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財報 呂明俠
近幾年,國際局勢動蕩背靠疫情蔓延,對全球化布局的企業產生了不小的沖擊,汽車零部件公司受損尤其明顯。但2022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了爆發,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增長迅猛。由此,在經歷了一番業績起伏后,行業相關公司正逐漸走出低谷。
近日,均勝電子(600699.SH)發布了2022年業績快報。快報顯示,經過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均勝電子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497億元,同比增長約9%,實現了扭虧為盈;當期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預計為3.21-3.6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40.74-41.14億元。
(圖源:公告)
尷尬的是,盡管有了扭虧為盈的利好,市場對于均勝電子熱情卻在減弱。從去年4月9.69元的最低點到7月份上漲到22.62元,隨后再次進入跌勢,后在16元區間上下徘徊。
不禁思考,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安全系統生產商的均勝電子,為何不受資本市場待見呢?
短暫受益于行業復蘇
2021年的時候,均勝電子的營收為456.7億元,同期虧損38.89億元。目前看,公司的經營形勢已經好轉,而這主要得益于其新能源業務布局。
2022年以來,公司新業務訂單獲取保持強勁,累計新獲訂單超750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領域新訂單占新獲總訂單比例已超60%,未來公司還預計新能源汽車領域產生的營業收入將超過60%。
這背后是行業的強勢回暖,按相關機構數據,2022年全球新能源銷量達到1082.4萬輛,同比增長61.6%。顯然,均勝電子的“復蘇”基本就來源于行業的蓬勃。
據《每日財報》了解,現階段,均勝電子的主業大致分為汽車電子和汽車安全兩大塊業務。
具體來說,汽車安全系統事業部包括安全氣囊、安全帶為主的被動安全產品線,以及駕駛員監控系統為主的主動安全產品線,目前由KSS和高田主導。而汽車電子事業部則主要包括智能座艙、能源管理、智能駕駛三大業務條線,目前由德國普瑞和均聯智行主導。
汽車電子領域,在智能座艙之外,均勝電子的新能源管理也有不俗表現。據悉,公司基于800V高壓快充技術平臺推出了新一代車載充電機、配電單元和電池管理系統等,僅2022年就新增800V平臺訂單總金額約90億元。
不過需留意到,均勝電子的智能駕駛與智能座艙業務尚未進入大規模的量產階段,2022上半年,汽車電子系統營收為65.89億元,占總營收(228.11億元)的比重為28.89%。
另外,均勝電子盯上的智能駕駛,參與者眾多,后續的發展同樣需要克服諸多阻礙。
業績增長靠“買買買”
均勝電子的前身是遼源得亨,2010年,寧波均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均勝集團”)開始資產重組、借殼上市之路。到2012年3月,均勝集團成功將旗下資產注入遼源得亨而登陸A股市場,證券簡稱改為均勝電子。
同年,均勝電子的母公司均勝集團耗資19.26億元的價格完成了對德國普瑞的收購,并在次年將相關資產注入上市公司體內。
2014年,收購nnoventis、IMA Automation,2015年收購安惠汽配等。此后,均勝電子還于2016年斥巨資,分別拿下KSS項目、TS項目的100%股權,2018年、2019年,購買高田資產、延鋒百利的部分資產。
得益于多年車輪式并購,均勝電子營收規模迎來跨越式增長,由2013年的61多億元增至2021年的456.7億元。也可以說,其近些年深度掛鉤行業,就依賴于這些廣泛的并購。
當然,大規模并購避免不了讓均勝電子承受巨大壓力,這包括資產減值、商譽高企等。
《每日財報》關注到,公司商譽累計金額較大,2021年均勝電子因計提了巨額商譽減值準備,導致當年業績大幅虧損。截至2022年9月30日,均勝電子的商譽仍高達54.63億元,仍面臨較大的商譽減值風險。
此外,2015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均勝電子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5.15%、62.82%、61.24%、69.35%、69.95%、65.40%、67.16%、67.45%,近些年處于高位幾乎無變化。
(制圖:每日財報)
今年3月5日,均勝電子還發布了擔保公告,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對外擔保總額約111.31億元,實際發生余額約99.92億元,相關對外擔保均為公司對控股子公司的擔保,對外擔保總額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比例約為97.87%,實際發生余額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比例約為87.85%。
事實上,為了緩解債務危機,均勝電子2018-2021年期間多次引入戰投,但是并沒有奏效。根據公告,均勝電子上市以來,分別于2012年、2014年、2016年及2020年進行了定增,其中融資而來的近100億都用來收購資產。
并購之下,均勝電子確實在行業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目前,均勝電子在亞洲、歐洲和美洲設有主要研發中心,其工程技術和研發人員的總數超過4800人,在全球擁有5000項專利。
以智能座艙域控制器為例,作為汽車電子領域的核心產品,其技術實力直接體現了相關公司的研發和技術實力。在這一方面,均勝電子采用的是最新一代的智能座艙域控制器,軟件方面則采用Hypervisor虛擬技術以實現多個車載操作系統的融合。
但是2022年由于激進的財務操作方式,均勝電子的優勢地位能否保持還需要時間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