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昊
新能源行業景氣度高企,鋰電池正極材料龍頭振華新材(688707.SH)凈利潤翻兩倍。
2月25日振華新材發布業績快報,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9.36億元,同比增長152.6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72億元,同比增長208%。公司期末總資產為110.72億元,同比增長59.26%。
振華新材主營業務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提供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領域產品所用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其中,包括中鎳、中高鎳及高鎳在內的多種型號一次顆粒大單晶鎳鈷錳酸鋰三元正極材料(NCM),是公司的核心競爭產品。
振華新材2022年業績大幅增長原因有三:
一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市場快速增長,下游客戶對公司三元正極材料產品需求旺盛,且公司義龍二期2萬噸/年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項目運行投產,產能規模得以有效提升,產銷量同比實現大幅增長。
振華新材是鋰電池單晶正極材料龍頭。2021年單晶正極出貨量市場,公司市占率TOP1,為26%。同時,公司也在不斷擴建產能。
據太平洋證券近期研報,振華新材在建及規劃產能增速居行業前列,已有產能5萬噸,在建及規劃產能為13.2萬噸,為現有產能2.64倍,擴產倍率行業第一,2022年底預計可達到6.2萬噸。遠期規劃的義龍三期10萬噸高鎳產線,確保了公司未來的高鎳產品增量。
二是產能利用率高位運行,規模效應釋放帶動生產制造環節的降本增效。同時前期原材料端的采購布局得當,原材料成本控制有效,有效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振華新材生產經營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三元前驅體、碳酸鋰、氫氧化鋰及四氧化三鈷等直接材料,直接材料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較大。2021年以來,上游原材料鋰資源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屢創新高。
不過原材料漲價的影響已經順利傳導至下游,振華新材盈利能力不降反增。同時公司通過“囤貨”,減少了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增加。2022年三季度,公司賬面存貨高達19.61億元,創下上市以來新高。
三是新產品研發及產業化效果顯著。振華新材表示,高鎳、中高鎳低鈷產品大批量出貨,超高鎳9系三元材料、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市場推廣應用進展順利,已實現十噸級銷售。
太平洋證券指出,振華新材的高鎳8系及超高鎳9系,僅應用于高端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高鎳及超高鎳產品,不僅在保證首次效率、循環穩定性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同時,在能量密度方面實現提升。
盡管業績大幅增長,但振華新材股價卻不盡人意。2022年8月公司股價觸及83.83元/股的新高后便震蕩下行,最新股價為46.44元/股,半年時間跌去約45%。
值得注意的是,振華新材多位股東仍在減持窗口期,將擇機減持。2022年10月公司披露稱,股東國投創業基金、鑫天瑜成長、鑫天瑜六期擬合計減持不超過4%的股份。截至今年1月31日,三位股東已減持2.38%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