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中國人民銀行周五發布數據顯示,2月,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81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5928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1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95億元。
信貸、社融均超預期。數據發布前,界面新聞采集的7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2月,新增人民貸款1.40萬億元,新增社融2.20萬億元。分析師表示,2月經濟修復勢頭進一步明確,帶動信貸供需兩旺。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界面新聞表示,信貸多增的主力是企業中長期貸款,這意味著一季度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有望處在較快增長水平。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補充道,年初以來,居民生活、企業生產逐步向常態回歸。2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2.6%,顯示出企業對經濟預期穩步轉暖,融資動力持續增強。
央行數據顯示,2月,企業部門貸款增加1.61萬億元,同比多增3700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1.11萬億元,同比多增6048億元,短期貸款增加5785億元,同比多增1674億元,票據融資減少989億元,去年為增加3052億元。
居民部門貸款增加2081億元,同比多增545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218億元,同比多增4129億元,以房貸為主的中長期貸款增加863億元,同比多增1322億元。
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是2021年12月以來首次,分析師表示,這可能與近期部分熱點城市樓市轉暖有關,但更多還是因為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的緣故。
中國房產信息集團(CRIC)的數據顯示,2月,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成交套數為1120.56萬平方米、10.08萬套,同比上漲30.86%和31.62%,為2021年5月以來首次出現正增長。
“2月份一些城市樓市出現‘小陽春’,房地產市場呈現出企穩跡象,但可持續性尚待觀察。”梁斯說。
王青指出,合并1-2月數據來看,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大幅少增3871億元,說明當前樓市仍在延續低位運行的狀態。
2月多增的近2萬億元社融中,主要貢獻來自投向實體經濟的貸款,同比多增9000多億元,以及政府債券凈融資,同比多增5416億元。
對于政府債券融資顯著修復,王青表示,春節過后,2月國債、地方政府一般債發行加快,這也顯示為助力經濟較快修復,年初除專項債發行節奏較快外,財政發力全面靠前。
此外,截至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75.52萬億元,同比增長12.9%,增速比上月末高0.3個百分點,創2016年4月以來新高。
梁斯表示,M2同比增速再次走高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銀行信貸投放再次超出預期,信貸創造能力增強推動存款規模上升;二是居民儲蓄存款同比多增了1.08萬億元,預防性儲蓄動機仍在。
王青表示,在宏觀政策延續穩增長取向、市場主體自主融資需求修復支撐下,3月信貸有望繼續保持同比多增勢頭。不過,近期央行領導強調,“貨幣信貸的總量要適度,節奏要平穩”,這么看,1-2月信貸投放“適度靠前發力”階段基本結束,3月新增信貸正在回歸平穩增長。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3月3日在“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貨幣政策的思路是,一方面,貨幣信貸的總量要適度,節奏要平穩,要鞏固實際貸款利率下降的成果;另一方面,還要適度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的作用,繼續對普惠小微、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保持有力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