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實習記者 馮平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2023年2月24日,公安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依法嚴厲打擊涉野生動物犯罪等情況。公安部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局局長呂武欽介紹,公安機關將開展“昆侖2023”專項行動,重點打擊非法引進、釋放、丟棄外來入侵物種等多種犯罪活動。
呂武欽介紹,2月21日,公安部召開視頻會議,專題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昆侖2023”專項行動,要求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持續保持對相關領域突出違法犯罪的高壓震懾態勢。
2023年專項行動打擊重點包括聚焦食品安全,持續深化打擊非法添加、超標殘留、病死畜禽肉制品、假牛羊肉以及農村、校園和網上制售假劣食品犯罪,深入開展煙草、農資打假行動,保持對生產銷售假藥劣藥、妨害藥品管理以及制售假劣醫美產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等犯罪的高壓震懾態勢,切實保障群眾醫療用藥安全,全力服務疫情防控大局。
此外,公安機關將依法嚴打超標排放大氣污染物、非法處置固廢危廢等污染環境犯罪以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污染環境犯罪,堅決守護好藍天、碧水、凈土。聚焦野生動物保護,依法嚴打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和以食用為目的非法獵捕、收購、運輸、出售陸生野生動物犯罪以及非法狩獵、非法捕撈等犯罪,努力維護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聚焦生態安全和生物安全,依法嚴厲打擊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盜伐濫伐林木,破壞自然保護地、非法占用農用地、非法采礦采砂、私挖盜采黑土以及非法引進、釋放、丟棄外來入侵物種等犯罪活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呂武欽表示。
外來入侵物種是指傳入定殖并對生態系統、生境、物種帶來威脅或者危害,影響我國生態環境,損害農林牧漁業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的外來物種。
2022年11月,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安全”重點專項專家組成員、全國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專家組副組長萬方浩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表示,我國生物入侵發生態勢非常嚴峻,已確證的外來入侵物種達660余種。國家正在進行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將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摸清外來入侵物種的種類數量、分布范圍、危害程度等情況,為進一步完善我國外來入侵物種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生物安全保障體系及協調指揮體系做好鋪墊。
此前,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第四十三條專門規定了“非法引進、釋放、丟棄外來入侵物種罪”,明確違反國家規定,非法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入侵物種,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的生物安全法則規定:未經批準,擅自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責令限期捕回、找回釋放或者丟棄的外來物種,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界面新聞查詢中國裁判文書網和媒體公開報道,尚未發現適用“非法引進、釋放、丟棄外來入侵物種罪”宣判的相關案件。不過,近期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宣判了全國首例非法投放外來物種民事公益訴訟案,判決被告徐某承擔因其非法投放外來物種革胡子鲇所造成的生態資源損失3萬元、服務功能損失5000元、事務性費用1.8萬元、懲罰性賠償5000元。魚販也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據檢方介紹,徐某等人的行為發生在刑法修正案(十一)生效之前,不適用新增設的“非法引進、釋放、丟棄外來入侵物種罪”,但因其行為危害生態安全,故以公益訴訟辦理該案。
另外一起案例發生在2022年9月,廣西百色一男子為祈福買了6斤“清道夫”在當地澄碧河水域放生。公安機關介入后,該男子被執法部門查獲,承諾聯系專業公司回捕已放生的魚類,最后還被罰款2.8萬元。
界面新聞注意到,日前發布的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嚴厲打擊非法引入外來物種行為,實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種防控攻堅行動,加強“異寵”交易與放生規范管理”。
呂武欽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0年以來,公安部在全國范圍部署開展為期3年的依法嚴厲打擊涉野生動物犯罪專項行動。專項行動中,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非法獵捕、收購、運輸、出售陸生野生動物,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非法狩獵、非法捕撈等涉野生動物突出犯罪。公安部先后45批次對涉野生動物重大案件掛牌督辦,150起大要案件全部告破。
2020年至2022年,全國公安機關共偵辦涉野生動物刑事案件7萬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9萬余人,收繳野生動物137萬頭(只、條)、野生動物制品18萬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