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趕在周一亞洲市場開盤前,美國監管部門終于出手,為硅谷銀行(SVB)儲戶兜底。
美國東部時間3月12日,美國財政部、聯邦儲備委員會、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發表聯合聲明,硅谷銀行儲戶可以支取他們所有的資金,與該銀行破產有關的任何損失都不會由納稅人承擔。聲明還指出,總部位于紐約的Signature Bank存在和硅谷銀行類似的系統性風險,該行已被紐約州監管機構關閉,美國政府將采取同樣的行動,確保Signature Bank的儲戶也可以使用所有資金。
同時,美聯儲宣布設立新的銀行定期融資計劃(BTFP),向銀行、儲蓄協會、信用合作社和其他符合條件的存款機構提供長達一年的貸款,作為額外流動性的來源。美國財政部將從外匯穩定基金中提供高達250億美元的資金作為BTFP的支持。
分析師表示,美聯儲等采取的措施極大地提升了市場信心,硅谷銀行存款儲戶資金得到保證的同時,未來銀行擠兌現象發生概率也有望得到控制。
由于美國監管當局的及時出手,“雷曼時刻”重現、金融危機爆發的概率大大降低。不過,金融市場依然驚魂未定,周一亞洲除中國大陸和香港股市外多數低開低走,截至收盤,日經225指數跌1.11%,富時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跌1.42%,香港恒生指數漲1.95%。截至北京時間17:40,德國DAX指數跌2.9%,意大利富時MIB指數跌超4%,英國富時指數、法國CAC指數均跌超2%。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馬天嬌對界面新聞表示,美聯儲出手救市旨在增強市場對銀行系統和美國經濟的信心,防止在硅谷銀行倒閉之后引爆金融風險。金融危機之后,為了避免金融機構倒閉對財政造成沖擊,美國一直在完善金融機構破產的市場化處置機制,賦予FDIC監管和自主處置權力,保護債權人利益。
太平洋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尤春野表示,美聯儲的強力救助應能遏制恐慌情緒蔓延,金融危機爆發的概率大大降低。
上周五,資產排名全美銀行業第16位的硅谷銀行因資不抵債遭金融監管部門關閉,受此影響,美股銀行與金融股普遍下跌。當天,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富國銀行和花旗集團四大銀行總市值蒸發了約500億美元。
硅谷銀行成立于1983年,主要為科創類企業提供融資等金融服務。截至2022年末,硅谷銀行總資產達2118億美元,客戶主要來自于科學技術、生命科學、醫療保健、高端消費、私募股權及風險投資(PE/VC)等科技初創領域。
分析師認為,硅谷銀行破產的根源是資產負債兩端嚴重的期限錯配,由美聯儲加息最終引發的流動性擠兌是造成落幕的核心。
新冠疫情發生后,由于美聯儲大幅量化寬松,市場流動性充裕,投資熱情高漲,科創企業獲得了大量資金,并將其存放在硅谷銀行,使得該行存款從2019年底的約630億美元大幅升至2022年底的約1730億美元。由于一時難以找到合適的貸款投向,硅谷銀行將大量存款用于購買久期較長的美國國債與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持有的現金及等價物的比例則很低。
2022年以來,美聯儲不斷加息,市場上的“便宜錢”越來越少,科創企業融資成本上升,現金加速消耗,提現需求激增。為應對客戶提現需求,硅谷銀行不得不出售美債和MBS等流動性資產,但由于美債收益率持續攀升,這些資產的市場價格大幅下跌,給硅谷銀行帶來巨大的投資損失。另一方面,硅谷銀行選擇大幅折價出售資產,反而加大了市場對其資不抵債的擔憂,加劇了擠兌和市場恐慌情緒。
3月9日,儲戶在一天之內從硅谷銀行提出420億美元的巨款,約占該銀行資金總額的四分之一,瘋狂的存款擠兌直接導致硅谷銀行在3月10日宣布倒閉,成為美國史上第二大銀行破產案。周日,總部位于紐約的Signature Bank因為系統性風險被美國監管機構接管,進一步加劇投資者恐慌。
硅谷銀行爆雷后,避險情緒大幅上升,美國國債收益率急劇下行,兩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短短兩日累計下跌近50個基點,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周一,美國兩年期國債收益率延續跌幅,日內大跌23個基點,至4.39%。
分析師表示,硅谷銀行爆雷給金融市場帶來了巨大的震動,這很可能讓美聯儲在本月選擇加息25個基點,而非此前預料的50個基點。截至北京時間周一上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美聯儲觀察”數據顯示,美聯儲3月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已上升到98.9%。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研究報告中指出,考慮到美國銀行流動性壓力,預計未來美聯儲加息節奏將更為謹慎。
星展集團周一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和全球金融體系有足夠的緩沖來應對硅谷銀行事件帶來的損失或擴散效應,假設事件沒有進一步的外溢效應,美聯儲緊縮政策可能持續,但對于采取過度積極政策持謹慎觀點,未來升息50個基點的可能性已經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