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礪石商業評論 李平
前不久,亞馬遜公布了2022年四季度(截至2022年12月31日)財報以及2022年全年財報。
數據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亞馬遜實現營收1492億美元,同比增長9%;歸母凈利潤為2.78億美元,同比下降98%,這也是2022年以來,亞馬遜凈利潤連續第四個季度遭遇同比下滑。
2022年全年,亞馬遜實現營業收入5140億美元,同比增長9%,創下公司上市以來的最低增速;2022年全年凈虧損達到27億美元,遠遜于2021年334億美元的凈利潤。
亞馬遜將2022年的虧損歸因于其對電動汽車初創公司Rivian的投資。2021年11月,素有“特斯拉殺手”之稱的Rivian成功IPO,上市僅兩天市值就突破1000億美元,超過了福特和通用等一眾老牌車企。作為Rivian的第一大股東,亞馬遜(持股比例17%)在2021年四季度確認了118億美元的稅前估值收益。
2022年則是Rivian的水逆之年。受交付量不及預期、大規模召回等因素影響,2022年全年Rivian股價跌幅高達82%。受此影響,亞馬遜在2022年第四季度投資稅前估值損失達到23億美元,2022年全年損失則達到127億美元。
即便不考慮投資虧損,亞馬遜利潤端表現依舊不佳。2022年全年,亞馬遜實現經營利潤12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249億美元)大幅縮水。這其中,成本的大幅攀升成為公司增收不增利的一個主要原因。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受遠程辦公等需求提振,亞馬遜線上零售、云服務等業務迅速擴張,員工人數也不斷膨脹。此外,為了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體系,亞馬遜加大了自建物流體系的投入力度。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亞馬遜員工人數由79.8萬名增長至160萬名,三年內增幅超過100%。
2022年以來,隨著全球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部分消費回流到線下實體店,亞馬遜線上零售業務營收增長受限,費用率進一步被推高。
受人力成本及物流費用持續攀升影響,亞馬遜營業利潤率已經連續四個季度出現同比下滑。2022年Q1-Q4,亞馬遜營業利潤率分別為3.2%、2.7%、2.0%和1.8%,營業利潤率持續創新低。
為了應對不斷增加的成本壓力,亞馬遜已經在2022年第四季度通過關閉部分商店、削減項目以及凍結招聘等方式控制成本。2023年1月,亞馬遜宣布新一輪裁員,裁員總數將達到1.8萬人,創歷史新高。
在財報中,亞馬遜針對新一年的業績做出展望,第一季度凈銷售額預計達到1210億美元,同比增長區間為4%-8%;經營利潤預計在40億美元以內,這兩項指標均不及市場預期。
受業績不佳拖累,財報公布當天,亞馬遜股價大跌8.43%至103.39美元,市值一天內蒸發971億美元。而在去年11月,亞馬遜市值曾跌至8518億美元,較2021年7月最高點(1.88萬億美元)縮水超過1萬億美元,亞馬遜由此成為史上第一家市值縮水超過1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
云業務光環不再
相比寒氣逼人的四季報業績,亞馬遜云業務增速的放緩似乎更讓人對亞馬遜的未來感到擔憂。
亞馬遜主營業務共分為零售業務和云計算服務兩大類。其中,零售板塊又可細分為線上自營、線下零售(實體店)、第三方商家服務(線上3P賣家傭金與履約費)、會員與訂閱服務及線上廣告等五部分。
從收入占比來看,線上零售、第三方商家服務以及云計算業務屬于亞馬遜的三大核心業務。尤其是高速發展的云計算業務,一直是推動亞馬遜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并為公司貢獻了絕大部分利潤。
2022年,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降速成為全球云計算市場的關鍵詞。根據Gartner最新預測數據,2022年全球公有云服務終端用戶支出預計將從2021年的4019億美元增長至4947億美元,同比增長20.4%,較上一年同期(23.1%)下滑近3個百分點。
在此背景下,亞馬遜云業務增速出現了明顯的放緩跡象。2022年Q1-Q4,亞馬遜云營收增速分別為37%、33%、27%和20%,營收增速持續創出2014年以來新低。此外,第四季度亞馬遜云業務運營利潤為52.05億美元,也低于上年同期的52.93億美元。
除宏觀經濟不景氣之外,行業競爭的加劇也是亞馬遜云服務遭遇逆風的一個重要原因。尤其是來勢洶洶的微軟云,正對亞馬遜云的霸主地位發起前進挑戰。
根據Canalys統計數據,2017年,亞馬遜云在全球IaaS公有云服務市場的份額高達49.4%,微軟云僅為12.7%。自2018年開始,亞馬遜云在IaaS公有云服務市場的份額持續下滑,挑戰者正是微軟Azure。
由于天生缺少軟件基因,亞馬遜云在PaaS、SaaS層弱勢明顯,主要依靠SAP、Salesforce等平臺層合作伙伴補足。而微軟云則憑借在IT領域的深厚沉淀以及軟件層優勢不斷向IaaS層滲透,不斷侵占亞馬遜云的基本盤。
