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池
打卡“米其林”“黑珍珠”,正在成為成都的一股新潮流。
提到成都,自然離不開“美食”。作為全球美食家的一生必會的饕餮之城,成都“卷”的同時,也為飲食的創新與交流提供了開放的場域。
過去三年,疫情反反復復,堂食開開停停,讓餐飲行業如履薄冰。但成都卻持續吸引到不少餐飲首店“搶灘”,其中不乏“米其林”、“黑珍珠”的西南首店或旗艦店。
同時,本土餐飲也在奮力“摘星”“奪鉆”。

近日發布的“2023黑珍珠餐廳指南”顯示,成都上榜餐廳19家,位居內地前三,涵蓋火鍋、西餐、川菜、融合菜等美食。
“黑珍珠”榜餐廳以烹飪水平、體驗感受、傳承創新為三大評判標準,分為三個鉆級:三鉆餐廳、二鉆餐廳、一鉆餐廳。在榜單Top5城市中,成都是新上榜餐廳增速最快的城市,同比增速高達150%。

去年10月發布的“2023成都米其林指南榜單”,包括1家二星、10家一星、15家必比登推介餐廳和31家米其林推介餐廳登榜。
“米其林”對餐廳設置了近乎嚴苛五項評分標準,美食集設計、科學、美學、創新、體驗。這使得能夠獲得“米其林”的認可,成為幾乎所有餐廳和廚師夢寐以求的榮譽。
不過,“米其林”在成都首次發布的“2022成都米其林指南榜單”,引起了一些爭論。而2023年的榜單延續了去年對川菜和平民餐廳的關注,也沒有帶來驚喜,或多或少展現出在成都“水土不服”的一面。

但一些商業中心仍然會專門招引“有星有鉆”的知名餐廳入駐。以中國華商金融中心為例,這里聚集了20余家“米其林”、“黑珍珠”及全國餐飲名店的西南首店或旗艦店。
當然,贊美總是伴隨著批評。網絡上的探店視頻對成都“米其林”餐廳褒貶不一,也有一些消費者在品嘗過部分“米其林”餐廳后表示,同樣的品牌落地成都后與在其他城市的體驗有一定差距,口味不佳、服務跟不上、價格更加昂貴……不少資深美食愛好者表示,這兩年新開的一些所謂“高端”餐廳,踩坑的幾率實在太高了。
盡管批評聲層出不窮,但并不影響大眾對“米其林”餐廳的關注與熱情。
“米其林”餐廳,為什么這么貴還這么火?
據美團發布的《中國精致餐飲洞察2022》顯示,2021年中國精致餐飲市場規模相比2020年增長接近40%,如今的中國精致餐飲行業已經從萌芽階段進入了大眾接受時期。
而疫情之后的環境,更是加速了精致餐飲在中國的深化與發展。數據顯示,中國精致餐飲市場消費人群中67.7%注重食材的質量,54%在意餐飲內部環境,體現消費者追求悅己的細節和生活品質感受,而餐水搭配更是將精致餐飲的品質體驗進一步極致化。

當精致高端餐飲的消費潛力得以體現,于是各地不斷涌現出審美在線,菜品精妙,價格不菲的高端餐廳。成都作為聞名世界的“美食之都”,自然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精致餐飲品牌來蓉布局。
據安永事務所公布的最新數據表明,57%的常旅客表示,如果一座城市有米其林星級餐廳,他們會愿意待更久時間,且71%的常旅客表示愿意因此增加他們在當地的消費。而“川蜀之味”原本就是成都強勢的城市標簽,“米其林”則能進一步加強這個城市標簽,或許也能吸引到更多游客前來“摘星”。
數據顯示,2022年,成都全市餐飲行業實現餐飲收入1444.6億元。其中,限額以上餐飲收入287.1億元。
另據美團數據顯示,2023年元旦以來,成都餐飲堂食線上訂單量月環比增長超40%。其中,異地游客堂食線上訂單量環比增長超147%,與本地消費一起成為當地餐飲消費回暖的雙引擎。
足以看出成都蘊藏著強大的餐飲消費潛力,這也是成都首店數量常年穩居第一梯隊的重要原因。
從首店能級上看,入駐西南區域各大城市的515家品牌首店中,包含全球首店4家、亞太首店1家、全國首店57家、區域首店(包含西南、華西、中西部、西部地區首店)共計133家、省份首店45家以及城市首店275家。
從首店分布城市與區域來看,憑借優良的營商環境和消費氛圍,許多品牌更傾向于將成都作為“首店首發”城市,因此除首店數量最多以外,成都的首店能級較高,其中區域首店數量超過城市首店,成為成都占比最多的首店能級。

而在年前,不少餐飲在成都開出重磅首店,例如:曾在北京、上海、香港共摘12顆星的“米其林收割機”新榮記,擁有143年歷史的“廣州老字號”陶陶居西南首店,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在國內的首家餐廳“THE HALL會館”等,也再度展現出精致餐飲、品牌首店對于成都的高度認可。
當然,無論什么樣的美食,最終落腳點還是它到底好不好吃、食客的用餐體驗到底好不好?!懊灼淞帧彪m然權威,但是也和其他美食榜單一樣,永遠無法適用于所有人。雖然星級與精致不完全代表味道,但也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讓餐飲品牌得以去思考、去進步。
來源:你好天府
原標題:為何“精致餐飲”首店都青睞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