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億邦動力網 胡鏷心
編輯|張睿
檢索上千頁操作手冊中的特定內容,遠程調用設備檢修案例,看清高速運轉的變壓器內部的線路和零件……當所有事情都可以通過一副眼鏡來解決,“感覺像帶著外掛去打怪。”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火電專業學生李洋這樣形容。
在工業實訓課堂,AR設備正在發揮越來越多的作用。實訓,指對設備、產線進行實際操作,是企業培訓和職業教育中的必不可少的環節。
過去五年,AR企業給安防人員做過人臉識別,給航空公司做過飛機檢修,給醫院做過手術遠程指導,還給發電廠做過設備巡檢,2022年,AR硬件價格低至3000元,軟件也積累了成熟的空間計算、模型構建、3D渲染、遠程指導等能力,2023年,職業教育成為AR企業重點開拓的領域。
進校即進廠,實訓即上班,作為培養職業技術人才的途徑,職業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2022年發布的兩個文件《職教法》修改與《虛擬現實工作指南》讓“AR+教育”走上風口,財政撥款水漲船高,2022年,中央對地方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轉移支付資金投入力度,2022年資金規模達到302.57億元,比上年增加25億元,增長9%。2023年,財政部在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上的資金預算超272億元,用于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
億邦動力獲悉,2023年3月-4月,部分AR企業預備發售針對教育領域的新產品。易現將推出AR硬件;谷東科技4月初將發布新款AR眼鏡,有針對教育行業的定制款;亮風臺的AR教育項目也在落地中,預計Q2完成。
那么,AR技術設備滿足了職業教育的那些需求?AR企業能否在教育行業辟出一塊新地盤?商業化的快和教育的慢怎么在AR企業身上取得平衡?
01 AR企業,向教育進軍
2022年年底,一個微軟北方地區經銷商提到,Hololens賣斷貨了。Hololens產品經理Lee對億邦動力表示,GCR(大中華區)是除了美國本土外,增速最快的區域,遠程指導和工業實訓扛起了Hololens的主要銷量。
“我們將培訓、遠程協作SaaS化,放在自己的CRM、ERP里,也是訂閱制,幾十美元一個人,直接用Hololens打開APP就可以用。”Lee表示,“很多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都在應用微軟軟件,Hololens是Windows和Azure的終端之一,使用起來順理成章。”
Hololens在2022年下半年與寶馬合作,寶馬中國培訓中心在We Store上傳新車3D模型,供寶馬中國600多家4S門店做新車上市的銷售培訓,替代過去靠2D影像、文字、宣傳片、視頻、H5小程序、PDF文檔等為主的培訓方式,在AR眼鏡中1:1還原真車大小和材質,全面展示展示車型賣點及功能。同一套模型還可以給消費者提供看車體驗。
而在豐田的實踐中,當一個豐田技師帶上AR眼鏡,汽車各部位的線路和裝配信息,如零件和連接器的位置,都通過三維方式顯示,并疊加在實際車輛上;平時肉眼看不到的汽車復雜功能和空氣動力學原理,以3D全息圖的形式疊加在車身上顯示出來,并通過動畫的方式查看運行狀態等信息;汽車各種零件號、產品旁還自帶名稱和原理圖。
Lee介紹,當下車企新品頻出,新電池、新設備都對汽修人員提出較大要求。而Hololens無疑提高了職業培訓的速度與質量。
除了大型車企,航空航天、機械制造、土木、電氣等專業都是實訓班大戶。截止2021年,職業學校與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2.49萬個,年均增長8.6%。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到2026年我國職業技術培訓市場規模將達2215億元。
AR設備解決了職業教育中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結合的難題。
以電氣行業為例,1000MW超臨界大型火電機組,價值千萬的變壓器,內燃動力裝置燃燒與熱力循環等,這些設備長期處于高溫、高壓下運行,維護成本高、臺套數少,在實際場景中隱患大,但學生光靠理論學習只能囫圇吞棗,學校可以通過3D模型拆解展示設備,或者通過虛實融合練習操縱。
杭州靈伴科技高級副總裁張信揚告訴億邦動力,無論是在變電站的變壓器、開關柜還是電廠的鍋爐設備、煤堆、燃料輸送棧橋等場景,都能在AR眼鏡的指導下進行巡檢、檢修,并且支持全程語音交互和過程視頻錄制。這套系統既用于生產,也可應用于教學。
“AR教育空間大概有多大?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推算,AR教育包括職業教育和企業培訓,隨著智能制造的發展,工廠里有大量先進產線、工業機器人和智能裝備,怎么樣去使用、檢修、保養、運維,對于新一代工人都是挑戰。”張信揚說,“AR在運維和培訓方面效果明顯,對于這個前景我們非常樂觀。”
截至2021年,國內中等職業學校7294所,招生488.99萬人,在校生1311.81萬人;高等職業學校1518所(含32所職業本科學校),招生556.72萬人,在校生1603.03萬人。此外,由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聯合成立的1500個職教集團,吸引3萬多家企業參與,覆蓋近70%的職業學校。
