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洺瑞 張熹瓏
近日,有多名消費者在網上發文稱,自己在廣州粵寶寶馬4S店購車的過程中遭到了欺詐。
數位車主表示,自己在付完購車款后多日仍無法提車,另有在該展廳參與二手車置換交易的車主稱,在簽訂舊車收購合同與新車訂購協議并付清相關款項后,置換新車同樣遲遲無法到位。
這些苦苦等車的消費者們共同點為都是在該展廳一名叫張偉的銷售人員引導下簽署了購車合同。在數月等待后,上述車主被告知,張偉通過偽造公章等手段,繞開4S店與他們私下簽訂了購車合同,而張偉也在將相關款項揮霍一空后選擇了自首。
車主鄭先生向界面新聞表示,自己于去年7月在該4S店購買了一輛寶馬3系轎車,然而在三個月后張偉與他取得了聯系,聲稱店內有優惠活動,加價4萬元就可以換購一輛寶馬525Li轎車。隨后,雙方于去年10月底簽訂了購車協議,在張偉的引導下,他前往4S店內付清了尾款,將舊車一并留下交由4S店處理。

據鄭先生描述,在付款時張偉要求分三次轉賬,其中5000元轉入了4S店的對公賬號,1萬元作為定金轉給了張偉的私人賬號,剩下2.5萬元則流入了另一個私人戶頭,據張偉解釋稱該賬戶持有人負責為新車上牌,隨后鄭先生也拿到了新車的臨時牌號。

去年11月,鄭先生接到通知來店內提車,但到店后卻被告知車輛存在故障,需要重新更換后才能交付,隨后就再也沒收到任何消息。直到去年12月鄭先生才被告知,張偉與他們簽訂的是假合同,不僅無法按時交車,拿去置換的3系也不知所蹤。
據了解,共有13份購車協議涉及造假,車主累計損失超過400萬元。從鄭先生處獲悉,他的一位朋友在該店置換X7同樣遭遇詐騙,損失超過100萬元,為了給另一位受害者提供舊車抵扣收據,張偉還偽造了財務章,為其開具內部劃賬單。

在得知無法提車后,車主們紛紛來到展廳要求賠償,但4S店卻向車主表示,購車合同上蓋的并不是公司真正的印章,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無法據此退錢或提車。
此外,涉事4S店還表示,對于車主的經濟損失該店也無法負責。鄭先生稱,在事發后的協商過程中,店內工作人員表示并不知道相關資金去向,車主的損失應該由公安機關負責追回。“現在張偉的名下根本沒有錢,車輛定位顯示被置換的舊車出現在了外地,大概率已經被轉賣,我現在算是錢車兩空。”
絕大部分車主認為,張偉是廣東粵寶的員工,所有的協議與合同都是在店內簽訂的,即使4S店并不知情也存在監管責任,需要拿出真心誠意的解決方案。“最讓我們無法接受的是4S店的態度,從頭到尾對面一直都不想負任何責任。”鄭先生向界面新聞表示。
有法律界人士認為,盡管銷售人員以賣車為由騙取消費者購車款屬個人行為,但其行為代表了4S店,構成表見代理,涉事4S店應當先承擔繼續履行與消費者之間的相關合同的民事責任,再向銷售人員進行追償。
由于賠償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部分車主選擇于近日在4S店拉橫幅進行維權。鄭先生告訴界面新聞,受迫于壓力,今年2月初,該4S店再次與被騙車主進行了協商,并稱可以負擔10%左右的經濟損失,然而卻沒能得到車主接受。鄭先生表示,10%的賠償太少,維權車主的訴求是按合同交車或全額退款。
2月23日,界面新聞實地探訪了廣州粵寶寶馬4S店,當天下午展廳正常營業,店內有多組顧客正在看車,門口亦沒有出現公開報道中拉橫幅的情況。
一名保安向界面新聞表示,拉橫幅的事情是在12月份跟1月份,“但是都解決了,公司跟客戶商量好了。”

4S店主管李先生向界面新聞表示,店里也是在張偉自首后才知道了購車合同存在作假,對于相關資金去向更是無從得知,十三張訂單中只有兩筆資金進入了公司賬戶,“目前我們只清楚,派出所給到我們的涉案金額是200多萬元。”
此外李先生還表示,對于第一起被騙合同從幾月開始,公司也不甚了解,“因為這些合同涉及偽造,我們也不能給一個確切的答案。”
李先生提及,在去年12月份派出所告知后,展廳才開始跟客戶對接,客戶也是陸續在派出所做完筆錄或了解情況后才前往店內協商。“在了解情況后一方面我們積極配合公安機關調查,另一方面則在全力配合顧客處理相關問題,公司也愿意提供法律與訴訟方面的支持。”
關于賠償計劃協商李先生表示,所謂的賠償要等法院進行責任判定,如果涉及相關責任公司會立即執行。對此前提到的10%賠償,他解釋稱這是客戶單方面的解讀而非公司原意,“我們溝通時提到,如果客戶有法律訴訟的需求,我們會根據律師協會收費標準提供費用的支持,但是客戶理解成了賠償。”
而對于最關鍵的置換寶馬車的下落,李先生則表示,整個過程公司也是從公安機關了解相關信息,“具體車的去向和細節我們都不太清楚。”
針對維權消費者指出的監管失責,李先生解釋稱公司內部設有監察系統,但如果相關人員刻意繞開公司與消費者接觸,公司也很難發現。
此外,李先生還向界面新聞介紹了事件的最新進展,目前張偉已被取保候審,正在與車主協商和解,將由他本人對受損資金進行賠償,打入公司賬戶的資金也會陸續退回。

不過,多數車主并不相信粵寶寶馬4S店對于張偉的行為不知情。
鄭先生向界面新聞表示,最早一位被騙的購車車主截至李偉自首已過去整整8個月,在此期間該車主曾多次向店內催促提車,“我們基本都不相信一個人能把十多個訂單瞞上好幾個月,拖了這么多沒交的車4S店也不可能沒發現。”
據公開報道顯示,2017年,海南三亞的粵寶4S汽車銷售店中,某銷售人員就曾利用其私設的POS機盜刷客戶購車款,卷走200多萬元后潛逃,導致十余位車主錢車兩空。據天眼查顯示,該4S店與廣州粵寶寶馬4S店法定代表人均為江思祖。
時隔近六年后再次出現車主被騙事件,至少可以說明一件事——這家經銷商在長達幾年的時間內,大概率并未對可能存在漏洞的監管系統進行修補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