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深度】破局幼兒園關停潮:如何做好“方圓三公里的生意”?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深度】破局幼兒園關停潮:如何做好“方圓三公里的生意”?

人口減少并非幼兒園關停的唯一原因,最終決定一家幼兒園命運的是辦學質量。

圖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陳振芳

界面新聞編輯 | 查沁君

建議調低入園年齡至2歲或2歲半;普惠性幼兒園根據不同級別制定收費及財政補貼標準;建議財政加大對學前教育普惠性建設的財政支持力度;將普惠托育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今年“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們關注到幼兒園辦學困境,并提出相關建議。

“大環境上我感受到了(幼兒園關停潮)。”北京新東方滿天星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總裁周佳在接受界面教育專訪時表示。

“前十名享受驚喜價格1088元,報名即送專注力課。”2月27日,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姚家園路上的一家私立幼兒園打出招生廣告。招生老師稱共75個學位,還有十多個未招滿。

與此同時,因收費低、補助津貼高、師資穩定等優勢,公立幼兒園“一位難求”。

北京市朝陽區團結湖第一幼兒園門外,一位等待孩子放學的家長告訴界面教育:“新聞里說的幼兒園關停,一般都是普惠園或私立幼兒園,公立幼兒園不缺人,要有北京戶籍,還要排隊入園。”

2月26日,一所貴州省黔南州的縣城公立幼兒園招生老師在電話采訪中告訴界面教育,她所在的幼兒園人數已滿,大中小班累計15個班,每班25人,沒感受到生源減少。面臨的問題是師資緊張,一半以上為臨聘教師。

“去年民辦園占比、園所數量和在園人數都在下降,而公辦園的園所數量、在園人數都在上升,這在歷史上是頭一回。”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界面教育稱。

朝陽區一家普惠園幼兒園放學 攝影:陳振芳

關停數創新高

天眼查數據顯示,國內企業名稱、經營范圍含幼兒園、托兒所的企業注冊數量,自千禧年來一路暴漲逾204%。2022年,卻出現了近十年來的首次下滑,同比降幅超32%。

同時,幼兒園企業的注銷數卻在一路攀升。從2018年的900家,升至2022年的8000家。

近二十年幼托相關企業注冊量變化 圖源:天眼查

政策層面,二十大去年提出民辦教育要規范和高質量辦學。周佳認為,一批不規范和質量一般的幼兒園必然會被淘汰。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1年,含普惠園、公辦園的普惠型幼兒園達24.5萬所,占幼兒園總量的83%,12個省份逾90%。其中公辦園12.8萬所,占比過半。

“部分地方政府對民辦幼兒園存在歧視性政策,沒有將之作為教育生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幼兒園關停潮與此也有直接關聯。”3月9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研究員儲朝暉告訴界面教育。

農村幼兒教育問題更為嚴峻。

2000年以來,人口負增長從縣級、省級到全國漸次蔓延。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指出,出生隊列縮減對城鄉、不同地區、不同類別的幼兒園影響存在較大差異。

2月27日,一位湖南湘西的鄉鎮幼兒園老師在電話采訪中告訴界面教育,她所在的幼兒園只有30多個孩子,僅夠開設大班和小班,沒有中班。主要由于城鎮化導致人口向城市外遷,當地被拆遷家庭會選擇將孩子送往縣城甚至到市里就讀。

宋健指出,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歷高速的城鎮化過程,1982-2020年,城鎮化率從20.91%增加到63.89%。2011年,中國的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達到51.27%,標志著“鄉土中國”轉變為“城市中國”。

這一進程同樣影響著中國教育的資源分配。

國家城鎮化趨勢會使得農村幼兒園數量、在園人數急劇減少。“農村民辦園本身占比不會高于40%,再加上城鎮化等影響,它可能再下降10%。”周佳說。

關停潮背后

幼兒園關停潮背后,是中國新生兒持續下滑的嚴峻現實。

2016年1月1日,中國宣布全面放開二胎生育政策。2016年、2017年中國新生兒分別為1883萬人、1765萬人,是2000年后最高新生兒數據。此后人口新增數下跌,2022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千萬大關。

“這將影響2024-2025年的幼兒園入園數、2028-2029年的小學入學數。以此類推,還將影響未來的中高等教育,但會有時長不等的滯后效應。”宋健在接受界面教育專訪時指出。

受中國現有學制入學年齡的統一化影響,教育人口與出生人口幾乎同頻,如果某一年份出生人口較多,若干年后相應層級的教育資源將供不應求。反之,出生人口較少時教育資源將會供大于求。

