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來跡》向婷婷
最新消息,LVMH集團于3月6日正式任命Stephane Rinderknech(斯鉑涵)為美妝部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在此前,他于2022年6月加入LVMH集團,領導集團酒店業務部門。
此外,LVMH集團還任命嬌蘭負責人Veronique Courtois為Dior香水總裁兼首席執行官,Make Up For Ever負責人Gabrielle Saint-Genis Rodriguez則接替他在嬌蘭的職位。
業績璀璨的前歐萊雅高管
LVMH集團官網信息顯示,斯鉑涵出生于1973年,畢業于ISG商學院。2001年,斯鉑涵在美國加入歐萊雅美洲旅游零售市場部,開啟了他的美妝職業生涯。
2011年6月,斯鉑涵加入歐萊雅中國擔任副總裁,管理高檔化妝品部。
2016年2月,斯鉑涵正式成為歐萊雅集團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的第三位首席執行官,接替貝瀚青成為中國市場“一把手”。在任期間,斯鉑涵可以說為歐萊雅中國的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公開信息,斯鉑涵2016年初接棒時,正是歐萊雅在中國市場略顯吃力的時刻:在2015年,歐萊雅中國僅錄得4.6%的營收增幅;而到了2016年,財報甚至未透露中國區具體數據,僅稱亞太有個位數增長。
不過,斯鉑涵上任后僅一年,歐萊雅中國的情況便開始大幅回暖,2017年銷售增長達到兩位數;到2018年,歐萊雅中國區業績同比增長33%,達到2004年以來的增速巔峰,突破200億元大關;2019年,歐萊雅中國再創新高,實現35%的增速。
合來看,斯鉑涵在中國市場的戰績堪稱“璀璨”:
從市場戰略看,2018年斯鉑涵創新地提出了“歐萊雅中國五力模型”,將消費者為中心的理念推向了新的戰略高度,在中國實現了質速并進的強勁發展。
從渠道看,任期內歐萊雅中國數字化轉型全面加速,2017年歐萊雅中國雄踞美妝電商業務NO.1,并在2018年雙十一期間成為國內銷售第一的美妝集團,同時放眼CS渠道,釋放積極政策。
從品牌看,斯鉑涵先后將香邂格蕾、淳萃、歐瓏、適樂膚、勃朗圣泉、HOUSE99和3CE引入中國市場,同時任期內中國成為歐萊雅男士、蘭蔻和赫蓮娜的全球第一市場。
從業績看,2018年在斯鉑涵的帶領下,歐萊雅中國以33%的增速達到2004年以來的增速巔峰。同時,巴黎歐萊雅、蘭蔻、美寶蓮紐約、圣羅蘭美妝、阿瑪尼美妝、科顏氏6大品牌躋身10億俱樂部。
在此前的采訪中,斯鉑涵曾表示他“愛跑市場,從市場中找決策靈感”。“愛跑市場”的他深諳中國百貨渠道和專營店渠道,也在此期間成功抓住了中國消費升級和渠道紅利,帶領歐萊雅中國走上了新的高度。
直到2019年,斯鉑涵調往歐萊雅集團北美片區總裁兼歐萊雅美國CEO。2022年6月他離開歐萊雅集團,加入LVMH執掌酒店業務并成為LVMH執行委員會成員之一。而今,這位具有豐富履歷的高管任命,讓業界對于LVMH美妝業務的發展抱有更多新期待。
認真做高端美妝,LVMH要打造下一個蘭蔻?
