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實習記者 梁珺怡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2023年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結束后,首場“部長通道”在人民大會堂開啟。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是全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最大、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中國是一個具有超過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人口眾多、資源環境承載力弱、約束性強,要整體邁入現代化國家的行列,如果走大量排放污染物、大量消耗自然資源、低水平粗放式的發展道路,顯然是行不通的,我們的資源環境承載力也不可持續,因此必須要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黃潤秋說。
黃潤秋介紹,這十年,我國重點城市PM2.5濃度累計下降57%,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4%,全國地表水I到III類水質斷面比例提高23.8個百分點,達到87.9%,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2023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釋放積極信號。當前形勢下,生態環境部將如何在服務和保障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守好生態環境底線?黃潤秋表示,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不僅不會阻礙經濟發展,而且會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2022年,生態環境部本級審批180個重大項目,涉及的投資1.9萬億;指導地方審批12.3萬個項目,涉及投資23.3萬億。這些都為穩經濟、促發展作出了貢獻。
他表示,近十年來,我國在經濟總量實現年均增長6.5%的同時,污染物排放在持續大幅度降低。在污染物減排方面,這十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減排分別超過84%、58%,北京二氧化硫濃度以個位數的微克來計。全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已連續9年下降,累計降低57%,重污染天氣比例只占1%左右。老百姓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根據最新調查結果超過了90%。
“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高水平的生態環境保護是內在要求、應有之義。所以,必須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考量,統籌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一方面,既要支撐服務保障好經濟平穩運行和發展向好;另一方面,要守好生態環境底線,以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黃潤秋說,
黃潤秋稱,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統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持續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的轉型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和環境質量從源頭上根本改善。第二,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部已經編制了“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八大標志性戰役行動方案,將一項一項全面展開,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統籌好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統籌好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統籌好城鎮與農村,統籌好陸域與海洋,統籌好新污染物與傳統污染物。第三,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和修復的監管力度,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努力提升和保持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