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吳紹志
素有“信托一哥”之稱的中信信托股權結構發生大調整。
2月27日,北京銀保監局公告,同意中國中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有限”)、中信興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興業”)將其分別持有的中信信托82.26%、17.74%股權轉讓至中國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金控”)。
北京銀保監局要求,中信信托應自批復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有關法定變更手續,并向我局報告。如公司未在規定期限內完成變更,此行政許可決定文件自動失效。

股權劃轉過后,中信信托將成為中信金控的全資子公司。
用益信托資深研究員帥國讓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預計在中信金控平臺下,后期中信信托在業務協同方面會更加順暢,有利于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
為規范金融業發展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國務院在2020年9月發布了《關于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人民銀行也同步頒布《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正式對金控公司實施準入管理和持續監管。
作為首批獲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中信金控成立于2022年3月,隸屬于中信集團,中信有限是唯一股東。
去年7月的成立大會上,中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鶴新指出,組建金控公司是幾代中信人不懈追求的夢想。
中信金控董事長奚國華表示,中信金控將聚焦成為驅動中信集團高質量發展“頭號引擎”的目標,大力實施“一四三五”戰略,打造一流金控平臺,提升全面風險防控、綜合金融服務、統一客戶服務、先進科技賦能四大功能體系,構建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三大核心能力,做強銀行、證券、信托、保險、資管五大細分領域,為推動集團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動力。
中信信托此次股權調整,則是中信金控成立后的二度“出手”。
2022年11月,北京銀保監局公告,批復同意中信消費金融股權變更申請。股權變更后,中信消費金融注冊資本為7億元,中信金控、中信信托和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分別持有35.1%、34.9%和30%,中信有限退出中信消費金融股東名列。
2023年是中信金控成立后第一個完整運行的年度,奚國華在年初召開的年度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要鞏固優勢、加快布局,圍繞銀行、證券、信托、保險、資管五大業務領域,持續鞏固競爭優勢,全力推動轉型突破,加快布局消費金融業務,不斷提升綜合金融板塊的核心競爭力。
作為中信集團旗下的重要金融機構,中信信托壓力重重。
中信信托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3月1日的中信興業信托投資公司,2007年,公司名稱變更為“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于2005年、2006年、2014年、2019年分別增資2.92億元、4億元、88億元、29.70億元,目前公司注冊資本 112.76億元(其中外匯2300萬美元)。
在信托業整體面臨業績壓力的背景下,中信信托也未能幸免。截至2021年末,中信信托管理的信托資產總計9787.78億元,同比減少20%。2021年實現營業總收入85.85億元,同比下滑1.84%;其中手續費及傭金收入57.81億元,同比減少5.88%;凈利潤為35.02億元,同比下滑9.15%,連續7年凈利超30億元。延續到2022年,銀行間市場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顯示,中信信托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64.38億元,實現凈利潤30.12億元。
與此同時,公司總經理也將生變。2022年10月,中信信托在其官方公眾號上公告,公司召開干部會議,中信集團有關負責人宣布人事任免決定:蘆葦同志任中信信托黨委書記,免去李子民同志相關職務,按有關規定程序辦理。在此之前,蘆葦擔任中信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李子民擔任中信信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