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趙孟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針對如何有效支持生育,許多代表委員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授祝連慶表示,在人口負增長和年輕人不愿生的背景下,支持有生育動力的家庭實現生育愿望,并幫助他們解決好養育孩子的后顧之憂,應該是支持生育政策體系需要完善的內容。為此 ,他已提交《關于支持失獨家庭再生養,減輕其撫養負擔的提案》。
失獨群體是指失去獨生子女的父母。關于失獨群體的權利保障問題,長期以來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杜明燕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機能的退化,失獨老人日常生活照護的需求和呼聲日趨凸顯,他們在醫療、養老、臨終關懷等方面的需求應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關注。
祝連慶注意到,失獨群體中部分年紀相對較輕的人士,仍具有再次生養子女的強烈意愿,但現行政策卻未能有效保障他們的各項權利。在全社會普遍“不愿生”的背景下,支持有強烈生育意愿的群體擁有一個孩子,減輕他們的撫養壓力,對于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也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尚不清楚中國失獨家庭的準確數據,有學者測算可能有數以百萬計。由于獨生子女家庭規模龐大,伴隨著各種意外發生,失獨群體的數量可能還在發生變化。對于年齡較大、已經喪失生育能力和意愿的失獨家庭,國家層面陸續出臺了各項保障政策。
從2007年開始,原國家人口計生委、財政部制定《關于印發全國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試點方案的通知》(簡稱“《通知》”),要求各地對失獨家庭給予每月一定的經濟扶助。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在此基礎上提高扶助金,有些失獨家庭每人每月可獲得1000多元的扶助金。
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要求,建立健全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幫扶保障制度,對符合條件的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成員,落實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障相關政策,取消社會撫養費,清理和廢止相關處罰規定,建立健全人口服務體系。
失獨再生養家庭,即失去獨生子女的家庭通過再生、收養等方式再次擁有孩子的特殊家庭。界面新聞此前報道,對于一些具備生育意愿,或已經通過輔助生殖或收養等方式重新養育子女的失獨家庭,現行政策缺乏對他們的關照?!锻ㄖ冯m然規定給予失獨家庭發放扶助金,但同時規定,失獨后再次生育或收養孩子的家庭,扶助金也被取消。
由于失獨再生養人士普遍年齡較大,失去獨生子女后重新撫養子女,將面臨經濟和精神的雙重壓力。失獨再生養群體被排除在扶助政策之外,生養負擔沉重,進而也阻礙了潛在有生養意愿的失獨人士選擇再生養。
界面新聞注意到,此前已有個別地方政府將失獨再生養人士的養育問題納入政策支持。2013年,福州市晉安區就規定,女方年滿45周歲后再生育或收養子女,且子女未滿18周歲的失獨家庭,將以每戶為單位發放扶助金。福州市晉安區衛健局家庭發展科負責人表示,“有一個孩子,對他們(失獨家庭)的心理還是有幫助的。但這么大年紀又重新養育孩子,還是需要政府的扶持。”
當前,中國正在構建友好生育政策體系,祝連慶認為該群體的處境應該得到國家層面政策的關注。他建議,針對尚有生養意愿和能力的失獨家庭,國家應出臺政策支持,為他們開設“綠色通道”,幫助其通過輔助生殖技術、或者收養等方式重新擁有女子。在入院、辦理戶口登記方面提供便利。
祝連慶表示,針對失獨后再次生養子女的家庭,應將其重新納入扶助政策,或制定專門政策,以不低于扶助政策的標準,減輕其撫養子女的負擔,并為其子女入托、入學開辟“綠色通道”。對于失獨后不能再生養的家庭,應參照物價水平提高扶助金標準,建立健全失獨家庭的經濟補償制度和各項保障制度。建立適應失獨老人入住的養老院,探索社區、社會機構共建的多元養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