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牛鈺
自如再一次被傳出要IPO的消息。
3月8日,據彭博消息,知情人士透露,中國租房平臺自如考慮在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計劃籌資約10億美元,最早或于4月份向香港交易所提交初步招股說明書,并最快在今年上市,計劃尚處在討論期,籌資規模和時間等發行細節可能仍會發生變化。
界面新聞就此向自如方核實,自如方面回應稱:“不予置評”。
公開資料顯示,自如最早于2011年誕生于鏈家集團內,熊林在鏈家創始人左暉的支持下創立了這個事業部,開啟了房屋租賃產品和服務的“長租”模式。2016年6月,自如脫離鏈家獨立運作。2021年10月,在左暉因病離世5個月后,自如CEO熊林接過董事長一職。
據天眼查app,自2018年以來,自如已完成四輪融資。最近一次融資為2020年3月份,軟銀愿景基金向自如投資10億美元,其中5億美元是直接投資,另外從其創始人手中購買了5億美元股票。自如在這一輪投后估值達66億美元。
2018年1月,自如召開過A輪融資發布會,宣布獲得40億人民幣A輪融資,自如此時的估值約200億元人民幣。
當時擔任自如董事長的左暉介紹稱,自如有可觀的現金流,“但要迎接更大的事業,需要更多的伙伴”,所以選擇融資。同時,左暉指出,國內租賃市場到了一個關鍵節點,中國會有很多租賃平臺、運營平臺發展起來。
2017-2019年正是國內長租公寓發展最迅速的階段,蛋殼公寓2018年內進行了B輪和B+輪融資,合計資金規模超過1.7億美元,另一長租公寓品牌青客也在同年獲得數千萬美元C輪融資。
2019年底,青客赴美上市,成為長租公寓赴美上市第一股,蛋殼也遞交了招股書,最終于2020年初上市。因此,當時外界傳言自如也將于2020年赴美上市,可能會籌集5億至10億美元。
熊林早前也曾回復過上市進展。他認為IPO就像把自己的成果拿出來,讓更多人的去評判,未來這些人要和你共享利益同時也要共擔風險。因此只有自如的各項指標表現得更好、只有自如的品質與服務更好,才會去考慮IPO。
2020年下半年開始,曾經站在風口上的長租公寓行業,出現了多家運營商資金鏈斷裂的情況。隨后在2021年4月,蛋殼黯然從紐交所退市,青客也在2022年初宣告破產。
自如在這場行業巨變中平穩落地,并且抓住市場機會收購了兩家公司。
2020年11月,自如并購貝客青年精品公寓,獲得了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等城市運營五十余個集中式公寓項目,2021年4月,自如宣布住宅公寓服務商“曼舍”與旗下豪宅業務戰略合并,高端長租住宅規模增長至2000余套。
在規模擴張之余,自如最近幾年面臨的運營壓力也不小。
漲價、甲醛等負面消息始終圍繞著這家分散式長租公寓頭部企業,去年年中,自如被曝對內大規模裁員20%,并縮減在管房源,雖然官方回應稱不實消息,但確實承認在進行正常的組織優化調整。
從規模擴張方面來看,自如2019年就突破了100萬房源,時隔4年還是100萬房源的管理規模。
克爾瑞數據顯示,截止今年2月底,自如已進駐城市達10個,掛牌約12.64萬間,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成都、南京和武漢。
目前,租賃市場熱度開始回暖,尤其是自如所布局的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但與此同時,市場格局亦在變動,在長租公寓幻滅風波之下,以房企為主的集中式公寓商不像青客、蛋殼等分散式公寓商一般密集倒下,反而在“保租房”以及系列融資支持之下,頭部房企從中獲得了利好,在市場方面的占有率明顯提升。
據克爾瑞租售數據,截止2022年底,萬科泊寓、龍湖冠寓、旭輝瓴寓在管規模分別為21.4萬間、11.8萬間、8.7萬間,這是房企長租公寓領域最大的三家。
另外在市場化運營的企業中,除了自如外,另外兩家在管規模排在行業前列的還有魔方和樂乎公寓,截至去年底規模分別為7.7萬間和7.1萬間。
面對長租公寓市場變化和行業競爭形式,轉向“增益租”模式成了自如應對規模等指標增長乏力的選擇。與之前自如收房后自行裝修再出租的模式不同,“增益租”由業主支付裝修費用,自如提供風格、設計師方案幫助裝修。
在收益方面。收房時自如將根據樓盤和市場情況與業主商定出房價,無論房屋出租與否,自如都將支付80%的保底收益;在市場向好時,超出商定價格的部分將與業主收益分成,而房東可以通過一次性支付、貸款、租金抵扣等方式支付裝修款。
不過至于新模式的具體運營及收益情況,或許要等到自如真的遞出招股書的那一天才能清晰。
去年9月26日,另一家集中式長租公寓商魔方公寓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目前距離其招股書失效還剩不到一個月,狀態仍為“進行中”。
面對沉寂許久的長租公寓,資本市場或許還難以再次為其打開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