02 找試點,搭平臺,建渠道
脫胎于網易人工智能事業部的易現先進科技,2015年進入AR領域,擁有自主研發的AR引擎、AR算法和實時渲染技術,應用于品牌營銷、文化旅游等領域。
今年,易現在職業教育中看到新的落地場景,也就是工業3D模型與實訓場景的結合。
易現創始合伙人虞崇軍表示,AR在教學領域能夠發揮獨特的優勢,得益于基于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和空間點云的成熟。比如把一個教室掃描后,可以1:1還原在點云空間,然后可以通過UGC(用戶生成內容)或輕量化定制,實現實景導覽、多人游戲、信息疊加、虛擬活動,還可以通過易現提供的洞見AR-World編輯器,實現游戲化交互。這樣,學校的空教室可以成為創作園,同學們把他做的虛擬東西擺放到這個空間,供其他人體驗。
易現提供空間計算引擎與創作者工具鏈——洞見AR-World平臺,針對開發者和創作者,不需要代碼基礎,通過簡單的拖拽、編輯、預覽、打包幾步操作,即可在可視化空間編輯器中完成AR數字內容的創作。迄今為止,洞見AR-World已吸引近5萬名創作者及開發者入駐,為教育行業提供更多定制化的創意內容。
易現高級商務經理汪為偉從2016年開始一直從事VR/AR教育探索,他認為,AR教育可以切入的場景,第一是標準化程度高,通用性強的德育課程,比如思政、黨建、校史類場景,覆蓋K12、職教、高等教育眾多領域;其次是壁壘高、投入大,站穩腳跟就很難被替換的工業實訓類課程。
張信揚也認為,AR在教育行業落地,首先,解決硬件終端本身要是經濟可行性和技術可行性;第二,提供內容管理的應用平臺;第三,提供高效簡單的內容制作方式。
在硬件端,杭州靈伴科技擁有4條產品線,針對不同場景提供硬件:面向重工業場景的X-Craft,超輕超薄的Glass 2,提供120寸巨幕體驗的Air Pro,K12同學們可以使用的Air+Station,“小學生甚至幼兒園的小朋友,只要會用家里的遙控器,會能參與個性化的AR培訓。”
在軟件端,目前杭州靈伴科技通過工作流引擎、數字內容引擎打造AR智慧培訓平臺。這個平臺既可以圖形化編輯課件,資料庫中存有圖文、視頻、音頻等多種素材,只需要來回拉動就可以完成,操作簡單高效,還可以進行AR眼鏡認知物體的智能化訓練,從而讓穿戴AR眼鏡的人看向某個物體或者圖片時,就能自動識別觸發相應的教學列表。“一個老師花30分鐘,從學習到完成課件,可以全部搞定。”張信揚介紹。
不少AR企業教育線負責人表示,今年的重點更多是找學校進行試點,同時搭建銷售渠道,將過去代理VR、大屏投影的經銷商,開拓為AR的渠道。
今年,易現計劃在全國合作優質院校,開展AR雙創工作室的合作。通過構建元宇宙的智慧校園,同學們可以在校園場景開展AR的內容創作,同時,易現會給學校提供工具化平臺和統一的發布平臺,讓學生在平臺內尋找課程,發布作品。
對于今年的杭州靈伴科技來說,主要做好AR能力平臺的研發和行業生態的培育。“只要產品夠好,不擔心客戶是遠在新疆還是近在浙江。”張信揚認為。
03 內容生產難題怎么解?
工業實訓類課程的AR課件屬于定制化需求,制作成本高,對3D建模能力與渲染能力要求也高,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契合職業教育需求的定制化內容從何而來?
比如Hololens和寶馬的合作中,新車模型、內部各部件拆解,都需要高成本定制,背后的內容制作公司是觸角科技,它成立于2009年,業務范圍是混合現實SDK、實訓教學、虛擬實驗室。
服務寶馬前,觸角科技還和西門子一起,進行醫療器械的VR虛擬培訓,和上海曹楊職業技術學校共同研發《新能源汽車VR實訓課程》,參與了三一重工的風力發電機組的設備維護培訓。
類似的教育培訓內容制作公司,大多深耕教學教培超10年,在視頻、網課、VR教各個階段制作學校需要的教學內容,但他們長期受困于制作成本高,內容難以復用。
有從業者認為,現在的很多教學內容制作企業主要為了活著,各種case都在接,然后把資源往國家虛擬仿真實訓平臺上去堆,至于能不能體系化,能不能用得上,先有了再說,后面再梳理。
教育之慢與商業化追求的速度之間的矛盾,也擺在AR企業面前。
易現、杭州靈伴科技、Hololens都選擇廣泛培養生態伙伴,來解決內容定制化的難題。
“教育生態的完善是一個慢過程,雖然國家在推進這件事,但生態需要逐步完善,只有硬件先進去,才能吸引大量內容創作者加入進來,然后需要一個相對官方定義的內容資源的呈現標準。一旦統一了標準,內容創作的質量和使用價值就會大幅提高。”汪為偉總結。
此外,和云廠商合作也是不錯的選擇。谷東科技在2023年將教育線分拆出來,和阿里云合作服務醫療培訓,由于醫療器械模型大,3D建模復雜,谷東科技將所有模型和運算存在云端,將硬件成本降至最低,借此獲得競爭優勢。
而ChatGPT技術的大火,也讓張信揚看到更加便捷的內容生產工具,“我更愿意把它理解為一種標志,就是AIGC,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來自動生成相應內容。這種創作方式意味著新時代的來臨。對于任課老師來說,他自己不會做視頻,沒關系,他借助于一個AIGC平臺,他把他要做的課件做一個文字的表述,相應的平臺就能生成視頻。”
在虞崇軍看來,職教風口來得相當及時。這一年,距離第一代AR面世已經10年,AR企業也經歷了早已走過驗證模式階段,接下來的重點是如何實現規模化增長。
2023開年,創投圈的敘事熱點從“元宇宙”轉移到“ChatGPT”,大廠XR部門的調整也被視為元宇宙“涼了”的標志,但對于身處其中的AR廠商來說,有待探索的場景還在增加,擴產能還是頭等大事,和ChatGPT結合也成為今年熱點。在AR企業看來,2023仍然是值得期待的一年。
(文中Lee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