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洺瑞
北京時間3月2日凌晨,特斯拉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舉辦投資者日活動,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通過直播向全球觀眾展示了特斯拉宏圖(Master Plan)計劃第三篇。 此前他曾預告,第三篇章將是一條通向“完全可再生能源未來”之路。
宏圖第三篇章更大的意義可能在于,馬斯克想要以此讓投資者相信,在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環境下,特斯拉仍可以通過銷量再次飛躍擴大領先優勢。然而,對于特斯拉敘事宏大但缺乏更多細節的前景描繪并,資本市場似乎并不買賬。
在特斯拉首次投資者日活動結束后,特斯拉美股盤后持續下跌,盤后跌幅擴大至超5%。
總體來看,宏圖計劃新階段的重點放在了可持續能源上,多位特斯拉高管圍繞汽車生產、產線升級建設、成本與供應鏈等方面進行了講解。
外界關注的第三代汽車平臺,以及基于該平臺價格更低的全新車型則并未出現,4680電池、一體化壓鑄等熱門話題也并未被過多提及。
在演講開頭,馬斯克闡述了其對如何轉向利用可持續能源的理解。馬斯克稱,目前全球80%能源仍來自化石燃料,而燃油車只能把20%的燃料轉化為驅動車輛前進的動能,相比之下電車的能量利用效率要更高。作為解決方案,馬斯克呼吁外界使用太陽能,并稱太陽能才是未來巨大的能量來源。
為了進一步淘汰化石能源,實現可再生能源利用,馬斯克認為除了推廣普及汽車電動化之外,包括飛機在內的其他交通工具電動化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環節。馬斯克稱,目前的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已經可以支撐飛機進行短途飛行,長途飛行則需要進一步提升現有電池能量密度。
馬斯克還向外界介紹了致力于可持續性能源經濟的宏圖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電池儲能達到240TWH、可再生電力達到30TWH,制造領域投資10萬億美元,能源要求為燃料經濟的一半以及克服所有資源挑戰。
但關于特斯拉將如何幫助社會實現這一愿景,馬斯克并未透露更多具體內容。

2006與2016年,馬斯克曾發布特斯拉秘密宏圖第一篇章和第二篇章,涉及汽車制造、擴大電動車產品線、整合能源再生與儲存、太陽能和自動駕駛技術、汽車共享等領域。
其中第一篇章愿景已經陸續實現,第二篇章仍有部分內容尚未完成。例如,宣稱比人類手動駕駛安全10倍的自動駕駛技術尚處于開發狀態,量產版本暫未出現,汽車共享概念也受到自動駕駛成熟度與法律法規制約未能實現。
另一方面,加速電動汽車推廣也被特斯拉認為是追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會上,特斯拉高管再次重申了馬斯克的構想,即到2030年每年生產2000萬輛電動汽車,而大眾和豐田等傳統汽車制造商目前的年產量約為1000萬輛。
馬斯克還對特斯拉如何打造一支全球電動車隊進行了暢想,他的假設是該電動車隊將擁有約8500萬輛電動汽車。

在隨后的問答環節中,馬斯克稱特斯拉可能只需10款車型來實現這一銷售目標,這意味著每個車型每年平均銷售200萬輛,遠超目前特斯拉的全球年銷售總量。
早在去年3月,馬斯克曾透露,第三階段重點戰略是將公司規模擴大到“極致”。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特斯拉在提高生產效率與降低生產成本方面進行了努力。
在生產方面,特斯拉對生產流程進行了重新設計,繼續減少車身零部件數量。特斯拉將車身進行重新拆解,使其可以在組裝時同時進行序列組裝和平行組裝,更多人將同時參與裝配工作,生產效率將由此提升30%。特斯拉稱,目標是將下一代汽車組裝成本降低50%。

為了減少工廠占地面積與生產成本,特斯拉曾推出一體化壓鑄技術以及底盤電池一體化設計。其中,汽車一體化壓鑄在制造成本、生產效率、人力成本、材料回收等多方面具備優勢。數據顯示,采用一體壓鑄后車底的Model Y相較Model 3后車底縮減79個零部件,焊點由700至800個減少到50個,車底重量降低30%。
會上特斯拉首席財務官扎克·柯克霍恩稱,到2022年,Model 3每輛車的成本已經降低30%,而弗里蒙特工廠目前的生產效率已是2018年時的兩倍,相較于傳統汽車制造商,特斯拉的管理成本要少60%至70%。
據特斯拉工程師介紹,特斯拉的下一代平臺還將減少75%的碳化硅使用,而下一代永磁電機將完全不使用稀土材料,在不損失能效的情況下使總制造成本下降1000美元。此外,特斯拉還將為一代汽車設計所有控制器,以降低電子設備的復雜性和成本。

