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觀察未來科技
不久前,一則關于蘋果 Apple Watch 的無創血糖監測技術的新聞上了熱搜:蘋果研發的無創血糖監測技術近期取得了“重大突破”,未來將在Apple Watch上搭載該功能——蘋果的這個無創血糖監測項目被稱為E5,研究的主要目標就是在不刺破皮膚取血的情況下,測量人體血液中葡萄糖含量。
長期以來,無創血糖監測就被認為是醫學研究的圣杯之一。如果蘋果的無創血糖監測技術系統能夠被納入蘋果智能手表,那么這將讓Apple Watch成為全球數億糖尿病患者的必需品,智能可穿戴設備以及血糖監測市場也將隨之震動。
備受期待的無創血糖檢測
截至 2022 年,全球有已經有超過 5 億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測試血糖就跟吃飯一樣,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動作。
目前市場上已經普及的測量血糖的方式有以下幾種:血液采樣和連續檢測。血液檢測即最常見的扎針式檢測方式,通過使用針頭穿刺皮膚并采集血液樣本進行測量,血液檢測通常需要使用便攜式血糖儀或在實驗室中使用更高精度的設備進行分析,其中便攜式血糖儀則需要搭配特殊試紙使用。
由于血液采樣檢測不能實時的檢測患者的血糖水平,所以后來,科學家們又研發了一種連續血糖檢測系統(CGM),連續血糖檢測技術主要是通過在小臂上粘貼一個小型柔性傳感器,粘貼時觸及皮膚那一面上的柔性微型探針會植入皮下層中,通常可連續檢測血壓14天左右。這種方式可以記錄長時間的血糖變化曲線,幫助患者實時調控糖分攝入。
目前,在全球領域,Medtronic(美敦力)、Dexcom(德康)、Abbott(雅培)、GlySens、Insulet、Senseonics和Bayer(拜耳)占據著血糖檢測的主要市場份額。
在糖尿病領域,雅培是首屈一指的王者,從2019年開始,雅培的連續血糖檢測產品FreeStyle Libre就一直保持著增長神話,2019年收入18億美元,2020年26億美元,2021年收入37億美元,2022年雅培的糖尿病護理收入為47.56億美元,大部分都是FreeStyle Libre連續血氧儀的功勞。其中,雅培的FreeStyle Libre 3系統號稱是全球最準確的 14 天連續血糖監測儀。
可以看到,目前已經普及的血糖檢測都是有創檢測,而這種有創檢測也給糖尿病管理帶來了更多的負擔。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發表的文章《新冠疫情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顯示,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有非常大的波動,一天之中需要接受4-5次的血糖監測,其中一星期中至少有一天進行半夜的血糖監測。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較1型相對穩定,雖然不需要像1型那樣頻繁監測,但仍需每周測一次,其中對低血糖不敏感的病人仍需每天測量4次。
然而,現有的血糖檢測設備還不能同時滿足無痛、頻繁檢測、實時、廉價的要求。動輒每天4次的血糖檢測,甚至要比吃飯的次數多,檢測血糖已經成為糖尿病患者生活中的一項沉重的負擔。即使是連續血糖檢測方式,也仍是有創的,并且還存在對植入物過敏或不適、測量延遲滯后、費用高昂等問題。而且目前這類傳感器還不能真正做到讓人“無感”,依舊會對生活產生些許影響。
因此,對于龐大的糖尿病患者群體來說,如果能夠開發出無創血糖監測,將大大解放糖尿病患者的生活,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帶來全新的變革。
蘋果會成為首創嗎?