根據LVMH集團披露的最新業績報告,2022年全年,集團錄得銷售額792億歐元,經常性業務利潤為211億歐元,同比增長23%。
盡管總業績再創新高,但香水與美妝部門卻始終難以爆發潛力。一方面,該業務部門對LVMH集團收入的貢獻有限。集團官網顯示,LVMH香水與美妝部門共有嬌蘭、紀梵希、迪奧、MAKE UP FOR EVER、mfk梵詩柯香等共15個品牌,2022年全年銷售額為77.22億歐元,目前僅占集團總收入的1/10,僅高于葡萄酒與烈酒部門。
另一方面,集團旗下的美妝品牌似乎也遇上了發展瓶頸。
在美妝個護網絡零售TOP品牌中,LVMH旗下的品牌日常僅有迪奧、嬌蘭和紀梵希三個品牌上榜,相對其他美妝集團軍作戰勢力略顯單薄。在百貨圈,有業內人士透露,作為“百貨四大”高端化妝品牌之一的迪奧目前有些乏力,和同樣走高端路線的雅詩蘭黛、蘭蔻相比無論是新品還是營銷活動在“四大”中都亮點不足,有百貨運營經理直言,“甚至不如香奈兒”。
不過,斯鉑涵當值后,或許能給LVMH美妝部門帶來大的改變。
事實上,斯鉑涵在任職歐萊雅中國區CEO之前,就曾先后在日本、韓國負責蘭蔻等品牌的運作,在高端化妝品的運營上相當富有才能。
2001年斯鉑涵進入歐萊雅集團后,擔任南美洲的蘭蔻區域經理,很快晉升為拉丁美洲的碧歐泉和赫蓮娜部門經理,繼而被任命為日本的碧歐泉總經理;
2007 年,斯鉑涵在日本晉升為蘭蔻的副總經理,讓蘭蔻由負增長轉為正增長;
2009年,擔任歐萊雅韓國高檔化妝品部總經理,在任職的三年間,使韓國高檔化妝品部的增長速度超過整體市場的兩倍;
在負責中國區高檔化妝品運作期間,他還引進圣羅蘭和科萊麗兩大新品牌,憑借豐富的高檔化妝品操作經驗及深入的渠道見解,帶領歐萊雅中國高檔化妝品部團隊擴大了一倍的生意量。
可以說,斯鉑涵對做高端業務十分擅長,而這種才能正與LVMH集團美妝業務旗下品牌矩陣非常匹配。在他的帶動下,LVMH或許有望打造出下一個蘭蔻。
奢侈品巨頭走向“大眾”,從親自做美妝開始
據 Research And Markets《2023 年全球高端美妝市場報告》數據,2021 年全球高端美容市場價值 878.9 億美元,預計 2023 年至 2028 年的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 5.56%,消費者對擁有正品和優質產品的渴望正在推動市場擴張。值得注意的是,亞太地區在 2021年占據市值的主導地位,預計將繼續占據高端美妝總銷售額的最大份額。
無論在中國還是全球,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在尋求更加優質的美妝產品,而相對于服飾、手袋、鞋履、珠寶等品類來說,高端美妝的絕對價格更低,更易成為“入門級”奢侈品,從而也能觸達到更為廣泛的消費者群體。
基于此,不同于以往的“將美妝業務交予專業美妝集團運營”,奢侈巨頭們正親自出手,向美妝領域進行延伸。
作為全球的奢侈品巨頭,LVMH顯然很快就在自營美妝業務上嘗到了甜頭。在2022年全年財報中,LVMH表示集團的香水業務增長強勁,Dior、嬌蘭、紀梵希等品牌的香水系列增長勢頭良好。LVMH表示,香水美妝部門將繼續專注于高度選擇性的分銷策略。此外,在2022年,絲芙蘭以創紀錄的銷售額和利潤實現了“有史以來最強勁的一年”。
愛馬仕的美妝業務同樣獲得持續增長。2022年其最新財報顯示,香水美妝增長15%至4.48億歐元,公司表示,在成立兩年后,愛馬仕美妝產品業務繼續強勁增長,“這要歸功于Rouge Hermès的限量版和Hermès Plein Air的推出,這是美妝的新篇章。”
同樣的,GUCCI母公司開云集團也大張旗鼓向全球美妝市場發起進軍的號角。
就在2月3日,開云集團正式宣布創建全新美妝部門Kering Beauté,為集團旗下品牌Bottega Veneta、Balenciaga 、Alexander McQueen、Qeelin和Pomellato開發美妝品類,并任命曾在歐萊雅、雅詩蘭黛等美妝集團有25年經驗的Raffaella Cornaggia為該部門的首席執行官。
開云集團董事總經理Jean-Fran?ois Palus曾在電話會議上表示:“美妝是我們品牌領域的自然延伸,目前我們以授權模式運營美妝業務,但開云眼鏡業務回歸集團后的成功表明,我們可以采取一些顛覆性和創新的方法,一方面為品牌創造大量價值,另一方面也為集團創造價值。因此,美妝絕對是一個我們可以考慮在未來采取一些舉措的領域,所有選擇都是開放的。”
隨著越來越多的奢侈品巨頭親自下場運營美妝線,如何在把控品牌調性的同時觸達到更多的消費者,以實現品牌效應的最大化,將成為奢侈品巨頭們的共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