根據Canalys最新數據,2022年四季度,微軟云在全球云基礎設施服務的占比為23%,同比提升1個百分點;亞馬遜云占比則由33%降至32%,雙方差距縮小至9個百分點。
憑借在IaaS、PaaS、SaaS三個領域的全線發力,微軟云業務營收體量已經逼近亞馬遜云。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自然年份),微軟智能云總營收約為798億美元,距離亞馬遜云801億美元的營收規模僅有一步之遙。
就亞馬遜來說,其零售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計算、存儲、網絡資源等資源,發展云計算業務可謂一舉兩得。因此,亞馬遜云發展中并沒有出現過戰略上的失誤。而亞馬遜云之所以在與微軟云的對陣中節節敗退,更多在于其軟件生態和客戶資源的不足。這種因資源、稟賦所造成的能力差異,似乎是一個無解的問題,這也是亞馬遜云的一個長期隱憂。
電商業務四面受敵
“投資阿里巴巴是我犯過最大的錯誤之一,我被它在中國市場上的地位所吸引,但它始終是個零售商,零售在互聯網是個競爭激烈的生意,阿里是互聯網上每一個人的競爭對手,這不是阿里可以輕松搞定的事情。”
芒格對投資阿里巴巴的這一反思,同樣也適用于亞馬遜。
進入到2022年,受通脹加劇、潛在衰退、消費回流到線下實體店等因素影響,亞馬遜線上零售業務持續低迷。2022年Q1-Q2,亞馬遜線上零售業務營收連續兩個季度出現縮水的情形。
受電商業務低迷影響,亞馬遜第三方商家服務、訂閱與廣告增速服務營收增速出現同比下滑。正如CEO安迪·賈西曾在電話會議中所言,“公司業務的關鍵領域都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
此外,隨著競爭的不斷加劇,亞馬遜在全球電商市場的主導地位正在遭到威脅。在美國本土市場,沃爾瑪、Costco等傳統商超正在積極反攻線上。在去年“黑色星期五”圣誕大促中,亞馬遜線上搜索量敗給了沃爾瑪、塔吉特、科爾士,排名僅第四。
根據Insider Intelligence數據,2022年亞馬遜在美國電商市場的份額將從2021年的38%下降至37.8%,歷史上首次同比下滑。與此同時,亞馬遜電商業務商品總價值(GMV)增長率也創下十多年來新低。
由于2022年前兩個季度表現過于低迷,二級市場似乎對亞馬遜零售業務不再抱有期待。從去年第四季度來看,亞馬遜非云業務營收增速出現一定回升,甚至略超出市場預期。
財報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亞馬遜線上零售業務營收為645億美元,同比下降 2%;第三方賣家服務凈銷售額為363.39億美元,同比增長20%;訂閱服務凈銷售額為91.89億美元、同比增長13%;廣告服務營收115.57億美元,同比增長19%;實體店凈銷售額為49.57億美元,同比增長6%;其他業務凈銷售額為12.53億美元,同比增長77%。
不難看出,除線上零售業務之外,亞馬遜非云業務均取得了正增長,尤其是第三方賣家服務、訂閱服務以及廣告服務三個板塊營收增速均保持在兩位數以上的水平。加總計算,四季度亞馬遜零售板塊實現收入1278億美元,同比增長6.8%,比市場預期高出了3.5個百分點。
然而,亞馬遜在線上零售腹背受敵的情況下,采用銷售傭金和廣告提價的方式來提升第三方賣家服務及廣告的收入方式明顯有“涸澤而漁”的嫌疑,也并沒有贏得投資者的認可。
去年黑五前夕,亞馬遜還發布了有關銷售傭金和物流的漲價通知,這讓許多亞馬遜賣家十分不滿。據悉,相當一部分賣家迫于盈利壓力,放棄參與原本該沖刺業績的年底“旺季”。
2022年,亞馬遜的廣告業務年營業額為377.5億美元,同比增長19%。同期,谷歌、Meta以及蘋果廣告業務均出現下滑。然而,這對亞馬遜來說并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持續攀升的廣告費用率已經讓越來越多的第三方賣家苦不堪言。
有分析認為,為了應對銷售增長放緩和成本上升問題,亞馬遜選擇從其在線市場上銷售產品的近200萬家小企業那里榨取更多的錢。根據Marketplace Pulse研究數據,2022年,亞馬遜從每筆銷售中收取的平均費用比例首次超過了50%,“亞馬遜稅”已經成為眾多中小商家難以承受的重負。
在創始人杰夫·貝索斯的帶領下,亞馬遜自1994年創立以來逐漸從一家小型電子商務在線書店發展為集電商、云計算、人工智能、線下實體店于一體的消費和科技巨頭,也是繼蘋果之后,美國第二家市值破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這其中,貝索斯本人所堅守的長期主義、顧客至上等經營理念,對成就亞馬遜的萬億商業帝國居功至偉。
隨著貝索斯的隱退,安迪·賈西成為亞馬遜新的掌舵人。目前看,這位前亞馬遜云業務負責人似乎還沒有找準零售業務的戰略方向,更在意的是眼前的經營業績。業績壓力之下,亞馬遜的萬人大裁員導致內部人心惶惶,一系列向平臺商戶轉嫁壓力的舉措又引發了中小賣家的不滿。此外,2021年的封號風波,更導致眾多中國賣家“逃離亞馬遜”。
“對于這些小企業來說,盈利越來越難,因為他們花在亞馬遜服務上的錢越來越多。亞馬遜可能很想繼續增加費用,因為其處境很艱難,但公司必須達到某種衡?!盡arketplace Pulse首席執行官Juozas Kaziukenas不無擔憂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