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倩楠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2023年3月3日, 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大會新聞發言人郭衛民向中外媒體介紹本次大會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根據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25次會議授權,全國政協3月1日在京召開第85次主席會議。會議確定郭衛民擔任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新聞發言人。這也是郭衛民第五次擔任全國政協大會新聞發言人。
在新聞發布會上,郭衛民介紹了本次全國政協會議的主要安排,并就經濟走勢、民營企業發展、就業、疫情防控等12個熱點問題作出回應。
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議程安排
郭衛民介紹,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將于3月4日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3月11日下午閉幕,會期7天半。
大會主要議程是:聽取和審議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列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聽取并討論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其他有關報告;審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修正案、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政治決議等決議和報告;選舉產生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務委員。
會議期間,將安排開幕會、閉幕會以及2次大會發言,安排8次小組會議。開幕會、閉幕會將邀請外國駐華使節旁聽。 大會還將舉辦1場記者會、3場“委員通道”采訪活動。
2023年經濟工作要把穩增長放在首要位置
郭衛民介紹,委員們普遍認為,2022年我國努力克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新冠疫情、自然災害等超預期因素的沖擊,保持了宏觀經濟大盤總體穩定,國民經濟頂住壓力再上新臺階,成績來之不易。
郭衛民表示,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國際政治經濟局勢持續動蕩,主要經濟體政策調整的外溢效果不斷顯現,經濟恢復的基礎還不牢固。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在市場規模、產業體系、人力資源等方面具有雄厚基礎,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2023年要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把穩增長放在首要位置,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委員們建議,要以實質性改革舉措改善預期,提振信心,重點把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各項任務盡快落到實處。要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快恢復和擴大消費。要加強政策引導,推動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引導金融機構更好服務小微企業和創新發展。要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轉型。
民營經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郭衛民表示,如何提振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信心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的確,近年來在疫情的反復沖擊下,一些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經營壓力加大,部分民營企業家處境困難。” 郭衛民說,但委員們表示,今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民營經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民營企業的舞臺將更加寬廣。
關于當前推動民營企業發展,有的委員建議,要進一步完善產權保護制度,落實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的產權保護制度。有的委員建議,發揮民企機制靈活、創新力強、決策高效等優勢,在一些重點行業和領域,放寬民營企業的市場準入。
有的委員建議,要建立對民營企業無事不擾制度,要創新金融服務民營企業模式,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幫助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還有的委員提出,在國家層面建立企業家榮譽制度,表彰包括民營企業家在內的優秀企業家。
今年穩定就業也面臨有利條件
郭衛民指出,關于2023年的就業問題,委員們認為今年就業總量壓力確實比較大,僅高校畢業生預計有1150多萬人。勞動者的技能素養與崗位需求存在落差,結構性的矛盾也比較突出,穩就業仍然面臨著不少困難和挑戰。但同時,今年穩定就業也面臨有利條件。隨著防疫政策優化調整和穩經濟各項舉措的進一步落實,我國經濟將持續恢復,將為穩就業提供堅實支撐。各地各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政策舉措落地實施,也將為穩就業提供有力保障。
關于如何促進就業,有的委員認為企業穩就業才能穩,企業壯大就業才能壯大,要把現有的企業維護好、發展好。也有的委員指出,要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在財政、稅收、社保等方面的扶持和優惠力度,保持和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有的委員認為,應加強對快遞、外賣、網約車等從業人員的權益保障,積極推動和引導新就業形態的發展。
疫情防控要落實好“乙類乙管”各項措施
郭衛民表示,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我國已度過了本輪疫情流行,社會生產生活加快恢復正常,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決定性勝利。當前,要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關于新階段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落實好“乙類乙管”各項措施。今后全國政協還會圍繞新階段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聚焦補齊醫療衛生短板、防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等積極建言,有些項目已經進入了今年的協商議政工作計劃中。
數字經濟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
郭衛民表示,委員們認為,數字技術對于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對未來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他指出,我國數字經濟在關鍵元器件和工業軟件等核心技術上仍面臨著“卡脖子”風險,必須抓緊補齊關鍵短板,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要加快數據流通市場化建設,用好用足數據資源;要推動數字經濟與制造業融合,促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主動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特征,既要防范安全風險,又要防范發展受阻的風險,把監管納入到法治框架之中;要加強安全體系建設,筑牢我國數字安全屏障。
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是大勢所趨
郭衛民表示,新征程上,全國政協將全面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來干涉。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在大陸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的形勢下,全國政協將繼續推進與臺灣各界人士的交流交往,共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團結廣大臺灣同胞,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
郭衛民介紹,2023年是是改革開放45周年。45年前,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不僅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也促進了世界的繁榮和發展。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積極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創人類美好未來。
“一帶一路”建設不會被雜音和噪音干擾、阻礙
郭衛民表示,近十年來,“一帶一路”建設穩步推進,取得了豐碩成果。我們也注意到,國際上不時出現一些聲音,聲稱中國制造了“債務陷阱”,試圖抹黑共建“一帶一路”,抹黑中國形象。這種說法無中生有,沒有事實根據,是別有用心的。這些雜音和噪音無法干擾、阻礙“一帶一路”建設。
今后,全國政協將以“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提升貿易投資質量和效益,持續深化人文領域交流合作,穩步拓展在綠色發展、公共衛生安全、數字領域等方面的合作新空間,完善風險防控體系,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取得更大進展,繼續為全球經濟合作提供新動能、開辟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