在充電網絡布設方面,特斯拉充電業務負責人麗貝卡·蒂努奇表示,2022年特斯拉提供了9兆瓦時的充電方案,內容涵蓋家用充電樁與充電站,包括4萬個超級充電樁。就在活動日的前一天,特斯拉剛剛宣布向全球所有車輛開放超級充電站,首批10個超級充電站已于上月28日在美國正式對外開放。
特斯拉稱,超級充電硬件和安裝成本相比業內平均水平低20%至70%,蒂努奇表示特斯拉將使用“Trip Planner”幫助車主實現更快、更便宜的電動汽車充電。

剛于去年上任的特斯拉全球副總裁朱曉彤也現身投資者日現場,向外界介紹特斯拉產能情況。朱曉彤稱,就在剛剛,特斯拉在德州超級工廠完成了第400萬輛汽車的生產下線。他強調,特斯拉產量從300萬輛攀升至400萬輛只用了不到7個月,相比上一個百萬增長里程碑耗時縮短了4個月。
朱曉彤表示,特斯拉目前產能為每年200萬輛,而且仍在尋找機會提升產能,未來其目標將是每45秒就能生產一輛新車。同時,特斯拉還在改善生產鏈條,電池包將成其中重要環節。
作為產能擴充的重要環節,特斯拉官宣將在墨西哥蒙特雷附近建設第六座整車工廠,預計將創造多達 6000個工作崗位,并正在考慮生產電池。
此前曾有墨西哥外交部官員表示,墨西哥特斯拉工廠投資將超過50億美元,將面向國內外市場每年投產100萬輛電動汽車。

產品方面,特斯拉首席設計師弗蘭茲·馮·霍爾扎森表示,Cybertruck將在今年問世,未來特斯拉包括Cybertruck在內的所有車型都將轉型48V電力系統。
Cybertruck最早計劃2021年推向市場,但由于產能以及最終產品形態問題,交付時間一再推遲。馬斯克曾在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透露,Cybertruck將在2023年夏季的某個時候開始投產。
大火的人形機器人也在本次活動日亮相。與去年的AI日時的展示內容相比,視頻中的人形機器人更加精致,可以完成行走,并在另一個機器人上工作。馬斯克承認,在去年AI日上展示的Optimus機器人根本無法正常工作,但目前情況正在好轉。

外界最為關注的新一代平臺與更便宜的全新車型則并未在活動日中提及,在會后問問答環節中,特斯拉也拒絕回答此方面有關問題,稱會單獨召開產品發布會向外界透露進度。此前馬斯克曾透露,投資者日將會披露新一代車型平臺信息,其成本為現有平臺的一半,預計即為model Q的平臺。
目前,銷量增速放緩是特斯拉面對的最嚴峻的問題。為了應對需求疲軟帶來的銷量增長放緩,特斯拉于年初推出了一系列降價措施,但數據顯示,降價政策似乎并未起到長期效果。
年初至今,特斯拉的日平均銷量為1016 輛,而去年10月與11月的日均銷量則為1317輛,與第四季度相比,降價并未加速第一季度的銷售。
咨詢機構Automotive Foresight創始人張豫表示,銷售放緩的部分原因是產品線老化。他表示,消費者也在等待其他電動汽車制造商是否降價,同時推遲購買事件。
面對銷量困局,業內普遍認為推出價格更低的新產品是更好的應對策略。
投資研究機構伯恩斯坦分析師Toni Sacconaghi認為,特斯拉急需推出一款平價電動汽車來滿足投資者的高增長預期?!把芯勘砻?,電動汽車車型在推出第三或第四年后,通常難以繼續增加銷量?!?/span>
在2012年和2014年特斯拉開始生產Model S和Model X,這兩款汽車基于第一代車型平臺打造,2018年銷量達到了11.6萬輛的峰值,到2022年銷量已經降至不到6.7萬輛。
而特斯拉大眾市場車型Model 3和Model Y則分別于2017年和2020年開始出貨,這兩款汽車基于第二代車型平臺打造,銷量增速也逐漸進入疲軟期。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Emmanuel Rosner稱,第三代平臺可幫助特斯拉降低未來多款車型售價,平均每輛車銷售成本甚至可能降至2萬美元,更實惠的價格也可能吸引更多客戶群體。
富國銀行分析師科林·蘭根則認為,特斯拉需要一個新的助推器才能讓股價更上一層樓,而一款價格3萬美元的第三代汽車就是這個助推器。
(界面新聞記者陳小同對本文亦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