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在亞洲家族辦公室和財富管理中心的爭奪戰中,香港近來尤見發力。
2月22日,香港最新財政預算案出臺。在“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一節中,提出投資1億元吸引家族辦公室、成立督導小組、培訓相關資產管理人員等措施。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計劃將香港打造為家族辦公室樞紐:“將在未來三年向投資推廣署提供1億元,吸引更多家族辦公室來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已成立督導小組,重點項目包括于3月底舉辦‘裕澤香江’高峰論壇。”
作為亞洲財富管理中心之一,香港一早“嗅到”家族辦公室的行業機遇和潛在利益,近年來陸續出臺政策降低門檻——這不僅是資金的爭奪,更是營商環境的較量。
投資1億元發展家族辦公室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高凈值人群的財富規模和數量持續上升,其需求從個人財富保值增值,逐漸擴散到分散資金風險、跨境資產配置、財富傳承等方面。
在此背景下,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誕生了。
家族辦公室是指為富裕家族提供資產管理的專業機構,職能包括專業投資管理服務、繼承和遺產規劃、慈善事業、法律和會計服務等,可分為單一家族辦公室(Single Family Office,“SFO”)與聯合家族辦公室(Multi Family Office,“MFO”)。前者為單一家族服務,后者為兩個及以上家族服務。
香港特區立法會引述投行瑞銀的數據稱,2017至2019年,亞洲SFO數量達到1314個,大幅增長44%;每個家族辦公室平均資產規模估計約6億美元(約47億港元),成為亞洲區內金融機構爭奪的目標客戶。
資產及財富管理業是香港金融業的重要一環,2021年在港管理的資產規模超過35萬億元,從業員總數達5.4萬人。
家族辦公室作為該領域的重要增長極,陳茂波早前在網志中就表示,推動家族辦公室發展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因其有助豐富香港資金池,為金融業和其他業界創造更多商機。
而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家族辦公室在促進就業、投資交易、專業服務和消費,以及推動律所、投行等機構的發展上有巨大的作用,對于國家和地區發展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最新的財政預算案提出,將投資1億元吸引家族辦公室落戶,這也配合了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首份《施政報告》,后者曾提出2025年底前推動不少于200間家族辦公室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的目標。
陳茂波強調,將推動一系列措施提升香港作為亞洲區內資產及財富管理樞紐的地位。外匯基金方面,增設了專門配置予本地另類基金經理的組合,投放于較小規模的基金公司;將優化資產及財富管理業的規管措施及稅務安排,例如簡化高端或超高凈資產值個人客戶的披露流程。
近年來,香港在發展家族辦公室上動作頻頻。2021年4月,推出單一家族辦公室的稅收優惠政策,為在港營運的合格有限合伙基金所分發的附帶權益(投資回報抽成)提供稅務寬減;同年6月,香港投資推廣署旗下成立Family Office HK專責團隊,為當地營運的家族辦公室提供一站式免費咨詢服務。
2022年10月,香港投資推廣署派出專員出訪中東,宣傳推廣香港家族辦公室,并計劃赴東南亞、歐洲、中國內地。
按照計劃,Family Office HK專責團隊將在今年舉辦60場活動,包括本地、內地和海外的峰會、研討會等,重點介紹香港家族辦公室的樞紐競爭力和地位。
香港、新加坡的家辦爭奪戰
作為財富管理的最高形態,家族辦公室領域的競爭,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營商環境最高層次的競爭。
而在亞洲,這一競爭在兩大財富管理中心——香港和新加坡之間尤為白熱化。
亞洲最大的跨境私人財富管理中心及第二大私募股權市場、完善的銀行中心和簡單低稅的環境、國際資產管理中心,都是香港領先發展家族辦公室的優勢。
但近三年來形勢發生了變化。由于入境檢疫、國際旅行受限等因素,香港對高凈值人士的吸引力與更早放松管控的新加坡相比受到一定負面影響。
據新加坡發展局統計,2020-2021年間,新加坡SFO數量從400家增加至700家;截至2022年4月,已超過800家。
隨著家辦數量的快速增長,新加坡金融監管局于2022年4月推出相關規定,提高稅務津貼計劃下設立家族辦公室的門檻,例如最低資產管理規模為1000萬且需在兩年內提升至2000萬。
與此同時,香港則不斷“松綁”。2022年12月,港府向立法會提出法例修訂,為單一家族辦公室在香港管理的合資格“家族投資控權工具”豁免利得稅;在立法會通過建議后,相關寬減將適用于2022年4月或之后起計的任何課稅年度。
另一個優勢在于,與新加坡相比,香港更靠近內地市場,后者是亞洲第一大私募股權市場。無論是新經濟發展還是獨角獸企業數目,都具備亞洲其他市場所沒有的優勢。
截至2022年底,深圳各類財富管理機構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26.6萬億元人民幣,占全國約五分之一。
今年1月,深圳發布的《關于加快建設深圳國際財富管理中心的意見》亦指出,支持符合條件的香港家族辦公室,在深圳注冊成立專業機構申請金融產品銷售、基金投資顧問等業務牌照,或申請登記為私募基金管理人,合法依規拓展內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