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鄭永剛的“遺產”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鄭永剛的“遺產”

鄭永剛轉型新能源方法論。

文|車百智庫

2月10日,杉杉集團創始人鄭永剛去世。

他曾被稱為比亞迪和寧德時代背后的大佬,成功將杉杉從服裝產業轉型為鋰電池供應鏈龍頭企業,在鋰電池材料(如人造石墨等負極材料)行業擁有較高地位。2022年,比亞迪和寧德時代雙雙入股杉杉鋰電。

他曾在采訪中表示過, “如果我鄭永剛的生命周期結束了,但杉杉企業還在,就是成功。”如今看來,他是成功的,杉杉發展得很好。

杉杉2021年實現營收206.99億元,同比增長151.94%;歸母凈利潤33.40億元,同比增長2320%。作為中國人造石墨負極的元老級企業,杉杉2022年負極材料出貨量突破20萬噸,同比增幅100%,全球占比16%,其中的人造石墨負極材料出貨量蟬聯榜首。

杉杉2022年負極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二,僅次于深圳貝特瑞 圖源:ICC鑫欏資訊

杉杉本是一家服裝企業,曾是“服裝第一股”。在上世紀90年代,杉杉在西服市場的品牌市占率曾高達40%,鄭永剛當時的稱謂是“服裝大王”。而從勞動密集型的服裝行業,轉型到鋰電池負極材料的新能源高科技行業,杉杉成功地進行了一次跨界。

與同時代的其他企業多元化轉型相比,杉杉的這種轉型,選擇與主業完全無關,且需巨額資金投入、技術和應用場景都非常不成熟的新能源行業,堪稱難度最大,風險系數最高。

與之對比,2003年,比亞迪從電池生產轉型汽車制造,就引發各投資機構看空,紛紛拋售,股價一天的跌幅就超過21%。鄭永剛的這番轉型,更加被不看好。曾有人言,杉杉轉型,稍有不慎,就得變成經典失敗案例,寫進商學院教材。

車百智庫認為,杉杉能夠轉型成功,且一舉獲得行業龍頭地位,一定是做對了什么呢?杉杉轉型的操盤手鄭永剛,給準備跨界進入新能源行業的其他“后來人”,留下了哪些寶貴經驗,需要得到總結與傳承。

本文圍繞鄭永剛轉型鋰電池負極材料的過程,試圖回答三個方面的問題:

1、杉杉跨界轉型新能源產業的過程是怎樣的?

2、杉杉轉型成功的方法論是什么?

3、杉杉的轉型故事,給如今轉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企業帶來什么啟發?

一、轉型

鄭永剛是浙江寧波人,但18歲高中畢業后,就入伍去了祖國東北。1989年,鄭永轉業后,主動請纓接手虧損嚴重、資不抵債的寧波甬港服裝廠,也就是如今的杉杉控股集團的發源之地,開啟了經商生涯。

他的自我評價是“有東北人的豪爽、軍人的雷厲風行,又有浙商對商業的敏感和精明”。事實證明,浙江長大,在東北生活、參軍的這些經歷,對其以后的經商生涯影響巨大。

在甬港服裝廠,他就憑不服輸且膽大的個性,一手打造出了拳頭產品——杉杉西服。而且,和很多專注于制造業的企業家不同,在很早的時候,他就關注資本市場,并且在1996年,親手將杉杉推上A股市場,成為了“服裝第一股”。

這時候的杉杉,發展如日中天,在西服市場,杉杉的品牌市占率曾高達40%,鄭永剛被稱為 “服裝大王”,但他當時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其憂患的理論依據是產業生命周期理論。

按照該理論,任何產業都要經歷一個由成長到衰退的演變過程,包括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在不同時期,企業需要用不同的戰略來應對。

