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龐宇
上市不足一年,“鋰電新秀”天力鋰能(301152.SZ)擬60億投資布局新能源上游產業鏈。
天力鋰能最新市值也才60億元。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賬上貨幣資金14.69億元,流動資產也僅31.42億元。
60億元資金從哪來?3月13日,天力鋰能證券事務部相關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這個(協議)只是一個意向,現在還沒有確定下來,包括資金安排。”
據天力鋰能3月12日公告,公司于2023年3月11日召開第三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的議案》,公司與葉城縣人民政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與當地資源方在鋰礦山、選廠、鋰鹽加工廠、鋰電池材料等方面進行合作投資。
合作框架協議顯示,天力鋰能擬總投資60億元。其中500萬噸鋰礦石采選項目投資10億元,3萬噸鋰鹽生產項目投資25億元,10萬噸鋰電池材料項目投資25億元。
根據計劃,一期3萬噸鋰鹽生產項目簽訂正式合同1年內建設完成,其余項目根據資源配置和市場情況3年內完成。項目建成達產后,總產值達350億元。按目前市場價格估算,鋰礦采選及鋰鹽生產項目年產值200億元;鋰電池材料年產值150億元。
天力鋰能表示,2022年度,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宏觀政策環境等因素影響、公司產品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從而對公司的成本管理和銷售定價造成一定影響。此次框架協議的簽署旨在通過完善公司在新能源上游產業鏈布局。
此次投資的確有利于保障天力鋰能主要原材料的供給,但這筆60億元的高額投資款從哪來或是最大的問題。
界面新聞注意到,此前,天力鋰能擬通過收購將觸角延伸至新能源上游產業鏈,但并未成功。公司曾于2022年12月23日披露公告稱,擬受讓江西同安持有的鼎興礦業約10%的股權和興鋰科技約10%的股權,擬受讓股權的標的公司主營業務為鋰礦石、鋰云母、鋰瓷石等的收儲、選礦、加工。而今年1月30日,公司公告表示,交易雙方無法就投資意向達成一致,也未最終簽訂《投資意向協議》。
據了解,天力鋰能于2022年8月份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公司多年來專注于小型動力鋰電池材料領域,對標的下游主要是電動自行車與電動工具。客戶包括星恒電源、天能股份、長虹新能源、海四達、橫店東磁、陽光電源、鵬輝能源等鋰電池企業。
在小型動力鋰電池正極材料領域,天力鋰能處于國內領先地位。高工產研(GGII)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天力鋰能在三元材料領域的市場占有率為5.67%、在電動自行車與電動工具鋰電池領域三元正極材料的市場占有率達41%。
而在電動汽車鋰電池正極材料領域,天力鋰能依然是新手。2019年-2021年,公司產品在電動汽車領域的銷售比例分別為11.23%、1.72%和7.75%。該部分收入主要系聯動下游小型動力鋰電池客戶切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收入規模受下游客戶相應新能源汽車板塊業務的擴張和收縮波動較大。
作為“鋰電新秀”,天力鋰能的業績并不穩定。2019年-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0.12億元、12.43億元、16.63億元,復合增長率為28.20%;對應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7462.28萬元、5389.80萬元和10833.86萬元,復合增長率為20.48%,存在一定波動。
各項數據來看,2019年-2021年,天力鋰能三元材料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8.16%、84.22%和51.71%,產能利用率并不飽和且呈走低態勢。同期,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6.33%、11.67%、13.45%,低于正極材料行業的毛利水平。
關于產能利用率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天力鋰能給出的說法是2021年7月新鄉發生暴雨和洪災,主要生產設備發生毀損,新七街廠區出現了臨時性停產,生產線于11月底才修復完成,導致當年自產的產量較低。
至于毛利較較低的原因,天力鋰能表示,主要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客戶需求變化、下游行業價格傳導、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的影響。尤其是2020年受疫情及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政策等影響,三元材料行業需求不旺,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偏低,疊加競爭加劇,抑制了產品的銷售價格,毛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
據天力鋰能此前發布的業績預告,公司2022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億元至1.6億元,同比增長53.21%~88.5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1.12億元至1.42億元,同比增長3.58%~31.27%。業績增長原因在于新能源行業快速發展,產品主要原材料價格呈大幅上漲趨勢,產品銷售單價及凈利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