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馬消費 范建
走,到湖北買車去!
補貼9萬,12萬就能買到一臺雪鐵龍C6。本月,由東風汽車發起的這一輪汽車補貼大戰,已持續十天,熱度始終不減。在中國萎靡太久的法系車,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要卷就卷到底。”在東風汽車補貼效應的影響之下,國內眾多車企、地方,密集跟進,目前至少已有30多個品牌加入補貼或降價大軍之中。
新能源取代燃油車的趨勢不可逆轉,降價和補貼,只能短期拉動銷量,對品牌的長期成長,無異于飲鴆止渴。
法系打響第一槍
在中國消沉多年的法系車,終于在這個3月,瘋狂刷了一波存在感。
雪鐵龍、標致或許這時才突然醒悟,過去,產品賣不出去,并不是品牌和產品有啥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價格沒有吸引力。正如網友所說:沒有賣不出去的東西,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
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東風汽車集團旗下雪鐵龍、標致等品牌,享受巨額補貼銷售的消息就火遍了全網,就連過去相對堅挺的東風本田、日產等,也加入到了補貼賣車的大軍之中。
其中,最受關注的,當屬雪鐵龍C6。這款指導價21.19萬元起的合資B級車,自上市以來,銷量就極為慘淡,整個2022年,也才賣出去3000輛左右。
但是,當它的價格猛降9萬,起售價才12萬出頭的時候,品牌、質量、外觀、油耗等,過去用戶在意的所有問題,在價格面前,都已不再是問題。
東風汽車集團這一輪政企補貼銷售政策,只針對湖北區域,3月底結束。要求用戶先全款購車、按指導價繳納車輛購置稅,后續在30天左右的時間里,返還補貼款。且車輛只能上湖北牌照,短期內,不能過戶到異地。
所有的限制條款,在狂熱的搶購潮之下,都不是障礙。走,到湖北搶車去!
過去,門可羅雀的雪鐵龍4S店,變得每天都如菜市場一般熱鬧,庫存車甚至是展車,都已被秒光。任何時候,撥打各家4S店的咨詢電話,都處于占線狀態。
現車肯定是沒有了,想要享受優惠購車政策,只能先交訂金,至于最終能否拿到車,那得看個人運氣。
一批二手車商哭暈在了廁所里,品牌大降價猝不及防,新車12萬、二手車13萬的畸形價格倒掛比比皆是。
30余品牌跟進
東風汽車集團的這一波政企補貼大戰,打響了中國車市最兇猛降價銷售的第一槍。全國各地、品牌、車企,跟進者眾。
幾乎在同一時間,中國一汽針對總部所在地吉林,出臺了“旗惠吉林——億元限時惠民補貼”活動,補貼范圍涵蓋了一汽旗下全部合資、自主品牌乘用車和輕貨,補貼總額1.5億元,單車補貼金額最高3.7萬元?;顒訒r間也集中在3月。
更讓人眼紅的,是上汽大眾奧迪的內購活動,A7L、Q6和Q5 e-tron等三款車型,針對符合條件的內部員工,比指導價優惠7-16萬元。指導價41.87萬元的奧迪A7L筑夢新生版,31.87萬就可以買到,配置更高的先行版、先見版,以及奧迪Q6觀云型、行云型,優惠幅度達到16萬元。
上汽大眾奧迪方面,明確優惠活動僅限于內購,不是針對市場的降價促銷。但一些互聯網平臺上,已出現了內購名額轉讓的消息。
現金降價在這一波價格戰中,似乎已不能滿足市場的胃口。上汽旗下榮威品牌,直接打出了至高6.5折的“招牌”,讓戰爭變得更加血腥。公司拿出3億元補貼,來慶祝品牌累計銷量突破300萬。折扣涉及旗下RX8、RX5ePLUS等五款車型,優惠力度最少8.5折、最高6.5折。
據不完全統計,由東風汽車集團發起的這一輪補貼大戰,在短短十天之內,已有超過30個品牌加入團戰之中。
新舊勢力硬碰硬
本次,湖北省聯手東風汽車巨額補貼購車,一方面,是為了刺激當地汽車消費,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扶持東風汽車,促進當地汽車產業的發展。
作為國內四家“國字號”車企之一,東風汽車最近今年的發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曾幾何時,東風旗下合資品牌眾星云集,不僅有日系的本田、日產,還有法系的雪鐵龍、標致、雷諾,韓系的起亞等,幾乎是中國車企中,合資范圍最廣的公司。
在合資、自主齊齊發力的之時,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的汽車銷量,在2016年突破300萬輛,公司營收也就此站穩了千億級規模。
不過,隨著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增速總體放緩,以及2018年開始的負增長,東風汽車也受到了極大波及,特別是旗下法系合資品牌萎靡、自主增長乏力,加之新能源化轉型不順,東風汽車的增長陷入瓶頸期。
2022年,東風集團股份的汽車總銷量已跌至246.45萬輛,法系的神龍汽車,在2015年的銷量曾超過70萬輛,2021年,已僅剩10萬輛。
今年以來,東風集團股份的銷量繼續呈斷崖式垮塌。1-2月,累計銷售乘用車21.68萬輛,同比下滑比51.3%,就連集團的銷量擔當本田和日產也未能幸免,銷量雙雙腰斬。
與東風汽車集團一樣,上汽、廣汽、長安、長城等國內傳統車企,今年前兩個月的開局都不太樂觀。僅有全面轉型新能源的比亞迪,以84.98%的同比增速,34.50萬輛的銷售成績,笑傲群雄。
今年,受燃油車銷售持續低迷、新能源“國補”退場的雙重影響,預想的車市開門紅并沒有如期而至。1月,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129.3萬輛,同比下降37.9%,環比下降40.4%。2月,在上期低基數的基礎上,銷量小幅翻紅。今年前兩個月,國內乘用車累計銷量仍同比下滑近20%。能拿到這一戰績,還主要得益于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幅增長。
事實上,在傳統車企本輪補貼大戰開啟之前,由特斯拉策動的新能源價格戰,就已在年初率先開打。隨即,眾多新能源汽車品牌跟進。在動力電池降價的長期預期之下,新能源汽車或許還有進一步降價的空間。
壓力始終在燃油車這一邊,特別新能源轉型不力的合資車企。燃油車時代的鋼镚,還能賺多久,恐怕它們自己心里也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