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網商 丁潔
編輯|吳羚瑋
日媒曾用“太過異常”來形容NITORI(宜得利,又名“似鳥”)。從1987財年開始,這家被稱作“日本宜家”的公司就保持著連續35年銷售額和利潤雙增長的態勢,它經受住了日本經濟泡沫期、同行的競爭,從一家作坊變成大型跨國企業,如今更是成為商業史的知名案例之一,被寫入各大商業教科書中。
價格便宜是它最大的標簽,這也是它在日本打敗行業巨頭宜家的關鍵因素之一。NITORI的便宜,來自于它對自有工廠等供應鏈環節的把控——沒有中間商,擁有絕對的定價權的模式,與Zara、Gap等服飾企業控制成本的商業模型類似。這也正讓NITORI獲得了”家居界Zara“的稱號。
2014年,NITORI將中國的第一家店開在了武漢。當下,這個品牌正在加速拓展中國市場,據NITORI官網信息,預計到2032年,NITORI在中國地區將展店超過1000家。NITORI的同行宜家一般會選用更“重”的選址模式,在郊區購買地皮,筑起幾層樓高的家居倉庫。而NITORI布局中國市場時,門店大多在靠近市區的商業體內,也多以一層樓為主——這種相對更輕量的拓店模式,能幫助NITORI更快實現千店目標。
作為一個日本家居品牌,NITORI既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了日本家庭生活方式的靈感,也針對中國市場做出不少本土化嘗試。
在NITORI的門店中,你會發現它對一些生活場景和商品做出細致劃分:光是收納,就擁有包括玩具、日用品、首飾、化妝品、茶具等在內各個場景的收納商品。店內專門針對馬桶的特設區域中,則陳列了不同厚度、不同材質的馬桶貼,專門清潔智能馬桶蓋噴嘴的清潔刷、馬桶刷以及花灑等。其中,花灑還分成了多個細分品類,比如噴霧式花灑、增強水壓花灑。
不少家居博主愛逛NITORI,一大原因是這里有一種“淘寶”的快樂,“沒有一小時出不來”。一位小紅書網友表示,她每次去店里都會帶走幾個碗和杯具,這些產品擺滿家中時能帶來“日劇感”。
走進中國市場后,NITORI相比宜家更早、也更積極地進行了線上化布局,如今也在依靠直播、短視頻等吸引中國消費者。但仍舊不少消費者只知宜家,不知NITORI。
這個家居巨頭,為何能夠成為日本家居業的頭部品牌?帶著巨大光環來到中國市場,是否水土不服?
本文將重新打開NITORI的“履歷”,并借此探討幾個問題:
1.這家日企,如何做到連續30年增收增益的神話?
2.在日本,宜家為什么打不過NITORI?
3.極致性價比從何而來?
4.進入中國市場,如何本土化?
連續35年增收增益
2020年疫情期間,日本上市企業中只有2%在增長,其中一個是NITORI。
1945年后,日本進入戰后十年的經濟復蘇期。首先崛起的就是美妝、服飾等“面子經濟”,走出了百年老牌資生堂。到上世紀80年代,日本人開始關注自身健康和居住環境,保險和家居是在當時增速最快的兩大行業。NITORI就誕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
據NITORI官網公布的截至2022年2月財政業績報告顯示,NITORI已實現連續35年銷售額和利潤雙增長。其股價也在過去30年間漲了57倍。
這個成績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相當難得,更值得一提的是,NITORI連續增長的30年,正好是日本經濟連續衰退的30年。
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消費持續低迷,資產價格暴跌、工資縮水。有數據顯示,當時日本家庭平均年消費總額減少了30萬日元以上。此外,單身家庭和少人口家庭不斷增加,家庭結構日漸縮小。大環境艱難的情況下,日本還是出現不少經濟向下、業績向上的企業,其中就有NITORI。
“我認為預測市場的先機十分重要。預先調查5年后、10年后和20年后的人口結構變化,瞄準人口增加地區,采取先行開店的策略。”NITORI創始人似鳥昭雄曾在接受多摩大學校長寺島實郎采訪時說。
2015年起,由于日本本土小家庭化、少子高齡化和都市圈一體化,NITORI開始進入市中心的熱門地段開店,特別是東京的銀座、新宿等街區和人流量大的車站。
日本留學生夏風到日本的第一天,就去澀谷的NITORI買了被單枕頭四件套。“我是很自然地去那里購物的。之前看關于日本留學的攻略,一些人提到了nitori。到日本后我先學語言,班里的同學也都提到了它。”
他選擇從NITORI買家居用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方便,東京密集的軌道交通能將他送到位于車站旁的門店,一站式購齊后再運回家,也可以直接通過NITORI的自有app下單。
