑衣女人》更加強調戲劇的假定性,突出其想象空間,全劇通過觀看演員排練愈發成熟的過程,與觀眾共同編織劇中場景,完成故事講述。在戲中戲中,觀眾會發現回憶與現實的邊界漸漸模糊,心理防線被層層突破。
音樂劇《獵罪圖鑒》
演出時間:3月14日-4月23日
演出地點:人民大舞臺
音樂劇《獵罪圖鑒》改編自同名熱播電視劇,全劇串聯三個案件,講述了天才畫像師沈翊與刑警隊長杜城聯手破案,追蹤案件真兇的過程。初加入北江分局刑警支隊的畫像師沈翊被安排與刑警隊長杜城搭檔辦案。七年前,沈翊因為給人畫像導致杜城的師傅雷一斐被殺,此事成為橫亙在二人之間的一道隔閡。在諸多疑難案件中,兩人各顯神通,并在合作相處中逐漸放下心防,找回了成為刑警的初心。劇中的案件都聚焦真實的社會議題,如容貌焦慮、性別歧視、校園霸凌,《獵罪圖鑒》除了沈翊和杜城這條敘事主線之外,也以社會派推理的形式向觀眾呈現了人性復雜。
在本劇中,實時攝像技術被使用在了音樂劇的舞臺上,呈現出人物細微的表情與動作。在音樂方面,本劇的音樂風格結合了弦樂的柔美和電子樂的激情。
東野圭吾“加賀恭一郎系列”首部舞臺劇《新參者》
演出時間:3月17日-3月19日
演出地點:云峰劇院
《新參者》是東野圭吾“加賀恭一郎系列”的第八部,故事講述的是在東京日本橋地區,一位剛搬來的獨居女子慘遭勒殺,剛調任此地警局的刑警加賀恭一郎著手調查。在這個故事中,主角依靠對世情的敏銳洞察破解案情,真相隱藏在一件件生活瑣事和人們的悲歡離合中。按照一位豆瓣網友的說法,“與其說是懸疑劇,不如說是治愈劇。”
話劇《四海之內皆兄弟》
演出時間:3月24日-3月25日
演出地點:YOUNG劇場
話劇《四海之內皆兄弟》是中國國家話劇院主辦的“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中改編《水滸傳》的第一部作品,劇名出自賽珍珠所譯《水滸傳》的英文書名“All Men Are Brothers”,其所指或許不單是世間情義,還有人類在命運面前悲壯的相似性。在本劇中,虛構與現實相互交織——“殺馬特”教主羅福興和北京人藝話劇演員羅熙在劇中分飾兩角,他們與開心麻花音樂劇演員帕賽及其他演員一起重新演繹水滸故事,也講述他們自己的真實人生。羅福興飾演的“史進”象征著一種充滿天真“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俠之氣的人,卻迎來被現實毀滅的結局;羅熙飾演的“林沖”則是一個典型的工薪階層,看似體面卻難以應對生活中的任何風吹草動,只有在被逼入絕境才能燃起一絲反抗的勇氣。全劇唯一沒有現實對應的角色是帕賽飾演的魯智深。他是導演莊一最喜歡的一個理想人物,他活得通透,有大智慧,其反抗精神的出發點不是自己,而是公理。
莊一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水滸傳》和漫威的“復仇者聯盟”有些類似,是一部集合了歷史上各路英雄的,有著強烈“同人文”色彩的作品。他認為,改編名著,需要折射當下的現實,與時代共振。他希望觀眾能獲得一種精神上、智力上或者情感上的挑戰、刺激或撫慰。在觀看《四海之內皆兄弟》時,觀眾會產生一種與原著截然不同的印象,但這并不意味著“魔改”原著,相反,導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著情節,只是用當代化的轉譯方式呈現了出來。
【北京】
全景沉浸互動尋兇戲劇《大真探趙趕鵝》
演出時間:03月14日~03月31日
演出地點:77劇場
怎樣才算是真正的沉浸式小劇場?近期成為熱門演出的《大真探趙趕鵝》或許可以給出答案。這是一部根據重案刑警趙趕鵝筆下塵封20年的真實案件改編、新銳青年導演張肖執導的全景沉浸尋兇劇場,講述了發生在1988年北京南槐樹街的殺人案件,剛從警校畢業的趙趕鵝認為每個人都有犯罪的可能,而老民警李建國相信胡同里都是好人,拷問和探案的歷程由此展開。
