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曉奇、王慧瑩
編輯|子夜
AR的火苗,越吹越旺。
蘋果CEO庫克多次提到AR業務對于蘋果未來業務的重要性;谷歌時隔多年后,重新撿起AR字幕眼鏡;羅永浩將最后一次創業獻給了AR……
眾多跡象正表明,AR產業已經成為科技圈關注度最高的“明星”賽道之一。作為最接近元宇宙的技術載體,消費級AR眼鏡也吸引不少資本和企業的關注。而消費級AR眼鏡企業的一舉一動,猶如AR行業的晴雨表。
近期,國內消費級AR眼鏡廠商雷鳥創新宣布獲得過億元首輪融資,在行業內這是首輪融資金額規模最高的企業之一。據連線Insight了解,本輪融資將用于推動 BirdBath和光波導兩條技術路線的消費級AR眼鏡的技術研發、量產、市場擴容以及AR人才引進,推動消費級真AR眼鏡的落地和市場普及。
雷鳥創新創始人兼CEO李宏偉向連線Insight提到,雷鳥創新由TCL電子孵化,這次的融資預示著雷鳥創新正式成為一家創業型公司,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大公司的資源+創業公司的組合,讓雷鳥創新更容易在市場站穩腳跟。
當前,這家成立不到兩年的公司,已經推出了多款消費級XR眼鏡,并且最新款消費級真AR眼鏡雷鳥X2(光波導方向)將于2023年H1量產上市。
雷鳥X2
AR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火熱,AR眼鏡廠商們也都在躍躍欲試、搶奪蛋糕。艾瑞咨詢預測,2030年AR終端設備出貨量可超10億臺。前瞻行業研究院預計,2027年中國增強現實(AR)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2022-2027年復合增長率為78%。
不過,技術有了、場景造了,消費級AR眼鏡最終仍要走到消費市場中,接受消費者的檢驗。只有抓住消費者的喜好,給消費者帶來舒適的體驗,AR眼鏡才有可能普及,成為現象級的產品。
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的景象讓AR眼鏡從業者們看到了曙光。未來,無論是創業者們對AR產業堅定投入的信心,還是投資者對AR企業發展前景的看好,都在幫助AR行業高速奔跑。
1、資本布局加碼,AR產業迎來黃金時代
很多從業者仍記得去年AR行業火熱的場景。
消費級AR企業的融資消息一個接一個,融資金額一個比一個多,有的企業甚至接連融資兩輪,一時間,錢都在涌入這個新興行業。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VR/AR領域的投融資共計獲得38筆融資,融資總額36.32億元,融資數和融資額均處于賽道前列。
2023年剛開年,這把資本的旺火繼續燃燒,源源不斷的資本正密集押注這個火熱的賽道,一個屬于AR產業的黃金時代初具雛形。
同時,整個賽道的資本熱潮也給了細分賽道機會,尤其是消費級AR眼鏡,因為它是現階段讓人們最接近元宇宙的技術載體之一。