在完成對日本國內的線下渠道布局后,NITORI開始向全球市場進軍,2013 年 10 月,NITORI美國首家店在加利福尼亞州開業,2014 年 10 月,NITORI中國大陸首店在武漢開業,2022 年 1 月、3 月分別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開設了第一家店。
似鳥(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表示,“在中國開店的方針是不斷在超過1000萬人口的城市開出新店。”
在日本,宜家遇到宿敵
創始人似鳥昭雄在自傳《沒有一種運氣是偶然》中寫道:NITORI能發展到現在這樣的規模,80%靠的是運氣。但運氣并非來自偶然。“所謂運氣,是由過去的人際關系、失敗與挫折、冒著巨大風險挑戰等深刻、漫長而嚴酷的經歷所醞釀而成的。”
NITORI前身是1967年在北海道札幌成立的一家家具雜貨店,夫妻倆將這家小店做得有聲有色。看到生意發展勢頭好,似鳥昭雄便在更好的地段開了一家大店,但不久就遇到了強勁對手,業績直線下降,辛苦幾年打拼下的事業面臨破產。
轉機發生在1972年,當時似鳥昭雄在美國考察旅行,在Sears及J.C.Penney等有名零售店中他發現,在沙發、睡床和餐桌等家具的旁邊,搭配銷售色調和圖案一致的窗簾、地毯及床上用品等家居飾品,且以低于日本三分之一的價格出售。這樣的“性價比家具”在日本是空白。
回國后,似鳥昭雄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效仿美國同行,自己開發、設計、生產、銷售,并設立一號店,發起日本家具業的制造革命。在日本,NITORI幾乎沒有對手,還讓同樣走性價比路線、但價格稍高一些的“家具界大佬”宜家很是頭疼。
宜家于上世紀70年代踏入日本,但因為業績不佳兩進兩出日本。2001年宜家三進日本,2006年才正式開張。而彼時的NITORI已從似鳥家具轉型,發展出了一套更本土化的營銷模式。
最核心的,還是主攻性價比。
和柳井正操刀優衣庫類似,轉型后的NITORI打著“極致性價比”標簽,通過大賣場式的銷售方式,以及獨家開放的商品、銷售體系來實現店鋪運作的低成本化,迎合了當時低迷的日本經濟。“大家提到NITORI,自然會想到‘物超所值’”,似鳥昭雄曾表示。
當時宜家在日本玩的是北歐那套路數,走北歐風、輕奢路線——就拿價格標簽來說,宜家總是將規整且迷你的價格標簽掛在家具邊上。而NITORI的門店里,各式特賣、打折的大型標語,以及產品介紹和價格,都被擺在貨架上最顯眼的位置。
在日本泡沫經濟時期,這種“家具大賣場”的布置正好強化了NITORI實用經濟的特點,讓它在與宜家的比拼中勝出。
不過,在日本步履艱難,而在其他國家宜家仍是巨頭。在開發商品時,宜家更注重平整包裝設計(IKEA Flat-pack),“平整包裝”不僅是開發和設計重點,也是生產管理流程上的關鍵,這個做法使得宜家家居大幅降低倉儲空間及貨運成本。
極致性價比從何而來?
美國 GAP 公司創造的SPA供應鏈模式,被Zara和優衣庫熟練運用在了他們的企業里,并寫入了各大商業教科書里。
SPA,Special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自有品牌專業零售商,是由企業全程參與的一種“垂直整合型”經營模式。這套模式意味著從設計到生產、售賣整個鏈路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沒有中間商,就有絕對的定價權,做極致性價比。
而現在SPA模式也不僅僅用在服飾業,NITORI就是這套模式的踐行者。
首先,直營生產,高效把控供應鏈,把控品質。不同于宜家采用外包工廠,宜得利會投資經營自有工廠,70%以上的產品是在海外自有工廠制造,而且從設計、生產管理到物流,全都由自己一手掌握,目前越南、印尼兩座工廠最為重要,似鳥昭雄也在自傳中提及他曾多次往返于這些亞洲工廠。
其次,加快貨品更迭。似鳥昭雄曾分享,在選品上,NITORI的標準是15000個SKU,每年必須更新70%,而其中的20%可能是前一年的爆款。似鳥昭雄認為,爆款的生命周期是一年,而后就會涌入模仿者。想要黏住粉絲,需要不斷研發新品,資料顯示,NITORI自有品牌占比達到了90%。
再次,重視用戶需求,增加細分供給。例如NITORI自有品牌的功能性枕頭,被做出了四類人群的專供款,如打鼾、氣味敏感、肩頸酸、怕熱。
最后,自建物流,削減成本。NITORI的做法是在全球布局,自行投資海外物流中心及進出口公司,充分運用區域的貿易優惠政策。例如,NITORI直營工廠生產出來的家具,并不是直接配送到終端市場,而是全部送到上海和廣東惠州的庫存中心,全球各地的物流中心向上海、惠州的庫存中心訂貨之后,再送到各地區門市。指定地區的消費者可以享受到免費的家具配送服務。
這種從商品、生產制造、物流到零售都整合起來的模式讓 NITORI 的利潤率可以達到 16%,遠高于日本家具行業 5% 的平均值,這讓NITORI大獲成功。
中國市場怎么做?
