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于淼
3月13日,劍橋科技(603083.SH)發布2022年度業績快報,去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8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66%;實現歸母凈利潤約1.71億元,同比增長154.33%;實現扣非凈利潤1.55億元,同比增長388.22%。
對此,劍橋科技表示,這主要受益于國內和全球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與寬帶接入市場需求旺盛,公司各主要產品的在手訂單充足所影響。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在2022年上半年,劍橋科技還面臨著營收下滑及凈利潤虧損的局面,根據2022年半年報,去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35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60%,凈利潤虧損8720.38萬元,同比減少242.34%。
彼時劍橋科技解釋稱,這主要受西安、深圳、上海先后受到疫情沖擊所影響,物流一度嚴重受阻、部分一線員工無法到崗,對作為主要生產基地的上海工廠影響尤為嚴重,成品生產、物料送達及中轉效率大幅降低;此外,雖然國內外通信和數通市場需求旺盛且訂單充足,然而,因報告期內泛行業芯片普遍短缺影響訂單執行,為保證交付、持續提升客戶滿意度,公司承擔了部分芯片現貨差價,物料成本有所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年5月末起,劍橋科技已開始逐步恢復正常秩序,其下半年業績改善明顯。半年報數據顯示,該公司第二季度單季實現營業收入9.5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9.5%,單季度盈利超2000萬元。
結合2022年三季報來看,劍橋科技在去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4.02億元,同比增長136.63%,實現凈利潤1.61億元,同比增長879.68%;去年前三季度分別實現營收與凈利潤28.37億元和7386.6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8.34%和81.92%;由此推算,該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分別實現營收與凈利潤約9.48億元和9719.34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劍橋科技成立于2006年,于2017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其主營業務是應用于通信、數通和企業網絡的光電終端設備,基于合作模式(主要為大客戶定制的JDM和ODM模式)或以公司自主品牌進行四大產品線,包括電信寬帶、無線網絡與小基站、交換機與工業物聯網基礎硬件以及高速光組件與光模塊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業績方面,上市以來的劍橋科技盈利水平并不穩定,其在2017年至2021年分別實現營收24.87億元、31.56億元、29.74億元、27.09億元和29.20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6060.05萬元、7677.75萬元、2174.62萬元、-2.66億元和6725.98萬元。
在業績波動的背景下,iChoice數據顯示,劍橋科技僅在2017年至2019年分別分紅1859.56萬元、2318.04萬元和659.65萬元,2020年和2021年均不分配不轉增,上市以來累計分紅金額共計4837.25萬元。
二級市場方面,在經歷了2020年7月14日44.38元/股的階段性高點后,劍橋科技股價持續下行,最低曾跌至2022年4月29日的8.73元/股,橫盤震蕩了一段時間后從去年10月上旬開始出現強勢回升,曾在2022年10月11日至10月14日期間連拿下4個漲停板,此后再度橫盤震蕩,于今年1月中旬開始穩步回升。截至2023年3月13日收盤,劍橋科技報收22.53元/股,上漲3.02%,最新市值約為59.03億元,較2022年4月末的階段性低點大增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