其中,雷鳥創新作為國內新銳消費級AR眼鏡廠商代表,自然受到了資本的關注。3月6日,雷鳥創新宣布獲得過億元首輪融資,由復星創富、容億投資領投,三七互娛、潤興銳華、博士眼鏡戰略投資,野草創投和海南盈添等跟投。值得一提的是,這是AR行業首輪融資金額規模最高的企業之一。
據連線Insight了解,雷鳥創新本輪融資的主要用途放在了技術研發和產品上面。具體而言,包括推動 BirdBath和光波導兩條技術路線升級、豐富軟件生態、量產、市場擴容以及AR人才引進等。同時,雷鳥創新創始人兼CEO李宏偉向連線Insight提到,雷鳥創新新一輪融資也將于近期啟動。
眾所周知,一個產品從研發到面世,需要耗費很長一段時間,渾身遍布技術細節的AR眼鏡更是如此。以今年1月雷鳥創新推出的AR眼鏡雷鳥X2為例,這幾乎是一款“史無前例”的產品,李宏偉介紹,雷鳥X2從光學設計、結構設計、軟件設計,到量產方案均為自研,或與供應鏈合作進行深度定制。
而這些,離不開資金和技術的支持,這也是未來雷鳥創新融資的重點。“我們的重點在于光學顯示等硬件技術的研發、核心器件規模化量產、探索和培育AR應用生態,最終推動消費級AR眼鏡的落地與普及。”李宏偉提到。
雷鳥創新研發的雷鳥X2消費級AR眼鏡
值得關注的是,AR行業的利好也傳導到了上下游端,AR產業的上下游公司正密集獲得資本加注。
去年5月,谷歌收購了Micro LED初創公司Raxium。幾乎同一時間,海外社交大廠Snap也宣布收購了衍射光波導公司WaveOptics。海外大廠們都在積累自身硬件能力。
需要了解的是,作為以增強視覺感官能力的AR眼鏡,天生就與“光”密不可分。某種程度上,光學方案的設計開發和量產落地能力直接影響一款AR眼鏡的功能和舒適度。
上下游產業得到資本青睞,對于像雷鳥創新這樣的AR眼鏡廠商自然是好消息。正如李宏偉向連線Insight所言,“上下游企業的融資會加快建設速度,而這對AR眼鏡廠商的供應鏈補充和應用生態建設都很有幫助。”
更重要的是,上下游產業增長可以讓AR產業變得更加成熟、生態更加豐富。李宏偉提到,他希望行業一起把上游的供應鏈、下游的應用場景,以及市場用戶的偏好和接受度都挖掘出來,這樣才是對行業正向的引導。
只有面對一個成熟的產業鏈,創業者才會找到更多的細分機會,企業會找到更大的上升空間,資本也會找到更好的投資標的。
實際上,消費級AR眼鏡不是新鮮事,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的Google Glass。曾作為軍用目的的AR技術,在谷歌試圖將其落地為消費級產品后,微軟、索尼等巨頭迅速跟進。但在當時,由于技術的不成熟和量產的不確定,消費級AR眼鏡并沒有被市場廣泛接受和認可。
如今,經過十多年的技術打磨、研發落地,消費級AR眼鏡行業展現了完全不一樣的活力與革命性。如今,隨著越來越多資本的進入,AR電子消費行業的故事也變得更加性感,行業競爭也隨之而起。
2、消費級AR眼鏡的技術路徑之爭:BirdBath還是光波導?
談到AR,技術是行業玩家永遠繞不開的話題,某種程度上這決定了一個科技廠商的行業生命。換言之,想要在激烈競爭中叩開AR眼鏡的市場大門,技術是敲門磚。
在消費級AR眼鏡領域,最重要的一塊敲門磚便是光學顯示,這也是制約AR眼鏡發展的關鍵因素。AR眼鏡的光學顯示系統主要由微型顯示屏和光學元件組成,目前行業內AR眼鏡的光學顯示方案大致可以分為棱鏡、Birdbath和光波導三大類。
