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龐宇
受益于ChatGPT及CPO概念爆炒而股價大漲的通宇通訊(002792.SZ)終因“蹭熱點”遭到“反噬”。
因回復內容前后不一致被深交所“點名”后,3月7日,通宇通訊股價果斷降溫,當日大跌5.72%,報收于15元/股。
此前,通宇通訊因蹭上CPO(光電共封裝技術)概念而火爆“出圈”。2月1日以來,公司股價一路高歌猛進,在連續收獲2個漲停后,短短半個月內股價累計漲幅超過50%,妥妥成為近期A股市場上的一只“大牛股”。
但在監管層的追問下,通宇通訊并沒能經受住“拷問”。3月6日,深交所對通宇通訊下發監管函,直指公司通訊在互動易平臺的答復內容不準確、不謹慎、不客觀,有關信息和風險提示不充分、不準確、不完整。深交所要求公司及全體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吸取教訓,及時整改,杜絕上述問題的再次發生。
通宇通訊是如何達上CPO概念“快車”?其“CPO”成分究竟有多少?
界面新聞記者3月7日從通宇通訊證券事務部相關人士處確認,公司目前在CPO領域并無相關布局。
而這背后,自今年2月分以來,通宇通訊自在互動平臺上回復投資者CPO(光電共封裝技術)相關問題卻多達二十余條。
具體來看,通宇通訊本輪股價異動始于2月7日。隨后,公司于2月8日在互動平臺上回復投資者“公司的CPO技術可以有望解決ChatGPT算力嗎”的問題時表示,“CPO技術主要面向高傳輸速率數據中心應用,封裝更緊湊、集成度更高,是高速光模塊的關鍵技術之一。CPO技術可以實現高算力場景下的低功耗、高能效。”
此后的2月13日至3月2日期間,通宇通訊于多次回應投資者“CPO”相關問題,包括“ChatGPT暴火為何資金市場這么看重CPO共封?”“公司的投資CPO是否可以為ChatGPT提供算力?”“公司將要量產的cpo產品有哪些?是代工,還是自研的?”等等。
上述回應成為了通宇通訊股價上漲的“催化劑”。2月7日,公司股價迎來本輪首次漲停,后于2月14日、2月15日連收兩個漲停板,股價站上17.91元/股的高點。短短半個月內股價累計漲幅達52%。
而這期間,通宇通訊實控人時桂清拋出了減持計劃,其擬在6個月內減持不超過804.11萬股,占總股本的2%。以當日收盤價計算,套現金額約1.2億元。
在股價沖至高點的2月15日,通宇通訊收到深交所關注函。深交所一連提出七個質疑,要求公司解釋說明在即將出售深圳光為全部股權的情況下,在互動易作出的回復是否真實、準確;是否存在為配合市場炒作故意避重就輕、“蹭熱點”的行為;以及是否存在迎合熱點炒作股價、配合實控人時桂清減持的情形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動易平臺上,通宇通訊曾明確回復投資者表示,“針對CPO產品技術,公司深圳光為子公司已有布局和研究,相關研發樣品已經部分客戶測試認證,預計明年可以實現量產?!?/span>
但在深交所的追問下,通宇通訊卻表示,“相關產品可靠性是否能滿足客戶需求仍需時間驗證,部分客戶正在對相關產品進行測試認證”,而非“通過測試認證”。
對于出售深圳光為一事,通宇通訊則稱并未刻意回避,深圳光為將由公司全資子公司變更為公司參股孫公司的情況也已充分披露。
同時,通宇通訊表示,針對近期互動平臺部分投資者對熱點業務的提問,由于未能充分考慮部分投資者可能不了解公司近期公告的情況而未在答復中再次提示投資者注意公司對深圳光為持股情況變化事實及相應投資風險而可能引起投資者誤會和誤解,公司將進一步提高信息披露水平,杜絕類似事件發生。
據了解,通宇通訊于2016年3月登陸A股市場,主要從事通信天線及射頻器件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主要包括基站天線、射頻器件、微波天線等。公司曾通過收購和增資控股深圳市光為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深圳光為”)進入光通信領域。
在CPO概念火爆的當下,通宇通訊之所以能獲得關注全在于深圳光為。而剝離深圳光為一事早已“敲定”。
一方面,原定由深圳光為參與投資的CPO相關的定增擬募投項目早于2022年終止。另一方面,通宇通訊于去年年底便公告擬剝離深圳光為,且該事項在今年2月17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審議通過。
這意味著,本次股權轉讓系列交易交割完成后,深圳光為將不再納入上市公司合并報表。深圳光為光模塊業務(包含未來的CPO業務)的研發和制造業務也不再歸屬上市公司。通宇通訊自身“CPO概念”成分實際為0。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談CPO及ChatGPT外,通宇通訊近日還在互動平臺頻繁提及6G、5.5G、數字經濟、信創等市場熱點概念。
從基本面來看,通宇通訊自2016年上市以來,主營業務收入基本徘徊在12億到16億元之間,凈利潤則從2016年的2.09億元降至到2021年的4112萬元,而扣非凈利潤則從1.8億元降至256億元。2022年預計公司凈利潤回升至7000萬元~8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