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獨角金融 李海霞
編輯|付影
21年前,金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元證券”)含著“金湯匙”誕生:背靠我國最大的機場集團首都機場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首都機場集團”),還與首都機場集團同齡。
雖是“天之驕子”,其“境遇”卻頗為曲折。隨著“一參一控”政策出臺、大股東經營思路的轉變,金元證券股權2次遭首都機場集團出售。此外,陷入雅百特財務造假案也讓其被監管罰沒4000萬元,是金元證券2018年投行業務大半年的營收。
近日任職6年之久的董事長和總經理的雙雙變動,新的領導班子將帶領金元證券走向何處?
01 董事長、總經理雙雙變動
近日,金元證券董事長與總經理雙雙出現變動。王作義不再擔任董事長、董事之位,董事長由原總經理陸濤接任,而總經理之位則由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郭長洲兼任。
1月27日時,金元證券即在官網公示了董監高和分支機構負責人名單。
來源:金元證券官網
王作義此前曾在北京首都機場信息發展有限公司擔任高管,2016年6月,接棒原董事長雷俊,在金元證券擔任董事長近7年時間。在任期間,金元證券總資產規模從2016年的161億元增至2021年的221億元;總資產排名從2018年的73位升至69位。
陸濤是金元證券的“老將”,自2007年8月加入已有15年之久,一直擔任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此外,陸濤進入金元證券時還擔任了金元證券的法人代表,直到2016年,王作義任董事長,法人代表變更為王作義。今年年初,陸濤再次成為金元證券法人代表。
郭長洲也來自大股東方,曾任首都機場集團業務總經理、首都機場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總監等職。2016年進入金元證券任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自2017年至今,郭長洲還擔任了金元證券子公司金元順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金元順安基金”)監事、監事會主席。
一券商從業人員對“第一財經”表示:“通常來說,1月出現高管變動也屬正常。有些可能早就在走流程,有的可能與年終考核有關,有的則可能是因為內部原因。”
02 金元證券20年
金元證券成立于2002年8月,是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由首都機場集團作為核心股東出資成立的綜合類證券公司。
目前,金元證券共有六家股東,大股東首都機場集團持股76.12%,二股東深圳市潤隆樂華投資有限公司持股8.19%。此外,江蘇東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2%、廣州市黃浦龍之泉實業有限公司持股4.71%、海口市創新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3.54%、廈門科華偉業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24%。
在券商行業,金元證券的名氣并不響亮,但自成立以來,金元證券已經連續19年盈利,2021年實現凈利潤3.08億元。
此外,金元證券擁有全牌照,布局了基金、期貨、私募等業務,控股金元順安基金、金元期貨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一家私募投資基金公司——金元資本投資管理(深圳)有限公司。
不過,這樣一家證券公司,卻2次遭首都機場集團出售股權。
首都機場集團隸屬于中國民用航空局,是一家以機場業為核心的跨地域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在原北京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基礎上于2002年成立的。
早年間,首都機場集團走的是多元化發展路線,除了機場相關主業,金融業是布局的重點領域之一,旗下曾擁有保險、券商、基金等多家金融類公司。
彼時,首都機場集團不僅控股金元證券,還曾是如今被方正證券(601901.SH)收到麾下的民族證券的大股東。2008年,證監會對證券行業提出了“一參一控”的監管要求,首都機場集團才不得不忍痛做了取舍,全力扶持金元證券。
券商行業競爭比較激烈,加之首都機場集團經營思路有了改變,從多元化經營轉變為聚焦主業,這兩年來,首都機場集團陸續剝離房地產、類金融等業務,其中包括金元證券。
2019年3月,航投集團有限公司(主營資管與私募業務)共35%股權被掛牌轉讓,轉讓方之一便是首都機場集團。當時,曾有首都機場集團相關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表示,此舉按照監管要求和國企改革要求,公司現在定位為機場管理集團,正處置非主營業務,出清參股的類金融企業股權。
2019年12月,首都機場集團在北京產權交易所轉讓其所持76.12%金元證券股份,需一次性支付98.41億元,包括保證金20億元。
此次轉讓未果后,2021年2月20日,首都機場集團二度清倉金元證券30.68億股股份,還借力北交所、上海、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廣泛尋求“買家”。
不過,截至目前,金元證券股權并未成功轉讓。
據《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受讓50%以上股份的受讓方,其總資產不低于500億元,凈資產不低于200億元,核心主業突出,主營業務最近五年持續盈利。同時,受讓方還需要遵守證券公司“一參一控”的監管要求。
近百億交易款、以及監管要求下,符合這樣條件的公司恐怕并不多見。
此外,金元證券還陷入雅百特(現名雅博股份,股票代碼002323.SZ)財務造假案中。
通過虛構項目,2015年到2016年上半年,雅百特虛增營收5.8億元。2017年,雅百特財務造假案被證監會調查,金元證券作為其財務顧問一同被罰。
2019年8月,證監會發布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沒收金元證券持續督導業務收入1000萬元,并處以3000萬元罰款,合計罰沒4000萬元。金元證券2018年度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內含財務顧問業務收入)僅為6833萬元。被罰沒4000萬,相當于該業務2018年大半年的收入。
雅百特曾于2020年12月發布公告稱,因公司財務造假案被投資者起訴,共計新增約702起訴訟,金元證券約在其中651起糾紛中是被告,涉案金額近5000萬元。
2021年1月,部分投資者收到判決書,法院判中介機構承擔連帶責任,金元證券、眾華會計師事務所對雅百特的賠償義務承擔連帶責任。
2021年,金元證券凈利潤為3.08億元,若賠償金額以5000萬元計算,則金元證券因雅百特案產生的損失占整年凈利潤的16%。
03 新官上任,IPO之路何時重啟?
作為資本市場的一員,成立后連年盈利的金元證券曾謀求上市。
早在2006年時,有媒體報道“金元證券正積極謀求公開上市”。彼時,金元證券董事長表示,下一步金元證券將以上市作為新目標。
金元證券副總裁王鴻武在接受記采訪時也不否認上市的可能性。他同時表示,公司實現股本擴張和股東結構多元化并非只有IPO一條路。
2008年,時任金元證券總裁陸濤曾表示,“長遠看來,我們也要開展直接投資等創新業務,目前公司有一個穩健經營的管理團隊和優秀的員工隊伍,但受資本金規模較小的制約,發展速度還不夠快。我們也在考慮通過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更好更快地發展壯大,更好地抵御市場風險。”
2017年時,金元證券欲先募集30億,補充營運資金,擴大業務規模,但因股東資質問題未能拿到監管的“通行證”。
經歷大股東出售股權、陷入雅百特財務造假風波的金元證券,截至目前還未敲開資本市場的大門。
2022年是金元證券成立20周年,時任總經理陸濤在慶祝大會上表示,20年來,金元證券經歷了初創發展階段、快速發展階段和穩健進取階段,完成了多輪增資擴股、股份制改造、混合所有制改革,收入來源逐步多元化,控股的子公司收入和利潤水平不斷提高。由資本較少、業務單一、抗風險能力較弱的證券公司,成長為一個初具規模、持續贏利、規范運營、業務牌照齊全的綜合性證券控股集團。
2023年,一路陪伴金元證券15年,晉升為董事長的陸濤,將帶領金元證券走向何處?IPO之路是否重啟?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