在這其中,Birdbath和光波導的技術成熟則成為推動AR眼鏡發展的關鍵原因之一。
具體而言,Birdbath方案利用凹面反射放大成像的原理,通過反射部分光線,允許用戶同時看到現實世界的物理對象,以及顯示器生成的數字影像。這也是目前市面上大多數觀影類AR眼鏡所采用的主流光學顯示方案。
光波導方案則是利用鏡片中的全反射原理,在形狀尺寸、透光率等方面擁有顯著優勢,為AR眼鏡的虛實融合和全天候場景使用奠定基礎。
雷鳥Air 1S演示畫面這兩條主流光學技術路線的優缺點也很明顯。Birdbath方案優勢在于成像質量佳、工藝成熟良率高,但光學模組體積較大、鏡片較厚、透過率低,因此主要用于觀影等用途。
光波導方案則在光線透過率等方面擁有絕對優勢,而且光波導鏡片可做到2毫米以下,輕薄的重量分布更符合人體工程學,在AR體驗和佩戴感上都有更好的體驗。但缺點是光學效率低、設計門檻高、良品率低。
通常來說,作為一家AR眼鏡整機廠商,必定是選擇一條技術路線死磕,但雷鳥創新卻選擇兩條技術路線并行。“首先我們在Birdbath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而且產品發展有不同的時間節奏,Birdbath產品線雖然不是未來AR的最終方向,但是它滿足了特定用戶的需求。而光波導是通往真正的AR眼鏡的技術路線,這也是我們的最終追求。”李宏偉向連線Insight表示。
據連線Insight了解,目前雷鳥創新在Birdbath技術領域已上市了消費級XR眼鏡雷鳥Air和雷鳥Air 1S,采用光波導方案的消費級真AR眼鏡雷鳥X2也將于今年上半年量產上市。
消費級真AR眼鏡雷鳥X2能夠順利上市,離不開雷鳥創新在設計和關鍵量產環節上的突破。
雷鳥X2使用的光學方案為MicroLED+衍射光波導,其中MicroLED受制于行業技術現狀,僅有單色屏幕可供使用,也因此行業多數終端選擇推出單綠色的眼鏡產品。
但雷鳥創新從人眼自然視覺機理出發,堅持全彩方案的眼鏡,為此雷鳥創新研發團隊很早前就開始從技術底層出發,自主研發全彩光引擎,設計出超高分辨率投影鏡頭,控制圖像畸變接近于零,之后又組建由光機電計等模塊構成的攻關團隊,開發出自有的全自動化設備與系統。
這套系統也不負眾望,實現了全彩光引擎超精密、高良率的量產。同時,雷鳥創新深度參與定制了雙層衍射光波導,使得光波導效率較雷鳥眼鏡先鋒版近三倍的提升,搭配自產的光引擎,實現1000nits的入眼亮度,同時也提升了色彩和亮度的均一性,讓顯示畫面更真實。另外,雷鳥還開發了整機雙目組裝系統,實現眼鏡微米級的雙目融合,降低了用戶的不適感。
用李宏偉的話來說,這些全自動化設備與系統研發成功,意味著雷鳥創新直接從手工時代步入了工業革命。
從當前來看,雷鳥創新的技術路線也與未來趨勢相符。據安信證券發布的《VR/AR是中場,Metaverse是終局》報告顯示,長期來看,由于光波導輕薄性及顯示效果優勢,一旦突破量產瓶頸后有望實現快速滲透。同時隨著海茲定律推動LED成本持續下探,芯片尺寸不斷下降,Micro LED正在快速落地,有望成為搭配光波導的最終AR顯示技術。
VR終端硬件成本占比
可見,未來誰能搶得更多市場,一定是做出“真正的AR眼鏡”。
3、市場火爆,誰能真正搶到蛋糕?