圖源:《領袖的生命周期》

鄭永剛認為,當時中國服裝品牌雖火,但是,即將走完它的成熟期,進入衰退期。他當時敏銳地嗅到了危機:日后一旦國內市場放開,西方服裝品牌就會快速進入,中國服裝品牌自然會形成一個梯隊式品牌市場。那么,杉杉西服想一直獨領風騷,長期成為“國服”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因此,他要在國產服裝行業行情好的時候,準備進入下一個產業的周期。他表示,要“找到下一個具有爆發性增長空間的產業”,以便國產品牌服裝這種 “舊的產業衰退,新的產業就已經起來了。”

抱著這個目的,鄭永剛走出寧波。“我們來到上海,尋求到底轉型做什么。我們專門找了很多專家學者,連續不斷地開一些諸葛亮會、務虛研討會。”鄭永剛回憶說,最后,公司設定了兩個大的戰略方向。“第一個方向,就是新能源新材料有未來;另外一個,就是大健康有未來。”鄭永剛選擇的是前者。

1999年,即寧德時代的創始人曾毓群創辦自己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時候,鄭永剛也開始了新能源行業創業。

鄭永剛回憶,“1999年的3月份,一個關于鋰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發信息吸引了我,這是鞍山熱能院碳素研究所的一個‘863’課題,國家給了這個中國唯一的碳素研究所一筆經費做研究,而這個研究所也正在尋找產業化的出路。鋰電池負極材料實際上就是從焦炭中提煉出來的。我們就投資了8000萬元在這個課題上,從此,我們第二個產業就開始了。”

1999年,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杉杉科技”)成立,是國內第一家專業從事鋰電池負極材料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

二、堅持

鄭永剛當時的跨界轉型,是不被看好的。

作為對比,2003年,比亞迪從電池生產轉型汽車制造,如今看來,跨度不算不大,但是,當時依然被各投資機構看空,股票遭拋售,股價一天跌幅超過21%。短短幾天時間,市值蒸發超60%。

相較于比亞迪的轉型,杉杉的轉型更被不看好,鄭永剛說:“我進入鋰電材料行業時,10個人里有11個說我瘋了”。曾有人言,杉杉轉型,稍有不慎,就得變成經典失敗案例,寫進商學院教材。杉杉當時股價,也對此做出了反應。在1999年的時候,杉杉的股價大幅下跌,可猜測當時拋售的人不會少。

杉杉1999年的股價大幅下跌 截圖于雪球

杉杉科技虧損了整整八年,不過鄭永剛硬是堅持下來了。在1999年,乃至此后的十年里,國內的新能源產業的前景,都不像如今這樣明晰,鄭永剛是靠什么堅持下來的?

按照鄭永剛的說法是,“我當時覺得這個‘新技術’、‘新能源’在未來中國將會很有前景。” 從另一個角度看,當過兵的鄭永剛是有家國情懷的,他當初之所以選擇新能源賽道,其實是站在國家產業發展的格局上思考的。

當時正處國家的“九五”計劃期間,能源結構性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石油供不應求的問題最為突出,我國的能源戰略規劃轉向能源環境與效率、清潔可再生能源發展及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定,節能提效被提到更加重要位置。他因此相信處于新能源賽道的鋰電池,一定會熱起來的,而負極材料一定會成為風口。

何時成為風口?還得從“產業生命周期”中找答案。鄭永剛認為,鋰電池負極材料產業也是有周期的,他作為先行者,必然要經歷孵化、爬坡的階段,才會到達頂峰。不過,這個時間比較長,他預測大概有20年。

他堅持下來了,不到20年,就等到了智能手機,尤其是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鋰電池需求大增,相關材料的需求也跟著增大,而作為先行者的杉杉,因為競爭者不多,所以享受到了這個周期的很多紅利。

如今,作為中國人造石墨負極的元老級企業,杉杉2022年負極出貨量突破20萬噸,同比增幅100%,全球占比16%,其中的人造石墨負極材料出貨量蟬聯榜首。

杉杉并未止步于鋰電池負極材料起步,先后進入鋰電池正極材料、電解液領域,在鋰電池材料領域做到了世界領先,還在偏光片行業做到了較高的市占率。

三、方法論

鄭永剛能看到鋰電池負極材料的未來潛力,是高明的,但是,這并不表示他當時就一定有能力享受到紅利。他作為外行,是如何在幾乎沒人看好的情況下,將鋰電池負極材料這個高科技產品研發出來,且順利商業化,做到了世界領先

