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吳紹志
2023年開年后,險資重啟“買買買”模式。
3月3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公告,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太保”,601601.SH;2601.HK)參與舉牌光大環境(0257.HK)H股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今年官宣的第3例舉牌,相較于2021年、2022年同期明顯升溫。
公告顯示,2023年2月28日,中國太保控股子公司太保壽險通過港股通買入光大環境H股股票690萬股,觸發舉牌。
參與舉牌的關聯方中,除了中國太保和太保壽險,還有太保財險、太保健康險和太保資產(以下簡稱“中國太保及控股子公司”),受托管理人為太保資產。
本次舉牌后,中國太保直接持有的光大環境H股股數不變,仍為1238.4萬股,占其H股股本比例為0.2%。中國太保及控股子公司共持有光大環境H股3.07億股,占該上市公司H股股本比例為5.00%。
以2023年2月28日光大環境港股收盤價和同日日終港元兌人民幣匯率為基準,中國太保持有光大環境股票的賬面余額為人民幣0.35億元,中國太保及控股子公司持有光大環境H股股票的賬面余額約為人民幣8.66億元。
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國太保權益類資產賬面余額為人民幣87.84億元,占本公司2022年三季度末總資產的比例約為5.85%。
此次被舉牌的光大環境,是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骨干企業,下轄兩家上市企業:中國光大綠色環保(1257.HK)和中國光大水務(1857.HK)。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垃圾發電及協同處理、生物質綜合利用、危廢及固廢處置、環境修復等。
2022年光大環境業績大幅滑坡。2月24日披露的業績預告稱,預期集團2022年度的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將較2021年度減少約30%至35%。該減幅主要由于:1、2022年度內建造服務收益大幅減少,主要受行業內新增項目數量銳減影響;2、2022年度內對波蘭附屬公司計提全額商譽減值約港幣5.90億元,主要由于波蘭國債息率大幅飆升,以及地緣政治摩擦導致當地出現嚴重通脹,波蘭項目運營成本大幅上升。
業績下滑,股價走勢同樣曲折。在2022年港股回調背景下,光大環境股價全年累計下跌40%,最新股價為3.39港元/股,較去年1月初近乎“腰斬”。
事實上,經歷了2020年一波舉牌熱潮后,近兩年來險資舉牌明顯降溫,今年熱情略有恢復。
2020年,地產、銀行板塊還是險資的“心頭好”。例如,太平人壽舉牌大悅城(000031.SZ),泰康人壽、泰康養老舉牌陽光城(000671.SZ),中國人壽先后舉牌農業銀行H股(1288.HK)、工商銀行H股(1398.HK),百年人壽舉牌浙商銀行H股(2016.HK)、顧家家居(603816.SH)。
同時還有鋰礦龍頭吸金無數,中國太保、太保壽險、太保財險、太保安聯健康保險、安信農業保險等宣布舉牌贛鋒鋰業H股(1772.HK)。
到了2021年,中國人壽宣布終止認購萬達信息(300168.SZ)、廣百股份(002187.SZ),原因是資本市場環境的變化。同年11月,國壽集團通過定增舉牌中國華融H股(2799.HK)。
2022年,太保系在鋰礦業持續加碼。天齊鋰業(9696.HK)登陸港交所時,中國太保及兩家控股子公司太保壽險、太保財險成功舉牌,3家公司均是以基石投資者身份參與天齊鋰業港股IPO。同年11月,太平人壽掃貨“宇宙行”,增持并舉牌工商銀行H股。
今年以來,各家保險公司紛紛出手,舉牌消息頻傳。首先是此前終止的認購重新提上日程,1月,中國人壽耗資6億元增持并舉牌萬達信息,持有比例從18.1670%上升至20.3208%。2月,陽光人壽認購首程控股(0697.HK)配售股份2.53億股,與陽光財險合并持有4.56億股,占該上市公司總股本的6.05%,成功舉牌。3月,太保系舉牌光大環境H股。
展望未來港股市場,某大型保險資管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受美聯儲加息和地緣局勢等因素影響,港股連續回調近1月,目前恒指已接近于合理估值區域,可以開始逢低布局。配置上,建議以高股息策略打底倉,逐步增加高彈性方向。高股息維度,重點是電信、周期、金融與公用事業。高彈性維度,一是和海外流動性敏感的醫藥、互聯網、可選消費等,如果海外流動性改善,疊加國內經濟修復預期好轉,預計反彈幅度較大。二是接近行業景氣周期底部,拐點即將到來的半導體,消費電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