用一個可以隨身攜帶的巨幕沉浸式觀影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AR眼鏡或許會帶來答案。科技感、沉浸式、舒適性、時尚感,幾個關鍵詞疊加在一起,消費級AR眼鏡正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追捧。一些消費者直言,曾經的科幻電影場景照進了現實。
這也表明,無論技術、設備有多先進,AR廠商還是要回歸到市場中來,接受挑剔的消費者檢驗。
很顯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技術性能、用戶體驗、應用生態等都是消費者衡量的標準,多位消費者向連線Insight表示,目前AR眼鏡能體驗的生態有限,佩戴久了感官上會有些許不適。
換句話說,AR眼鏡在終端消費體驗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反過來看,消費需求也催生了這個火爆的市場,倒逼行業玩家在更多維度上進行比拼。
隨著消費級AR眼鏡市場的火爆,跑步進場的玩家不在少數,但想要這片藍海市場中搶到蛋糕是個難題。只有找到細分市場定位,才能抓住時消費者。
這或許可以從雷鳥創新的發展過程中找到答案。
近日,第三方數據機構艾瑞咨詢發布2022年國內消費級AR眼鏡主要線上平臺市場銷售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AR眼鏡市場增速呈上揚趨勢,預計2023年出貨量總值可突破數十萬臺量級。具體市場份額方面,2022年中國消費級AR眼鏡銷量成績超預期,雷鳥創新等三家AR眼鏡廠商占據近75%的市場份額。其中,雷鳥創新以28.4%的份額位居行業首位。易觀分析數據也顯示,2022年Q4雷鳥創新國內消費級AR眼鏡主要線上平臺市場份額31.8%,為國內第一。
2022年國內消費級AR眼鏡主要線上平臺銷售情況,圖源艾瑞咨詢
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源自于雷鳥創新此前的產品積累和突破。
2022年,雷鳥創新先后發布消費級XR眼鏡雷鳥Air和雷鳥Air 1S。其中,雷鳥Air實現BirdBath方案AR眼鏡投屏尺寸等效4米140英寸、產品裸重69g、光學指標Eyebox14*8mm,均排在行業首位。雷鳥Air 1S則進一步優化了顯示、音質、交互方式和結構設計等,將產品體驗進一步提升到新的臺階。
同時,正如上文提到,雷鳥創新采取的是BirdBath和衍射光波導兩種技術方案并行的市場策略。在2023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覽會上,采用衍射光波導方案的AR眼鏡雷鳥X2正式亮相。
據連線Insight獲悉,雷鳥X2做到了超小型全彩MicroLED光引擎組件、衍射光波導高光效亮度3倍提升、微米級雙目融合自然顯示效果。并在此基礎上加入了搭載高通驍龍 XR 2 專業算力芯片平臺和SLAM算法,真正為AR眼鏡加入了虛實融合的能力和AR應用。
李宏偉向連線Insight介紹,雷鳥X2目前探索的方向是實時導航、英語翻譯、信息提醒,以及虛擬偶像等方面。簡單來說,雷鳥X2帶給用戶的是更沉浸式的AR體驗,也進一步模糊了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邊界。
在李宏偉看來,產品是一方面,用戶怎么看是另一方面。雷鳥創新推出不同技術品類的產品,就是要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給用戶帶來完全不同的體驗。
可以說,AR眼鏡已經邁出了可穿戴性設備的第一步,但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越來越多的玩家都在爭奪消費級AR眼鏡的蛋糕,這是一個機遇與競爭并存的市場。大浪淘沙之后,真正留下來的玩家才會笑到最后。“這個方向很大,競爭很激烈,從供應鏈、硬件技術、軟件應用生態、銷售渠道、到品牌營銷等,每一環都不容忽視。如果一個企業選擇了正確的方向并決定堅持下去,那早入局比晚入局更好。”談及行業淘汰賽,李宏偉直言。
在李宏偉看來,談及AR眼鏡市場的終局,或許可以參照同為電子產品的手機行業競爭格局。“在全球范圍內來看,經過不斷的技術和產品迭代,AR眼鏡市場最終可能會有10家及10家以下廠商成為主流,占領主要市場份額。”他向連線Insight預測。
創業者們都在摸著石頭探路,消費級AR眼鏡何時到達爆發階段,或許沒人知道答案。“整個AR產業的熱潮是行業發展到一定時間的結果,到了2026年可能會是一個行業集中爆發點。”李宏偉說道。
但可以確定的是,消費級AR眼鏡是現在最確定的變革性產品,這將改變人們現有的生活方式,而提前入局的玩家必將擁有更高的市場機遇且更可能活到最后。
消費級AR眼鏡正處在爆發的前夜。“隨著技術的迭代,AR眼鏡能給每個人改變自己世界的能力,能讓用戶把想象代入現實。”李宏偉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