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娛樂硬糖 魏妮卡
編輯 | 李春暉
“最近突然遞過來很多本子。”一位演員經紀人激動地跟硬糖君感慨,近一年沒怎么接到過本子了。從他的角度而言,如果腰部演員開始收到很多劇本,可見影視行業的確有回暖的趨勢。
去年,硬糖君不止一次談到影視行業“地主家沒有余糧”的情況。長視頻平臺集體踐行“提質減量”的內容策略后,腰部項目遭到大量削減,腰部演員則首當其沖、集體過冬。
現如今,最先受到沖擊的腰部演員都有戲約了。春江水暖鴨先知,莫非“復蘇”的春風確已吹到了影視圈?
“我有個電影項目正在籌拍,發現演員都沒檔期了。”面對這一問題,院線電影制片人徐哥也給了硬糖君肯定的答案——“市場在變好,最壞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最近大家都變得很有干勁。”
再聯系最近種種市場跡象:春節檔電影院恢復熙熙攘攘;電視劇《狂飆》引發收視狂潮,劇版《三體》獲得口碑認可;長視頻平臺頻發財務喜訊,愛奇藝首次實現全年運營盈利、會員數漲至1.2億,騰訊視頻于去年7月傳出盈利,優酷連續七個季度虧損同比收窄。
這很容易讓人做出判斷:文娛是受疫情影響的諸多行業里較早實現全面復蘇的一個。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人持相反意見。尤其是影視行業里的普通民工或是創業者,他們認為現在談“回暖”還太早,行業里的“活錢”還是很少,開放的職位依然有限。
或許對于任何行業的基層,都是非要行業到了“泡沫”的程度,才能實現別人吃肉我喝湯。而一點點暖風,是很難吹綠整個江南岸的。
劇集,有白馬沒黑馬
影視圈現在最大的春風,是積壓項目終于撥云見日,前有《君子盟》,后有《光·淵》;引進片也批量定檔,“過審困難戶”《不休不止》上映,其他如《封神三部曲》《堅如磐石》等也傳出好消息,或將沖擊暑期檔。
“趕上了政策松動的好時期,一股腦的卸貨、清庫存,可以讓行業喘口氣,彌補新片庫存不足的情況。”劇集制片人Leo告訴硬糖君。
但這一切并不代表行業就復蘇了,復蘇的最大標志是“行業得有錢流動”。可目前來看,長視頻平臺的制作策略并沒有明顯調整——項目依然很難過平臺,行業里的錢依然很少,市場依然處于兩極分化的狀態。
“現在的市場,只有白馬,沒有黑馬。”Leo悲觀感嘆,自憐身世。
他自己就是從頭部劇集公司出來創業的。按照他的觀察,目前市面上,出熱播劇、爆款的劇集公司,比如《蒼蘭訣》的恒星引力、《狂飆》的留白影視,兩家公司都有很強大的金融資本背景,走的是自己“豪擲”資金的版權自制路線。這種劇并不完全依靠視頻平臺的資金,播出時劇集公司本身也會深度參與宣發,保證了劇集的播出效果。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他們攢的項目,就是一個資本保駕護航的必爆局。恒星引力、留白影視都是白馬,不是黑馬。而市場的活力,是需要黑馬公司出現,才會有更多創新和生機。但以前很多依靠平臺資金做定制劇、做幾千萬項目的黑馬公司,因為平臺的降本增效,現在幾乎都“消失”了。
已經從小黑馬做成廠牌的影視公司,如今也沒有太多定制劇可做,只能轉型做大體量的版權劇,試圖去拿到平臺的頭部項目名額。當然還有一個選擇是:去做視頻平臺仍在扶持的中劇、短劇、微短劇,這樣也能勉強養活小公司。
“清庫存加上新片的儲存量,平臺就足夠運營完今年一年的內容了,所以開拍的新項目還是很少。這樣對很多中小腰部公司來說,生存依然很困難。”Leo感慨道。
但也有制片人持不同意見。他們認為平臺盈利的轉好、消費市場的恢復、廣告主有新的預算等等,都預示著復蘇在即。并不急于一時下定義,尚需時間全面顯現。
電影,項目終于動了
相較于劇集,電影市場的復蘇是被談論更多的。因為電影受疫情影響更大,劇集甚至還有一些居家紅利,只是上游沒錢了。劇集其實去年全年都表現不錯,更顯得電影是在今年春節檔爆發式復蘇。
制片人徐哥告訴硬糖君,他從去年運轉的幾個電影項目,現在都有了實質性進展,馬上就要開拍一部。他所認識的演員檔期都很緊張,不論頭部還是腰部演員的狀況,都比之前好了不少。