如果概括鄭永剛的做法,只有兩個字,那就是“不管”。他相信,無需他去干涉,只要找到特別專業的優秀人才,就能夠做好。

1999年,在鋰電池負極材料研發時,鄭永剛當時做的事情,是把鞍山熱能院碳素研究所課題組的研究人員,以及他們的老婆孩子都請到上海,為他們在浦東安家,給他們老婆找工作,給他們孩子找學校,創造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然后,就靜候佳音,期間并不干涉。

正是靠著“不管”,杉杉的鋰電池正極負極材料產業做得風生水起。2001年,杉杉科技CMS項目一期正式投產,開啟鋰電負極材料產業新紀元。2002年12月,杉杉科技年產800噸鋰離子負極材料項目工程建設正式啟動,該項目被列入國家高科技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此后,面對智能手機,以及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對鋰電池的需求不斷擴大,杉杉因為進入得早,且商業化做得好,很快就成為鋰電池材料,尤其是負極材料的領先企業,客戶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等行業龍頭。

2022年,杉杉負極材料出貨量突破20萬噸,同比增幅100%,全球占比16%,其中的人造石墨負極材料出貨量蟬聯榜首。就連比亞迪和寧德時代,也在2022年雙雙入股杉杉鋰電。

杉杉在鋰電池材料領域的發展歷程 圖源:信達證券

作為一個企業家,對自己投資創辦的企業,一般很難做到“不管”的。就連強大如阿里,收購、投資一家企業后,都會忍不住大加干涉。

譬如,阿里收購考拉后,首先派駐的就是HR,迅速梳理哪些人能用,哪些人不能用,然后大范圍換人。據晚點LatePost,僅過去4個月,考拉管理層仍在原職的,僅剩兩位。考拉新管理層又不斷干涉考拉此前的發展戰略。此番“折騰”,結果就是,考拉作為一個獨立的品牌,目前幾乎不存在了。

鄭永剛之所以能忍住不干涉鋰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是因為其金融家的定位。在實業家身份之外,鄭永剛最大、也是最后的夢想,是“成為一個金融家”。鄭永剛轉型鋰電池負極材料產業的所作所為,更像是一個財務投資者,與騰訊的做法十分相似。

騰訊財務投資范圍很廣,京東、美團、快手、拼多多、滴滴、知乎等,都接受過騰訊的投資。但是,騰訊基本不干預被投公司創始人或管理人員的戰略部署,只是默默地給予支持。在京東,騰訊一度是第一大股東,但京東依然是劉強東“說了算”,騰訊只是靜靜在背后幫其“引流”。

鄭永剛的下半生都在資本市場縱橫捭闔,他一手締造了有名的 “杉杉系”,控股參股多家上市公司。但是,他一直堅守“不管”的原則,對杉杉控股的一些公司,他甚至不去視察。他覺得,自己去視察,會給公司管理者帶來接待的麻煩,而這些被浪費的時間用來經營企業,則更劃算。

四、啟發

分析杉杉轉型新能源龍頭企業的歷程,是為紀念掌舵者鄭永剛,更是為了學習其轉型新能源產業的方法論,為目前準備轉型到新能源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企業和企業家,提供參考。

如今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十分火爆,成為了眾所周知的風口。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了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火爆,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數據顯示,一輛車有1000多個總成零部件,來自200多個一級供應商(Tier 1)。汽車制造業每增值1元,可拉動上下游關聯產業增值2.64元。

汽車制造對其他行業的完全消耗系數,數據來源:國家統計2020年中國投入產出表 圖源:中泰證券研究所

面對如此大的機遇,很多企業都想進入該產業,蜂擁而入。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達60.58萬家,而且,近幾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注冊量不斷增加。

具體來看,2020年,我國新增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7.52萬家,同比增長83.37%。2021年新增17.06萬家,同比增長126.90%。2022年新增23.94萬家,同比增長40.34%。