例如1998年之前,每年出生人口數都在2000萬人上,這批新生兒長大后,近些年就遭遇了“考研熱”、“就業難”等問題。

2月27日,一位北京民辦幼兒園老師告訴界面教育,近三年,影響幼兒園招生和經營最大難題在于疫情而非人口減少。

宋健則認為,“對某一幼兒園來說,疫情的影響更大,但對整個行業而言,出生人口規模變動的影響不容忽視。”

“幼兒園關停潮的根本原因在于經濟來源。”儲朝暉對界面教育表示。

疫情期間,民辦幼兒園關停導致收入銳減,無法支付員工工資、房租水電等運營費用。“普惠幼兒園應由政府作為主體承擔,很多地方政府并沒有為其提供費用,或額度太低。”儲朝暉稱。

儲朝暉通過實地調查發現,北京普通公辦園增加一個學位,全口徑財政支出約需4萬-5萬元/年。北京市政府給予普惠園的津貼為1.2萬元,相當于公辦園所需額度的1/3-1/4。

按照相對落后地區5000元/生/年辦園成本計算,一些地方政府每年補貼200-300元/生,僅占成本的4%。

“支持力度過小,當地政府還提出一些直接影響普惠園的正常運轉的限制性規定與要求。”儲朝暉稱。

中國人民大學幼兒園蘇州街分園周末 攝影:陳振芳

2月25日下午,界面教育實地走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幼兒園蘇州街分園,作為公立幼兒園,該校2023年收費標準為:教育保育費900元/生/月,伙食費30元/生/日。

北京市按照1000元/生/月的補助標準,每月補助該校134.3萬元;此外,海淀區按照500元/生/月,每月補貼該校67.15萬元。綜合來看,該校每生每月可獲得1500元的財政補貼。

中國人民大學幼兒園蘇州街分園收費標準。攝影:陳振芳

對比來看,北京朝陽區某私立幼兒園的特色課收費為4800元/月+餐費880/月;普惠班費用是2500元/月+餐費880元/月。另兩家朝陽國際幼兒園的國際班收費標準達到每月一萬元。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常務副主席施維雄建議,對普惠性幼兒園根據不同級別制定收費及財政補貼標準,讓幼兒園總收入的個人承擔學費和政府補貼之和貼近幼兒園實際辦學成本,保障幼兒園正常運行及辦學品質。

人口減少并非導致幼兒園關停潮的唯一原因。

2月28日,界面教育拿到的一份某高校調研報告顯示,民辦園普遍認為,影響招生的前兩大因素分別為人口和周邊幼兒園數量變化。

“幼兒園是‘方圓三公里的生意’,地域屬性較強。”周佳對界面教育表示,但最終決定一家幼兒園命運的是辦學質量,如師資、教學、安全等。

宋健認為,雖然教育資源規劃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入學人口的數量和分布,但幼兒園入園一般會采取就近解決的思路,不像中小學教育跨區擇校問題那么嚴重。

由于行業正處于規范化辦學進程中,幼兒園關停也受到了政策影響。

2017、2018年,國家先后頒布《關于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對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提出要求,整個行業進行結構性調整。

2019年起,行業對上述政策執行得比較徹底,很多外部資本撤出。“一些從業者可能會感覺生存環境沒有以前自在,此前可以快速得到的東西,現在沒那么容易了。”周佳稱。

2021年,教育部發布的《“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5%以上,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以上。大多數營利性幼兒園面臨轉型,調整收費標準。

2022年亦是一個關鍵節點,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

應對之策

“從教育供給端來看,現有的教育體系是在人口正增長時期建立的,需盡早調整結構、優化布局,應對即將到來的低出生隊列沖擊。”宋健告訴界面教育。

周佳認為,機構應對幼兒園關停潮,最重要的是保證幼兒園教學和人才的高水平供給,“高質量辦學”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唯一的出路。

在提高生育率的措施中,最常被提及的有現金補貼和托幼服務這兩類家庭政策。為保障生源,一些歐洲國家的學前教育已經實現了托幼一體化。

根據2022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的《養老托育服務業紓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目前國內0-3歲嬰幼兒約4000萬,據調查城市中超過1/3的家庭有較強托育服務需求,但實際供給僅5.5%左右。”

根據北京市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報告,北京千人口托位數1.33個,托位使用率35.4%。距離“十四五”規劃提出的2025年千人口托位數4.5個的目標還有7-8萬個缺口。

