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彭新
隨著全球半導體行業下行,芯片巨頭英特爾的業績也受到了不小的沖擊。
該公司最新財報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英特爾營收同比降28%至140億美元,創下2016年以來的季度營收最低水平;凈利潤同比下降92%至4億美元。公司對今年一季度的業績也不樂觀。英特爾高管稱,考慮到宏觀經濟逆風,預計一季度客戶將會加快去庫存的步伐,這將沖擊個人電腦、AI及數據中心等業務。
2月24日,英特爾高級副總裁、中國區董事長王銳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采訪時坦言,英特爾作為結合芯片設計和生產制作的IDM廠商,屬于重資產運營模式,對未來的投入非常之大。但她認為半導體行業每一個巨大的下跌都會伴來復蘇。“當市場下跌的時候會發現它(晶圓廠)很重,但當復蘇的時候,你受益更大,事情都是兩面性的。”
英特爾目前正處于轉型階段。兩年前,英特爾新任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上任后,提出英特爾IDM2.0戰略,重啟制造產能擴張,對公司未來的芯片節點給出新的路線圖。此外,英特爾還計劃進入芯片代工領域,與臺積電和三星進行晶圓代工業務競爭。
過去數年,英特爾在先進制程的研發上逐漸掉隊,進度落后于臺積電、三星等廠商。也因此,強化半導體制造能力,重拾制程上的競爭優勢,對外開放晶圓代工業務,成為2021年初基辛格上任后制定的核心策略。在芯片工藝方面,英特爾提出四年五個節點,計劃在2025年重新取得制程技術的領先地位。
王銳稱,英特爾以往長期在追求最先進制程,生產工藝迭代后,又會對難以利用的非先進產能造成浪費。在代工策略上,英特爾選擇開發策略爭取客戶。無論是ARM還是RISC-V的芯片,英特爾均會代工生產,這可以帶來巨大的商業機會。
中國區一直是英特爾的重要市場之一。2022年,中國區營收在英特爾總營收中占比約為27%。隨著中國在疫情后經濟逐漸復蘇,英特爾對中國區的增長機會抱有很大期望。王銳舉例稱,中國在汽車、綠色行業以及ChatGPT相關應用上,只要打好基礎做好準備,都可以為英特爾帶來機會。她還強調,中國市場的增量機會領先于全球。
英特爾中國區總經理周兵進一步分析稱,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貨物出口國,除了制成品出口在增加,中間品出口也在增長,而且上升很快,說明中國并不是作為最終組裝的國家在進行出口。“我們看到更多的中國自主品牌開始出口,這對我們來說意味著新的客戶在其中發展。”
同日,該公司宣布成立英特爾中國開源技術委員會,將與中國開源項目、社區合作,支持中國軟件生態發展。據英特爾中國區軟件生態部總經理李映介紹,未來將借助英特爾最新技術和生態資源,在中國開源項目、社區合作、開發者技術支持方面開展工作。
而對于ChatGPT引發的新一輪人工智能熱潮,王銳則稱,無論是高性能的計算還是分布式的計算,英特爾在前期已有布局。由于ChatGPT非常新,如何去優化該應用并幫助客戶,內部還在不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