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葉青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每個周六,“文化周報”向你匯總呈現最近一周國外文藝圈、出版界、書店業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周,我們關注的話題是呆伯特作者因種族主義言論被抵制、康定斯基畫作拍賣以及特里·普拉切特新作。
“離黑人越遠越好”:呆伯特作者因種族主義言論被報刊和出版社抵制
呆伯特(Dilbert)是美國作家史考特·亞當斯(Scott Adams)創造的漫畫人物,因以幽默的語言反映現代職場的荒謬而在1980年代走紅。據《華盛頓郵報》統計,巔峰時期,曾同時有來自65個國家的2000份報紙刊登呆伯特漫畫。近年來,因為作者亞當斯頻頻陷入爭議,刊登呆伯特漫畫的報紙數量已大不如前。不過亞當斯最近又再度登上了各大報紙,不是因為漫畫作品,而是因為數百家報紙宣布不再刊登呆伯特漫畫。
事情發生在2月末,亞當斯在自己的網絡節目中談到了拉斯穆森報導(Rasmussen Reports)發布的民意調查,其中提到只有53%的美國黑人同意“當白人是OK的”這個說法。亞當斯評論稱,如果只有大約一半的美國黑人同意這個看法,那他們和“仇恨團體”也沒什么區別,“我不想和他們(黑人)沾上任何關系,考慮到當下的情況,我給白人的最佳建議就是離黑人遠一點,越遠越好,因為這事兒沒有解決方案。”
亞當斯的言論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不少人認為他的“遠離黑人”建議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在接下來的幾天之內,包括包括《今日美國》《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在內的數百家報紙陸續宣布不再刊登呆伯特漫畫,對此亞當斯回應道,“呆伯特被所有報紙、網站、以及圖書取消了,就因為我給出了所有人都同意的建議。”同時亞當斯還認為關于此事的大多數報道皆為“斷章取義”,他只接受“了解事情全部經過之人”的批評。

當地時間2月26日,全美漫畫協會發布聲音稱協會“譴責所有形式的種族歧視”;2月27日,出版公司Andrews McMeel Universal宣布不再代理亞當斯;2月28日,企鵝蘭登旗下的Portfolio出版社宣布取消亞當斯新書出版計劃。亞當斯稱自己目前的客戶數“幾乎為0”。
也并非所有人都反對亞當斯的言論,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就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支持:“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美國媒體一直在歧視非白人群體,如今他們開始歧視白人和亞洲人。”
被納粹盜賣的康定斯基畫作拍出3720萬英鎊
瓦西里·康定斯基是俄羅斯畫家以及美術理論家,他和卡濟米爾·馬列維奇、彼埃·蒙德里安、希爾瑪·阿芙·克林特等人被視為抽象藝術的先驅。當地時間3月3日,《穆爾瑙的教堂》(Murnau mit Kirche II)——一副被認為標志著康定斯基開始向抽象藝術轉型的畫作在倫敦拍賣,一位匿名電話競拍者在經過多輪競價后,以3720萬英鎊(約3.06億人民幣)的高價拍下,創下康定斯基作品的拍賣新紀錄,此前的最高價格是3300萬英鎊(《Painting with White Lines》,2017年拍出,約2.7億人民幣)。
這幅作品此前屬于知名猶太藝術收藏家夫婦約翰娜·瑪格麗特·斯特恩-里普曼(Johanna Margarethe Stern-Lippmann)和齊格伯特·斯特恩(Siegbert Stern),他們二人與托馬斯·曼、卡夫卡以及愛因斯坦等當時最有影響力的作家、思想家是好朋友,收藏了超過100幅藝術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畫家雷諾阿、表現主義畫家愛德華·蒙克以及康定斯基等人的作品。

納粹上臺后,和當時生活在德國的其他猶太人一樣,斯特恩夫婦也遭到了迫害。齊格伯特在1935年自然死亡,盡管約翰娜設法逃離了德國,但她最終還是被捕,死于奧斯威辛集中營。二人的藝術收藏也就此落入納粹手中,流散到了世界各地。迄今為止,他們的許多收藏品依然下落不明。
《穆爾瑙的教堂》以極低的價格被猶太商人查爾斯·萊蓋特(Karl Legat)購得,他是納粹的藝術品銷售合作者之一。1951年,萊蓋特將《教堂》轉手賣給了荷蘭凡艾伯當代美術館,直到大約10年前,才有人認出《教堂》是康定斯基的作品,此時這幅畫已經在美術館的墻上懸掛了60余年。
為了拿回《教堂》的所有權,斯特恩夫婦的13名后裔與美術館展開了漫長的法律拉鋸戰。終于,在去年,法官判定這幅作品的所有權屬于斯特恩家族。“盡管過去的錯誤如今已經無法修正,我們家族當時遭受的苦難也無法得到彌補,但拿回這幅對祖輩意義重大的畫作對我們來說也很重要,因為它彌合了一道撕裂了數代已久的傷口,”斯特恩家族在官司結束后說。
拍賣結束后,斯特恩家族表示部分所得將投入到尋找其他家族收藏品的工作中。
特里·普拉切特用假名寫作的20篇短篇小說今年將出版
近日,英國奇幻小說作家特里·普拉切特的長期合作出版社Transworld宣布,將于今年10月以《大筆一揮》(A Stroke of the Pen)為名出版新發現的20篇普拉切特小說。據出版社介紹,這些作品都是普拉切特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之間用筆名帕特里克·卡恩斯(Patrick Kearns)為當地報紙寫的,此前從未有人發現它們是普拉切特所寫。據悉,Transworld買下這20篇小說的版權金額達到了6位數。
發現這些小說要歸功于普拉切特的書迷。據《衛報》消息,最長的一篇名為《尋匙記》(The Quest for the Keys),已經被普拉切特的長期書迷克里斯·勞倫斯(Chris Lawrence)收藏了超過40年,當后者告知普拉切特遺產基金會這部小說的存在后,另外兩名書迷翻閱了數十年的報紙,找到了剩下的19篇。

[英]特里·普拉切特/[英]尼爾·蓋曼 著 馬驍 譯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讀客文化 2018-10
Transworld出版社表示,盡管有幾篇小說的完成時間和“碟形世界”系列的第一部《魔法的顏色》相差不遠,但很可惜它們并非以碟形世界為背景,但讀者依然可以讀到“洞穴人、地精、巫師以及鬼魂的故事”。
普拉切特的代表作有“碟形世界”系列以及與好友尼爾·蓋曼合著的《好兆頭》等,作品在全球范圍內賣出超過1億本。2008年普拉切特確診阿爾茨海默癥,7年后逝世,終年66歲。普拉切特死后,他的助手羅伯·威爾金斯(Rob Wilkins)遵照他的遺愿,砸碎了裝有他未發行手稿的硬盤,因為普拉切特“不希望有任何未發表的作品出版”。
參考資料:
https://newsunrolled.com/entertainment/184532.html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3/feb/27/rediscovered-terry-pratchett-stories-to-be-published
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e-cautionary-tale-of-dilbert-20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