2022年9月,《北京市“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在滿足3-6歲幼兒入園的基礎上,利用空余學位開設托班招收2-3歲幼兒。

“中國的托育服務處于早期探索階段,但托幼一體化是未來趨勢。國際上成熟的入托率約40%,中國不高于7%,入托率很低,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周佳告訴界面教育,很多家庭更習慣老人帶孩子。

費用高也是托育的重要卡點。

“托育太貴是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也是造成生育率低迷的一個客觀原因。”宋健指出。

解決托育問題,政策端也在發力。2019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托育政策,政府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在2025年實現每千人4.5個托位數的目標要求。

但在宋健看來,即使達到上述目標,也只是滿足家長的基本要求,優質普惠資源仍供不應求。

提升生育率仍是當前政策著力點。2021年,中國已全面放開三胎生育政策,并給予各類補貼。

隨著農村“空心化”,老齡化程度加深,造成農村教育呈現階梯式轉移現象,即村鎮孩子到縣城、小城市孩子到大城市就讀。

宋健認為,一方面要保障這些孩子在城市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另一方面,需要各地教育部門增強人口意識,研判人口形勢及各年出生人口數對各級各類教育可能造成的影響,避免留在鄉村的孩子失學、上學困難,也要避免浪費教育資源。

教育部數據顯示,2012-2021年,全國新增的幼兒園,80%左右集中在中西部地區,60%左右分布在農村。毛入園率增長幅度超過30%的13個省份都集中在中西部省份。

“地方政府對普惠園的財政補貼是‘種子錢’,能給起到杠桿作用,更大程度提供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幼兒。”儲朝暉對界面教育稱,地方政府應適當對質量合格的幼兒園提供財政津貼,保障他們能夠維持下去。

“隨著出生人口數減少帶來的入學人口數減少,一定程度上也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契機。學位更加寬松,獲取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更大,家長的確不需要那么卷了。”宋健稱。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K12教育说
关注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阶段的大小事。

下載界面新聞

【深度】破局幼兒園關停潮:如何做好“方圓三公里的生意”?

人口減少并非幼兒園關停的唯一原因,最終決定一家幼兒園命運的是辦學質量。

圖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陳振芳

界面新聞編輯 | 查沁君

建議調低入園年齡至2歲或2歲半;普惠性幼兒園根據不同級別制定收費及財政補貼標準;建議財政加大對學前教育普惠性建設的財政支持力度;將普惠托育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今年“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們關注到幼兒園辦學困境,并提出相關建議。

“大環境上我感受到了(幼兒園關停潮)。”北京新東方滿天星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總裁周佳在接受界面教育專訪時表示。

“前十名享受驚喜價格1088元,報名即送專注力課。”2月27日,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姚家園路上的一家私立幼兒園打出招生廣告。招生老師稱共75個學位,還有十多個未招滿。

與此同時,因收費低、補助津貼高、師資穩定等優勢,公立幼兒園“一位難求”。

北京市朝陽區團結湖第一幼兒園門外,一位等待孩子放學的家長告訴界面教育:“新聞里說的幼兒園關停,一般都是普惠園或私立幼兒園,公立幼兒園不缺人,要有北京戶籍,還要排隊入園。”

2月26日,一所貴州省黔南州的縣城公立幼兒園招生老師在電話采訪中告訴界面教育,她所在的幼兒園人數已滿,大中小班累計15個班,每班25人,沒感受到生源減少。面臨的問題是師資緊張,一半以上為臨聘教師。

“去年民辦園占比、園所數量和在園人數都在下降,而公辦園的園所數量、在園人數都在上升,這在歷史上是頭一回。”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界面教育稱。

朝陽區一家普惠園幼兒園放學 攝影:陳振芳

關停數創新高

天眼查數據顯示,國內企業名稱、經營范圍含幼兒園、托兒所的企業注冊數量,自千禧年來一路暴漲逾204%。2022年,卻出現了近十年來的首次下滑,同比降幅超32%。

同時,幼兒園企業的注銷數卻在一路攀升。從2018年的900家,升至2022年的8000家。

近二十年幼托相關企業注冊量變化 圖源:天眼查

政策層面,二十大去年提出民辦教育要規范和高質量辦學。周佳認為,一批不規范和質量一般的幼兒園必然會被淘汰。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1年,含普惠園、公辦園的普惠型幼兒園達24.5萬所,占幼兒園總量的83%,12個省份逾90%。其中公辦園12.8萬所,占比過半。