“電影市場的清庫存和電視劇市場還不一樣。”Leo給硬糖君解釋,電影之前市場不好,是因為受疫情和審查影響大。現在前者的影響幾乎不存在了,而后者的影響也開始向好,自然迎來了利好。
隨著電影市場復蘇,甚至電影項目的融資詐騙都“糧草先行”。央視還專門報道了此事,逼得《長空之王》等熱門電影項目不得不發聲明提醒廣大投資者。如果市場沒有投資電影的需求,也不會有詐騙犯乘虛而入。雖然是騙局,也足以旁證電影上游的資金狀況確實有所好轉,電影項目又能融到錢了。
而且電影市場的“卸貨”,是資金直接回流到上游內容制作方,易于形成良性的行業制作生態。所以電影市場一旦趕上C端消費市場的火熱,很容易讓投資者恢復信心。劇集的商業邏輯則不同,現在卸貨大部分是視頻平臺在回流資金。最終能不能補給到上游創作,還要取決于平臺的運營策略以及招商情況。
“所以電影市場是有錢在流動,但劇集市場并沒有。”Leo總結道。現在給很多人一種復蘇錯覺,是因為很多沉寂良久的電視劇、電影項目最近都運轉起來了。其實只是疫情放開之后,圈內人都積極在運轉工作、尋找出路。
然而,劇集項目即使運作起來了,也不一定會成,因為最終還是看平臺買不買單。但電影項目則是看制片公司自己的情況,加上現在政策與融資環境是利好,只要夠努力,是有很大希望成事的。
不過,電影行業的狀況,也只是相對于電視劇好一些。雖然上游有較之以往更多的“活錢”,但做電影的風險畢竟比做電視劇高。劇集項目一旦有平臺買單,就不會賠本。電影項目則取決于C端市場買不買單。
尤其疫情后觀眾的電影消費心理產生了很大變化,內容制作層面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就會受到消費市場的反噬,反而讓電影市場的恢復進度大打折扣。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相較于劇集口碑在過去一年有大幅度提升,春節檔電影可以說是雖有票房、稍遜口碑,內容討論度、出圈梗遠不及劇集,很難不讓人將其視為電影影響力削弱的一種表現。
影視民工仍在“過冬”?
“等了三年,終于恢復了。但干完春節檔這一票,就要轉行了。”一位電影院從業者無奈地和硬糖君感慨。各行各業都在等著更多政策、資金扶持,影視行業即使曾經被歸為“特困行業”,但應該也輪不到更進一步的扶持了,畢竟要緊著主要的國計民生產業扶持。
已經轉行的單體影院經營者李經理更是悲觀地認為,春節檔只是短暫的報復性增長,更像是一種“回光返照”。
影視從業者轉行,很多時候是迫不得已。除了收入銳減、裁員,整個行業開放的職位也是越來越少。
從去年就開始找工作的蘇打,曾經是一家影視公司的文學策劃。去年找工作的時候,市面上的影視策劃職位還有一些,到今年幾乎銳減,招聘APP上滑幾頁就到底了。
而且從去年開始,很多職位都有虛假開放的嫌疑。她面試了很多劇集、電影公司,很多面試者都坦誠表示其實公司不太需要招人。“雖然走了一些人,現在HR照例開放職位,但不招人也沒有影響,因為工作量也不多。”
策劃是影視行業最前端的一個工種,工作內容包含原創、版權項目開發以及前期制片。如果這個工種尚處于這種“停滯”階段,更不用說整個行業的項目運轉了。硬糖君認識的一家影視公司,如今只留下一個策劃員工,而這家影視公司兩年前有8個策劃。剩下的一個策劃,接下了所有同事的遺留項目,但仍然沒有什么實質性進展。
硬糖君一個在職的影視策劃朋友透露,她所在的頭部影視公司,去年居家上班期間工資打折、年終獎全免,更不用說其他腰部影視公司了。
現在市面上的大部分影視策劃找工作,都去了中劇、短劇、微短劇領域。這是目前影視策劃里招聘的主流,連陳思誠的壹同制作都在招做短劇的人,咪咕視頻這樣的國企也開放了大量短劇職位。也就是說,不止腰部影視公司在中劇、短劇、微短劇領域討口飯吃,頭部公司也都在策略性布局這一領域。
任何一個行業的復蘇,都不是隨著政策的變化立竿見影。春節火爆的旅游業尚且如此,更不用說項目周期較長的影視業了。過去三年流失的信心需要時間恢復、需要現實保障,除了看到一時的市場繁榮,更想看到行業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