人們期待無創血糖檢測技術已久,現在,蘋果正在向無創血糖檢測技術發起最后的沖擊——蘋果或許能成為世界第一家開發出無創血糖檢測技術的公司。
實際上,蘋果對于無創血糖監測的研究已經秘密開發了12年,可以追溯到喬布斯時代。在2010年至2011年間,患病中的喬布斯,開始關注起醫療保健領域。他開始萌生出做醫療保健科技產品的想法,比如,開發一款能無創、持續監測血糖水平的傳感器。喬布斯曾表示“智能手表需要非常小巧、方便、美觀,同時也需要具有強大的功能”。
有媒體指出,2010年在喬布斯指示下收購RareLight后,蘋果就開始研究替代性的血糖監控技術。多年來,蘋果利用一家名為Avolante Health的初創公司,悄悄研究該項目,而后,項目轉移到名為Exploratory Design Group(XDG)的蘋果部門。它類似于谷歌的神秘實驗室Google X。
還有媒體稱,在XDG,有幾百名工程師在研究血糖監控項目E5。它屬于短期內無法獲得盈利且實現可能性不大的所謂moonshoot項目,而且參與研究的工程師人數沒有自動駕駛汽車的項目多。但CEO庫克、首席運營官Jeff Williams和Apple Watch硬件的負責人Eugene Kim都參與了E5,蘋果已經為該項目投入了數億美元。
從技術原理來看,知情人士稱,蘋果正在采取一種不同的技術路徑。目前,國際上更推薦的方法是連續血糖監測。連續血糖監測可通過通過植入皮下感應器24小時連續監測葡萄糖水平,并將其中的數據發送到電腦,以軟件分析患者的血糖狀況。而蘋果的血糖監測系統將依賴蘋果設計的硅光芯片和傳感器,通過一種被稱為光學吸收光譜法的測量方法來實現動態血糖監測。
蘋果研發的無創血糖監測系統會使用激光,將特定波長的光照射到皮下某一塊組織液被葡萄糖滲透的區域。然后,這束光通過指示葡萄糖濃度的方式,被反射回傳感器。最終通過某種算法,確定一個人體內的血糖水平。蘋果的這項技術目標之一,是創造一種預防措施,向人們發出是否處于糖尿病前期的警告。
如果蘋果這項技術能夠獲得商業化應用,最直接沖擊到的,可能久是當前血糖檢測市場的眾多公司。據灼識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血糖監測設備市場規模為268億美元,2015-20年復合增長率為9.0%;其預計2030年全球血糖監測設備市場規模達到738億美元,2020-30年復合增長率為10.7%。
而隨著無創血糖檢測設備的出現,未來的市場和格局將會發生重大變化。由于無創血糖檢測設備可以通過非侵入性的方式檢測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使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加方便地監測自己的血糖,從而更好地管理疾病,因此,如果蘋果能夠成為世界上第一家實現無創血糖檢測的公司,將成為糖尿病患者們的新選擇,大大沖擊現有的血糖檢測市場格局。
連接人與物的智能鑰匙
蘋果的無創血糖監測項目除了沖擊當前的血糖監測市場,更重要的是,將在可穿戴領域掀起新的變革。
要知道,一直以來,蘋果想做的,就不僅僅是一塊智能手表,更是下一代智能終端互聯平臺,而健康功能也是喬布斯對其設想的初衷。從一開始,蘋果就將智能手表設定為未來的人體生命體態特征的監測入口,人體基礎生命體態特征數據的管理者。并且,從2014年發布智能手表至今,蘋果已經連續8年在基礎醫學領域不斷的研發與投入。
2014年9月,庫克發布了初代Apple Watch。這款手表集成了一個心率傳感器,但更側重于健身追蹤。2018年,Apple Watch配備了能夠從手腕獲取心電圖ECG的能力。2021年,蘋果發布了第七代Apple Watch,伴隨而來的升級,除了更大的顯示屏,還有專門為殘障人士設計的一系列功能。在疫情期間,蘋果推了能夠全天監測血氧飽和度功能。
蘋果手表在醫學領域不斷的研發與投入也使得蘋果成為智能手表行業當之無愧的“霸主”。數據顯示,2022年Apple Watch占所有智能手表出貨量的34.1%,占全球整個市場收入的60%。如果蘋果的這一技術突破最終能夠落地,就將成為數億糖尿病患者的福音,這也將鞏固蘋果在醫療保健領域的強大地位,蘋果在下一代智能終端互聯平臺也將成為無可撼動的存在。
而可穿戴智能終端則是物聯網時代下連接人與物的唯一一把鑰匙。在今天,智能家居也好,智能手機也好,當前的智能終端大多針對于物與物相連,解決物與物之間的智能連接與信息化關系。然而,如果人類想要實現智能科技為人服務的最終構想,就必須要借助于可穿戴設備實現物與人之間的連接。
實際上,可穿戴設備一個最大的價值,也是區別于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或是物聯網等產業的最核心的一項價值在于,它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唯一能承載,并實現人與智能硬件連接的設備。
“未來智能穿戴將取代手機成為世界的中心”,這句話是有一定依據的。雖然,當前的移動端應用,以及智能穿戴硬件本身的一些應用都要基于手機實現,但本質上,手機與智能家居等硬件在本質上并沒有太大區別,只是手機作為一種通訊工作,我們賦予了它更多的功能。但可穿戴設備與手機之間最核心的區別就在于人與物之間的數據化連接,這是手機無法做到的。
可穿戴設備可以在真正意義上植入人體,綁定人體,識別人體的體態特征,將人體的這一切都數據化、量化。因此,未來,想要與人進行有效連接,都必須通過可穿戴設備這把人體的智能鑰匙。而蘋果此舉,正昭示了其手所握的一把極具分量的鑰匙。從理性角度來看,雖然蘋果智能手表真正攻入血糖監測領域搶占市場仍需較長時間,但就像蘋果花了十二年讓“幾乎不可能實現”逐漸變得“有可能實現”,市場終究會作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