“部分地方政府對民辦幼兒園存在歧視性政策,沒有將之作為教育生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幼兒園關停潮與此也有直接關聯。”3月9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研究員儲朝暉告訴界面教育。

農村幼兒教育問題更為嚴峻。

2000年以來,人口負增長從縣級、省級到全國漸次蔓延。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指出,出生隊列縮減對城鄉、不同地區、不同類別的幼兒園影響存在較大差異。

2月27日,一位湖南湘西的鄉鎮幼兒園老師在電話采訪中告訴界面教育,她所在的幼兒園只有30多個孩子,僅夠開設大班和小班,沒有中班。主要由于城鎮化導致人口向城市外遷,當地被拆遷家庭會選擇將孩子送往縣城甚至到市里就讀。

宋健指出,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歷高速的城鎮化過程,1982-2020年,城鎮化率從20.91%增加到63.89%。2011年,中國的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達到51.27%,標志著“鄉土中國”轉變為“城市中國”。

這一進程同樣影響著中國教育的資源分配。

國家城鎮化趨勢會使得農村幼兒園數量、在園人數急劇減少。“農村民辦園本身占比不會高于40%,再加上城鎮化等影響,它可能再下降10%。”周佳說。

關停潮背后

幼兒園關停潮背后,是中國新生兒持續下滑的嚴峻現實。

2016年1月1日,中國宣布全面放開二胎生育政策。2016年、2017年中國新生兒分別為1883萬人、1765萬人,是2000年后最高新生兒數據。此后人口新增數下跌,2022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千萬大關。

“這將影響2024-2025年的幼兒園入園數、2028-2029年的小學入學數。以此類推,還將影響未來的中高等教育,但會有時長不等的滯后效應。”宋健在接受界面教育專訪時指出。

受中國現有學制入學年齡的統一化影響,教育人口與出生人口幾乎同頻,如果某一年份出生人口較多,若干年后相應層級的教育資源將供不應求。反之,出生人口較少時教育資源將會供大于求。

例如1998年之前,每年出生人口數都在2000萬人上,這批新生兒長大后,近些年就遭遇了“考研熱”、“就業難”等問題。

2月27日,一位北京民辦幼兒園老師告訴界面教育,近三年,影響幼兒園招生和經營最大難題在于疫情而非人口減少。

宋健則認為,“對某一幼兒園來說,疫情的影響更大,但對整個行業而言,出生人口規模變動的影響不容忽視。”

“幼兒園關停潮的根本原因在于經濟來源。”儲朝暉對界面教育表示。

疫情期間,民辦幼兒園關停導致收入銳減,無法支付員工工資、房租水電等運營費用。“普惠幼兒園應由政府作為主體承擔,很多地方政府并沒有為其提供費用,或額度太低。”儲朝暉稱。

儲朝暉通過實地調查發現,北京普通公辦園增加一個學位,全口徑財政支出約需4萬-5萬元/年。北京市政府給予普惠園的津貼為1.2萬元,相當于公辦園所需額度的1/3-1/4。

按照相對落后地區5000元/生/年辦園成本計算,一些地方政府每年補貼200-300元/生,僅占成本的4%。

“支持力度過小,當地政府還提出一些直接影響普惠園的正常運轉的限制性規定與要求。”儲朝暉稱。

中國人民大學幼兒園蘇州街分園周末 攝影:陳振芳

2月25日下午,界面教育實地走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幼兒園蘇州街分園,作為公立幼兒園,該校2023年收費標準為:教育保育費900元/生/月,伙食費30元/生/日。

北京市按照1000元/生/月的補助標準,每月補助該校134.3萬元;此外,海淀區按照500元/生/月,每月補貼該校67.15萬元。綜合來看,該校每生每月可獲得1500元的財政補貼。

中國人民大學幼兒園蘇州街分園收費標準。攝影:陳振芳

對比來看,北京朝陽區某私立幼兒園的特色課收費為4800元/月+餐費880/月;普惠班費用是2500元/月+餐費880元/月。另兩家朝陽國際幼兒園的國際班收費標準達到每月一萬元。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常務副主席施維雄建議,對普惠性幼兒園根據不同級別制定收費及財政補貼標準,讓幼兒園總收入的個人承擔學費和政府補貼之和貼近幼兒園實際辦學成本,保障幼兒園正常運行及辦學品質。

