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支付百科 張浩東 徐不醒
「支付百科」注意到,越來越多的銀行發布聲明將要加強對信用卡代還市場的風控,對一些利用代還跑分的行為嚴厲打擊,一些相關的違規信用卡代還機構也將會走向破滅。
01、違規代還加劇銀行管理風險
信用卡代還是指持卡人在歸還信用卡欠款時通過第三方機構進行歸還的還款方式,在這個過程中,代還機構以收取一定手續費實現盈利,一般代還的手續費會按照1%-3%之間。
隨著近幾年人們在房、車等高端產品方面的消費訴求上漲,持卡人的數量以及使用信用卡借貸的頻率也在不斷增加,一部分持卡人過度消費導致逾期還不上的情況出現,特別是疫情影響下很多持卡人收入來源不穩定,很多持卡人為了保護額度選擇通過第三方機構代還,在這種背景下,信用卡代還業務規模逐漸壯大。
不過一些目的不純的人看到商機后利用代還進行違規操作,在代還到賬后繼續刷出來,反復之下信用卡被銀行檢測異常導致凍結不能再使用。
針對這種行為,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即“專委會”)曾于2018年5月7日發布了《巡查公告》,公告中提出信用卡代還的三種模式:“套現貸”模式、平臺代償模式和信用卡套現模式。而違規代還重點是指“套現貸”模式和信用卡套現模式。
兩種違規代還主要是通過持卡人的信用卡完成套現,并且多次循環,不僅容易造成持卡人的賬戶凍結,而且代還的過程中會將自身信息透露給第三方代還機構,如果是一些非法分子進行洗錢操作,那么持卡人還可能因為幫信罪“被迫”違法。
違規代還會影響持卡人的使用體驗,加大銀行對信用卡的管理風險。目前包括工商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等多家銀行表明不接受來源不明的資金,以此來實現杜絕信用卡跑分的現象。
第三方違規代還,因為持續套現造成信用卡凍結封卡,個人信息泄露,甚至會誤入信用卡騙局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對銀行來說,在信用卡還款環節,銀行為持卡人提供了賬單分期服務,但第三方代還的出現導致持卡人還款利息轉移,為了避免第三方代還這種虎口奪食的行為泛濫,未來或許會有更多的銀行加入排斥違規代還的行列。
02、警惕非法代還
不過持卡人沒能力償還借貸但仍舊想要保護額度的訴求依舊存在,一些持卡人為達到繼續用卡的目的可能還會選擇第三方代還。
一些代還機構以及不法分子甚至利用持卡人著急還款保護額度的心理進行誘導,從而讓持卡人出租、出借自己的信用卡,來獲取不正當的收入,而這種情況下持卡人就不清不楚的犯下了幫信罪。
幫信罪一般指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而持卡人想要避免這種情況就要注意不出租、出借自己的信用卡,及時注銷不用的信用卡,保護好用卡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獲取利用,也不鉆一些漏洞來獲取短暫的用卡機會。
更重要的是,持卡人加強用卡的自律性,減少還不上的情況,或者在還不上逾期后及時與銀行溝通,表明自己一定會還款的意愿。
銀行方面也要注意在放卡時培訓辦卡人的意識,日常維護客戶時盡可能提醒持卡人保持防范違規代還的意識,從而達到杜絕代還跑分、代還套現等亂象滋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