于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來看,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蜂擁而入并不是壞事。因為目前階段是試錯的過程,有那么多的創新者、投資者愿意拿自己的真金白銀來參與試錯,帶來的結果就是縮短試錯的過程,對產業的發展是大有好處的。

但這對于進入新能源汽車賽道的企業來說,結果并不是很好的。因為蜂擁而入的下一步,就是大浪淘沙,即大部分進入賽道的企業,最終都會走向失敗。2016年以來新建的蘇州前途、淮安敏安等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產能利用率低于5%,發展得很不好;而像賽麟、拜騰、博郡、漢騰這些新能源汽車項目,基本上都已經爛尾了。

賽麟汽車前董事長王曉麟,本是華爾街律師,于汽車產業是外行,靠著購買來的美國賽麟汽車的所有知識產權和科技授權,就開始造車,如今不僅項目爛尾,其人也“遠走他鄉”。恒大的許家印,本是地產商,也轉型新能源造車,企圖通過“買買買”,實現彎道超車,但恒大汽車公告稱,截至2022年底,僅僅交付324輛恒馳5。

在國外造車的賈躍亭,于2007年在樂視時就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但至今仍未量產。不過,在他卸任CEO后,法拉第未來(FF)在長期從事汽車制造工作的新CEO陳雪峰主導下,已牽手湖北黃岡,有了量產的可能。

展望2023年,由于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總產量已經很大,電動汽車增長率,將從接近100%降到30%-40%;動力電池增長率,大概會從150%下降一半左右。依產業生命周期理論,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還在成長期,處于爬坡的階段,雖進入的企業不斷增多,但新進入的企業依然有享受到發展紅利的可能。

車百智庫建議,對于準備進入新能源汽車賽道的企業來說,與其直接下場操辦,不如像鄭永剛一樣,做一個單純的財務投資者,堅守“不管”原則,放手讓專業的人干專業事,反而更有可能獲利。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專家媒體交流會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表示:“因為你不懂汽車,你也不會管理汽車企業,你無非就是手里有點錢,你看的準不準很難說,不能做第一大股東,最好你搞風險投資也不要做領投,而做跟投,這樣可以規避這些風險。”

這番話雖是對一些地方政府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建議,但對于一些有志于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企業和企業家來說,更是肺腑之言。

【全文參考】

[1]《領袖的生命周期》,安德魯·沃德,經濟管理出版社

[2]《負極材料開創者,量利雙增可期—杉杉股份(600884)系列深度報告》,信達證券

[3]《杉杉鄭永剛:從來不想衰落的事 我就琢磨成長》,長江雜志

[4]《逝者鄭永剛丨轉型戰略家和未盡的事業》,浙江日報

[5]《回顧鄭永剛生平:浙商的果敢帶動企業兩次成功轉型》,每日經濟新聞

本文部分數據和觀點來源于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專家媒體交流會。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杉杉股份

2.6k
  • 杉杉股份今日大宗交易溢價成交1700萬股,成交額1.33億元
  • 今日A股共64只個股發生大宗交易,銳捷網絡、杉杉股份、中國移動成交額居前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鄭永剛的“遺產”

鄭永剛轉型新能源方法論。

文|車百智庫

2月10日,杉杉集團創始人鄭永剛去世。

他曾被稱為比亞迪和寧德時代背后的大佬,成功將杉杉從服裝產業轉型為鋰電池供應鏈龍頭企業,在鋰電池材料(如人造石墨等負極材料)行業擁有較高地位。2022年,比亞迪和寧德時代雙雙入股杉杉鋰電。

他曾在采訪中表示過, “如果我鄭永剛的生命周期結束了,但杉杉企業還在,就是成功。”如今看來,他是成功的,杉杉發展得很好。

杉杉2021年實現營收206.99億元,同比增長151.94%;歸母凈利潤33.40億元,同比增長2320%。作為中國人造石墨負極的元老級企業,杉杉2022年負極材料出貨量突破20萬噸,同比增幅100%,全球占比16%,其中的人造石墨負極材料出貨量蟬聯榜首。