推開77劇場的門,觀眾就會發現劇場并沒有設置固定的“舞臺”,而是逼真還原了90年代北京街巷的樣子——冒著熱氣的羊湯館、霓虹閃爍的歌舞廳,以及能跟片兒警一起查案辦案的派出所。觀眾會被分為“以鵝傳鵝”“吃瓜群眾”“上帝視角”三部分安插在西餐廳、歌舞廳、審訊廳等各個位置,這樣就無法分清哪些是觀眾扮演的“戲精”,哪些才是真正的演員,一切都需要自己體驗和判斷,一如判案本身的目的:逼近真相、分辨善惡。
《趙趕鵝》也是一部十分混搭的作品,集懸疑、愛情、破案、喜劇等多種元素于一身,在緊張的判案之余,喜劇的部分貫穿著整個作品。正如導演張肖所說,觀眾應該帶著溫情去觀賞這部戲,跟隨主人公經歷破案、收獲愛情,最后完成自我確認。
余華原著改編話劇《第七天》
演出時間:03月15日~03月19日
演出地點:保利劇院
2022年7月,孟京輝導演的戲劇新作《第七天》在法國的Avignon Clo?tre des carmes修道院迎來世界首演,由中國戲劇演員陳明昊、梅婷、黃湘麗、孫雨澄、王梓行、韓碩、肖鼎臣聯袂主演。法國國家報刊《人道報》表示,“這部戲劇達到了一部舞臺作品在各方面所能達到的高度。”今年3月,本劇目也將在國內迎來巡演。
《第七天》的劇本來源于余華的原著小說,主角楊飛死后的靈魂在空虛的城市里獨行,在七天時間里,他逐一遇到了前妻、父親和朋友等人的游魂,也再次陷入無法掙脫的情感之網。孟京輝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從荷馬史詩和古希臘神話中汲取靈感,運用先鋒的手段進行蒙太奇拼貼與改編,串聯起回憶和夢境的世界。孟京輝認為,《第七天》是“一部偉大而樸實的作品”,小說的文本簡潔、情感充沛。他選擇讓人物獨白貫穿始終,并吟詠著情緒化的詩歌,以此來表現生死、虛實的模糊界限,并展示出中國現當代社會所特有的人文風景。
獨角戲《一只猿的報告》
演出時間:03月15日~03月17日
演出地點:鼓樓西劇場
由郗望導演、李騰飛主演的獨角戲《一只猿的報告》于2022年6月首演。在全國巡演之余,本劇目也在烏鎮戲劇節收獲了觀眾的好評,濮存昕、鄭云龍、李龍吟、閻鶴祥等戲劇人紛紛前來看戲。本次演出則是作為首屆“鼓樓西獨角戲劇節”展演的回歸。
劇目改編自弗朗茨·卡夫卡的短篇小說《致某科學院的報告》(1917),講述了一只猩猩的過往:它被人類捕獲關進籠子,隨輪船漂洋過海,卻突然萌生自我意識,發現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入人類,為此必須學習人類的技能和語言,也由此陷入了“猿”不曾有過的疑惑和焦慮。為了讓觀眾從戲中看見自己,產生共鳴,李騰飛無數次前往動物園,觀察和學習它們的反應,經過幾個月的打磨,終于呈現出這樣一個雖然短小精悍,卻反思了人類整體歷史和命運的演出。正如現場觀眾評價的那樣:“演員不是用肢體,而是在用骨骼演戲”,也只有這樣,才能表現出猿接受人類馴服、拋棄本性時的內心糾葛。
北京人藝國際戲劇中心話劇《日出》
演出時間:03月17日~04月02日
演出地點:曹禺劇場
《日出》是劇作家曹禺的經典作品,于1937年在上海首次上演。本劇作以抗戰前的天津社會為背景,以交際花陳白露為中心人物,描寫了20世紀30年代初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中,自詡社會上流人士在黑暗中進行的種種無恥活動,也展現了下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日出》相當程度地表現出了階層之間的橫剖面和暗流涌動。
在新版的舞臺上,導演馮遠征并沒有強調久遠的時代感,而是希望賦予人物現代生命,讓觀眾對演員的服裝造型和內心心理都能產生熟悉感。在導演看來,青年演員陸璐飾演的陳白露復雜又單純,華麗又質樸,這讓她的毀滅更具有悲劇性,方達生也不再是一個旁觀者,而成為了劇中的串場人物。此外,新版的舞臺布景進行了全面的升級,配合劇情的推進,觀眾可以在充滿象征意義的影像中感受到新意,每一束光影都配合著人物的情感變化,比如游動的金魚、流淌的水滴。“用現代手法給予觀眾沉浸式的體驗”,這正是馮遠征想要強調的創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