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買車家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有關長安馬自達旗下車型CX-8、CX-4、阿特茲等車型將會停產的消息,一時間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據悉該消息的出處是來自于一份名為《關于CX-8、CX-4與阿特茲停產通告》的資料,其內容詳細公布了相關車型的停產時間以及原因。盡管長安馬自達官方尚未對此事做出回應,但從上述車型的銷量來看,停產之事還真不是空穴來風。
資料顯示,在2017年,馬自達國內銷量達到30多萬輛的巔峰之后,他們的表現便一路走低,其新車銷售量從2018年的27萬輛,迅速縮水至2022年的10.76萬輛。而這種糟糕的銷量表現也延續到了今年,據長安汽車發布的產銷快報顯示,2021年1月長安馬自達的銷量僅為4024輛,同比跌幅高達79.77%。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10萬的銷量中,有近65%都是A級轎車昂克賽拉所貢獻,其余車型均表現不佳,具體來說,昂克賽拉的去年銷量為62478輛,CX-5為17511輛,CX-30為11708輛,而在本次被傳即將停產的阿特茲僅賣了7314輛,CX-4也只賣了6580輛,而CX-8只賣了1276輛。
可見目前長安馬自達旗下的許多車型已經失去了市場競爭力,因此他們只能選擇停產這些不賺錢的產品,來削減生產成本。
如果結合前段時間,阿特茲和CX-4等車型大幅度降價的員工購車促銷活動,以及3月1日長安馬自達針對CX-5系列推出的“直降2.6萬元”優惠來看,目前他們的確有大規模清理庫存的跡象。
但產品線的收縮又會進一步削弱品牌的競爭力,因此不少人認為,本次馬自達停產部分車型只是他們集體退市的前奏,不排除有一天,他們會真的退出中國市場。
事實上,面對業務的萎縮,他們也曾做出過努力。2021年8月,馬自達對中國區業務進行了大規模重整,一汽馬自達被整合至了長安馬自達旗下,除了股權重新分配外,產品線也做了調整,但這并沒有改變他們持續走下坡路的窘境,究其原因,問題還是出在了產品理念上。
對于一個定位為10~30萬元區間的品牌來說,成本的限制讓馬自達難以實現“操控”和“舒適”的兼得,過于重視駕駛性而忽略了車輛在功能性、空間等方面的優化,使其在中國市場難以與大眾、豐田等車企競爭。
而在“汽車電動化”已成車企共識的當下,馬自達對于“傳統內燃機”的執著,也讓他們在新能源賽道上發展遲緩。誠然,馬自達能夠制造出很好的內燃機,但終究內燃機是一個正在被時代所拋棄的產物。
雖然去年11月,馬自達也宣布將要全面開啟“電動化”,計劃在未來8年內投入1.5億日元去研發全新的動力電池及自動駕駛技術,并最終在2030年左右,打造一個成熟的電氣化架構。
可無論是從投資規模還是時間安排來看,馬自達的電動計劃還是比大多數主流車企要落后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