不是上海也不是北京,2014年,NITORI將他們的中國首店開在了武漢群星城綜合體里。
首店選在武漢,NITORI或許有它的思考。一方面,2014年武漢GDP首過萬億,中產家庭數量大增,家居品質也在提升,這是一個進入武漢的好時機;另一方面,對手宜家也選在2014年在武漢開店,大家都看到了這個活躍的市場,又一次正面交鋒。
資料顯示,武漢群星城門店約占地2000平米,位置在武漢武昌區一環縣內,是城市的核心區域。
多位用戶在大眾點評評價,這家兩層的門店東西最全、最好逛。緊接著,NITORI又在武漢開出6家門店,目前收縮到4家,其余三家都開在永旺夢樂城。后者是一家日系購物中心,是日本永旺集團100%出資的子公司。
從目前在國內擴張的態勢看,NITORI在多個城市和永旺強捆綁。譬如杭州兩家門店之一,就開在永旺。一方面,優先考慮與“老鄉”合作,另一方面,日系商場和日系品牌放在一起,也能吸引到部分同方向的消費者。
2017年,NITORI在上海中山公園商圈開了中國大陸第14家門店,開業當天,門店吸引了不少撐著傘流著汗在門口排隊的上海市民。時至今日,NITORI在中國市場已擁有57家門店,其中有14家門店位于上海,比如去年開業的寶山日月光中心、LaLaport上海金橋、上海久光中心、康橋新田360等購物中心——除久光中心外,大部分門店都位于上海外環。
為了適應本土化,NITORI在中國采用了與日本不同的選址邏輯。在日本,NITORI多開在郊區,而中國門店則選擇先開在市區。這或許與品牌傳播有一定關聯,此前就有不少消費者反饋說與宜家在中國的開店勢頭和傳播相比,NITORI過于低調,而鮮明的綠白店招在市區點亮,也更集聚話題度。
目前,NITORI主要有三類線下店鋪模式:位于大型購物中心內的家裝店;售賣小件生活用品的家居店Deco Home,以及全品類一站式的大賣場。而在中國,其開在市區的店鋪更偏第一類,瞄準市區小型家庭,在商品價格構成中,低價商品約占6成、中間價商品約占4成。“瞄準的消費層是20-30代的女性白領及年輕夫妻。”似鳥昭雄曾表示。
這也符合消費者的購物需要。例如,杭州寶龍城的NITORI門店,所處的位置周邊集聚著大量寫字樓,都市麗人們會利用午餐閑暇來進店購物,購買一些辦公室、家庭小物件。進店發現,該門店進入打折季,不少冬季物品都被貼上了紅色的折扣標簽,架子上不少貨品已清空。
想要征服更多的中國消費者,更大的機會還是在線上。在數字化這一點上,NITORI最初展現出了比宜家更快的速度。
據悉,2015年NITORI入駐天貓,并于2020年入駐京東。在NITORI天貓店里,家具商品實付299元包郵,家具類單件商品實付1490元包安裝服務、送貨上門,不少商品在指定區域內還能免運費送達。
目前,兩者的線上化都有了新進展。在NITORI和宜家天貓店,沙發、床等大件商品的詳情頁中,都推出了“放我家”看商品效果的頁面——讓消費者可以清楚商品是否和家里的風格與環境適配。此外,短視頻和直播也成為這兩個品牌吸引中國消費者下單的重要方式。
而在陳列上,宜家已經開啟了更有逛店欲望的內容化嘗試,進入店鋪第一屏出現的是首發新品,往下滑,下方瀑布頁中出現的臥室、廚房等場景的軟裝解決方案,可以讓消費者一站式采購。而在NITORI天貓店中,還是以爆款推薦等單品展示為主,缺少整體的空間劃分和布置方案。此外,就天貓粉絲量級上,宜家是NITORI的20倍,NITORI依然不是他的對手。
家裝和家具行業,被稱為“互聯網最難啃的骨頭”。2020年,中國家裝行業市場規模2.6萬億,預計2025年將達到3.78萬億元。目前業內市場格局極度分散,2020年行業龍頭的營收都未超過50億,市占率甚至低于1%。
其中,紅星美凱龍走出的是渠道賣場的商業模式,但沒有提供完整流暢的場景化購物體驗。同時,不少主張低價爆款百貨的品牌開始搶占市場,更多來自家居產業帶的中小商家,也在性價比上更具優勢。
未來的中國平價家居零售標桿,或許就在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