人口減少并非導致幼兒園關停潮的唯一原因。

2月28日,界面教育拿到的一份某高校調研報告顯示,民辦園普遍認為,影響招生的前兩大因素分別為人口和周邊幼兒園數量變化。

“幼兒園是‘方圓三公里的生意’,地域屬性較強。”周佳對界面教育表示,但最終決定一家幼兒園命運的是辦學質量,如師資、教學、安全等。

宋健認為,雖然教育資源規劃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入學人口的數量和分布,但幼兒園入園一般會采取就近解決的思路,不像中小學教育跨區擇校問題那么嚴重。

由于行業正處于規范化辦學進程中,幼兒園關停也受到了政策影響。

2017、2018年,國家先后頒布《關于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對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提出要求,整個行業進行結構性調整。

2019年起,行業對上述政策執行得比較徹底,很多外部資本撤出。“一些從業者可能會感覺生存環境沒有以前自在,此前可以快速得到的東西,現在沒那么容易了。”周佳稱。

2021年,教育部發布的《“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5%以上,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以上。大多數營利性幼兒園面臨轉型,調整收費標準。

2022年亦是一個關鍵節點,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

應對之策

“從教育供給端來看,現有的教育體系是在人口正增長時期建立的,需盡早調整結構、優化布局,應對即將到來的低出生隊列沖擊。”宋健告訴界面教育。

周佳認為,機構應對幼兒園關停潮,最重要的是保證幼兒園教學和人才的高水平供給,“高質量辦學”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唯一的出路。

在提高生育率的措施中,最常被提及的有現金補貼和托幼服務這兩類家庭政策。為保障生源,一些歐洲國家的學前教育已經實現了托幼一體化。

根據2022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的《養老托育服務業紓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目前國內0-3歲嬰幼兒約4000萬,據調查城市中超過1/3的家庭有較強托育服務需求,但實際供給僅5.5%左右。”

根據北京市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報告,北京千人口托位數1.33個,托位使用率35.4%。距離“十四五”規劃提出的2025年千人口托位數4.5個的目標還有7-8萬個缺口。

2022年9月,《北京市“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在滿足3-6歲幼兒入園的基礎上,利用空余學位開設托班招收2-3歲幼兒。

“中國的托育服務處于早期探索階段,但托幼一體化是未來趨勢。國際上成熟的入托率約40%,中國不高于7%,入托率很低,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周佳告訴界面教育,很多家庭更習慣老人帶孩子。

費用高也是托育的重要卡點。

“托育太貴是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也是造成生育率低迷的一個客觀原因。”宋健指出。

解決托育問題,政策端也在發力。2019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托育政策,政府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在2025年實現每千人4.5個托位數的目標要求。

但在宋健看來,即使達到上述目標,也只是滿足家長的基本要求,優質普惠資源仍供不應求。

提升生育率仍是當前政策著力點。2021年,中國已全面放開三胎生育政策,并給予各類補貼。

隨著農村“空心化”,老齡化程度加深,造成農村教育呈現階梯式轉移現象,即村鎮孩子到縣城、小城市孩子到大城市就讀。

宋健認為,一方面要保障這些孩子在城市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另一方面,需要各地教育部門增強人口意識,研判人口形勢及各年出生人口數對各級各類教育可能造成的影響,避免留在鄉村的孩子失學、上學困難,也要避免浪費教育資源。

教育部數據顯示,2012-2021年,全國新增的幼兒園,80%左右集中在中西部地區,60%左右分布在農村。毛入園率增長幅度超過30%的13個省份都集中在中西部省份。

“地方政府對普惠園的財政補貼是‘種子錢’,能給起到杠桿作用,更大程度提供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幼兒。”儲朝暉對界面教育稱,地方政府應適當對質量合格的幼兒園提供財政津貼,保障他們能夠維持下去。

“隨著出生人口數減少帶來的入學人口數減少,一定程度上也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契機。學位更加寬松,獲取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更大,家長的確不需要那么卷了。”宋健稱。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市| 蓝山县| 巨鹿县| 罗江县| 桐城市| 海南省| 镇雄县| 虹口区| 衡东县| 佛教| 长宁区| 兖州市| 日喀则市| 丹阳市| 绥宁县| 云和县| 通山县| 赤壁市| 三门峡市| 德保县| 宜章县| 云和县| 军事| 汉源县| 始兴县| 信阳市| 襄城县| 九龙县| 大姚县| 保山市| 项城市| 哈尔滨市| 奎屯市| 临沧市| 常山县| 昔阳县| 万盛区| 邮箱| 施甸县| 察雅县| 镇原县|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