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實習記者 岳棟
近日,江蘇劍牌農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劍牌農化”)遞交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據悉,劍牌農化此次擬公開發行的股份數量不超過625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公司預計投入募資11.85億元,募集資金中,11.11億元將用于農藥中間體項目,7335.16萬元將用于技術研發中心項目。
報告期內,劍牌農化的凈利潤為 6,612.50 萬元、9,312.67 萬元、9,595.99 萬元和 5,847.14萬元,滿足《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第一套上市標準,但企業同時也存在企業產品替代、客戶集中以及毛利率波動的相關風險。
收入連增的百強農藥企業
2011年7月27日,劍牌由原來的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注冊資本18,750 萬元。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張志勛直接持有公司 62.85%的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 張志勛和金曉云二人系夫妻關系,合計持有公司 81.24%的股份,系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本次招股后,預計張志勛持股47.14%,金曉云持股13.79%,二人共持有公司60.93%的股份。
劍牌農化招股書內表示,公司專業從事低毒、高效、低殘留農藥原藥和農藥制劑以及農藥中間體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擁有四大類型、一百多個系列的農藥產品,為國家農藥定點生產企業,是國內戊唑醇、三唑醇、多效唑等三唑系列農藥主要產銷基地之一。同時,根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發布的中國農藥行業銷售百強榜單,劍牌農化2017年至 2021 年的行業排名分別為第 43 名、第 58 名、第 61 名、第 77 名和第 72名,連續五年入選中國農藥行業銷售百強榜單,其中,根據海關統計數據,公司 2018年度出口嗪草酮原藥占全國同類產品出口總量的 14.37%。
劍牌農化所處農藥行業的上游為基礎化工行業,基本屬于充分競爭性行業,不存在被單一廠商所壟斷的情形,市場供應相對充足。報告期內公司向前五名供應商采購比重分別為20.21%、12.05%、25.49%、12.85%。銷售方面,對于農藥原藥和農藥中間體產品,公司基本采取直銷模式;對于農藥制劑產品,則采取經銷為主、直銷為輔的模式。同時,其下游端覆蓋農業、衛生等領域,由于農業屬于弱周期行業,所以需求較為穩定。
招股書顯示,劍牌農化報告期內(2022年1-6月、2021年、2020年、2019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96億元、11.91億元、10.07億元、8.13億元。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農藥原藥、農藥中間體和農藥制劑三類業務,以2022年1-6月為例,各部分比重分別占到59.31%、14.88%、25.46%。據Phillips McDougall 公司數據統計,2020年全球作物用農藥銷售額為620億美元,2021年為642.7億美元,同比上漲3.66%,同一時期內劍牌農化的銷售額上漲18.27%,優于市場的增長率。
劍牌農化表示,主營收入有所波動原因在于2020 年下半年,公司濱海廠區恢復生產,自產原藥的產銷量、銷售收入回升;同時,為了維護長期戰略客戶的合作關系,公司采購客戶需要的產品進行銷售,2020 年外購外銷產品的業務收入增長較快;2021 年,公司自產原藥、中間體的產銷量、銷售收入持續回升以上因素帶來了公司兩年來主營業務收入的增加。
銷售渠道與科研尚待拓展
但在收入連年上漲的背后,企業尚存在可能帶來投資風險的不確定因素。
首先,劍牌農化是國內戊唑醇、三唑醇、多效唑等三唑系列農藥主要產銷基地之一,但是隨著全球范圍內對新型、高效農藥產品的開發,效果更好、類型更多的殺菌劑將可能會被研制出來并逐漸替代原有產品。劍牌農化預計將7335.16萬元將用于技術研發中心項目,約占到全部募集資金的6%,但如果公司不能開發出有技術領先及市場前景的新產品,或者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較慢,將面臨一定的產品替代風險。
其次,劍牌農化主要客戶包括德國拜耳公司、科迪華農業科技、印度聯合磷化公司、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等境內外農藥行業知名企業,報告期內,公司向前五名客戶的銷售收入(合并關聯方后)分別為 28,120.35 萬元、41,975.37 萬元、42,738.76 萬元和 32,930.73萬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34.57%、41.65%、35.87%和 47.29%。如果劍牌農化未來不能擴展更多的新客戶,或原有客戶與公司的業務不再持續時,將導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下降,進而引發業績下滑,對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同時,報告期內,劍牌農化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 33.11%、26.83%、20.88%和 20.17%。其利率變動主要受產品價格以及原材料價格變動影響,如果化工原材料價格繼續上漲,而本身售價又難以提高并超過原材料漲幅之時,就會擠占公司的利潤空間,造成毛利率下降。
農業農村部 2022 年出臺的《“十四五”全國農藥產業發展規劃》文件指出,要推進農藥生產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大中型生產企業。到 2025 年,著力培育 10 家產值超 50 億元企業、50 家超 10 億元企業、100 家超 5 億元企業,促進農藥工業園發展。劍牌農化此次擬沖刺沖刺上交所主板IPO上市,也是為了追隨政策指導,力爭成為符合農業部規劃的農藥生產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