杉杉2022年負極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二,僅次于深圳貝特瑞 圖源:ICC鑫欏資訊

杉杉本是一家服裝企業,曾是“服裝第一股”。在上世紀90年代,杉杉在西服市場的品牌市占率曾高達40%,鄭永剛當時的稱謂是“服裝大王”。而從勞動密集型的服裝行業,轉型到鋰電池負極材料的新能源高科技行業,杉杉成功地進行了一次跨界。

與同時代的其他企業多元化轉型相比,杉杉的這種轉型,選擇與主業完全無關,且需巨額資金投入、技術和應用場景都非常不成熟的新能源行業,堪稱難度最大,風險系數最高。

與之對比,2003年,比亞迪從電池生產轉型汽車制造,就引發各投資機構看空,紛紛拋售,股價一天的跌幅就超過21%。鄭永剛的這番轉型,更加被不看好。曾有人言,杉杉轉型,稍有不慎,就得變成經典失敗案例,寫進商學院教材。

車百智庫認為,杉杉能夠轉型成功,且一舉獲得行業龍頭地位,一定是做對了什么呢?杉杉轉型的操盤手鄭永剛,給準備跨界進入新能源行業的其他“后來人”,留下了哪些寶貴經驗,需要得到總結與傳承。

本文圍繞鄭永剛轉型鋰電池負極材料的過程,試圖回答三個方面的問題:

1、杉杉跨界轉型新能源產業的過程是怎樣的?

2、杉杉轉型成功的方法論是什么?

3、杉杉的轉型故事,給如今轉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企業帶來什么啟發?

一、轉型

鄭永剛是浙江寧波人,但18歲高中畢業后,就入伍去了祖國東北。1989年,鄭永轉業后,主動請纓接手虧損嚴重、資不抵債的寧波甬港服裝廠,也就是如今的杉杉控股集團的發源之地,開啟了經商生涯。

他的自我評價是“有東北人的豪爽、軍人的雷厲風行,又有浙商對商業的敏感和精明”。事實證明,浙江長大,在東北生活、參軍的這些經歷,對其以后的經商生涯影響巨大。

在甬港服裝廠,他就憑不服輸且膽大的個性,一手打造出了拳頭產品——杉杉西服。而且,和很多專注于制造業的企業家不同,在很早的時候,他就關注資本市場,并且在1996年,親手將杉杉推上A股市場,成為了“服裝第一股”。

這時候的杉杉,發展如日中天,在西服市場,杉杉的品牌市占率曾高達40%,鄭永剛被稱為 “服裝大王”,但他當時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其憂患的理論依據是產業生命周期理論。

按照該理論,任何產業都要經歷一個由成長到衰退的演變過程,包括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在不同時期,企業需要用不同的戰略來應對。

圖源:《領袖的生命周期》

鄭永剛認為,當時中國服裝品牌雖火,但是,即將走完它的成熟期,進入衰退期。他當時敏銳地嗅到了危機:日后一旦國內市場放開,西方服裝品牌就會快速進入,中國服裝品牌自然會形成一個梯隊式品牌市場。那么,杉杉西服想一直獨領風騷,長期成為“國服”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因此,他要在國產服裝行業行情好的時候,準備進入下一個產業的周期。他表示,要“找到下一個具有爆發性增長空間的產業”,以便國產品牌服裝這種 “舊的產業衰退,新的產業就已經起來了。”

抱著這個目的,鄭永剛走出寧波。“我們來到上海,尋求到底轉型做什么。我們專門找了很多專家學者,連續不斷地開一些諸葛亮會、務虛研討會。”鄭永剛回憶說,最后,公司設定了兩個大的戰略方向。“第一個方向,就是新能源新材料有未來;另外一個,就是大健康有未來。”鄭永剛選擇的是前者。

1999年,即寧德時代的創始人曾毓群創辦自己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時候,鄭永剛也開始了新能源行業創業。

鄭永剛回憶,“1999年的3月份,一個關于鋰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發信息吸引了我,這是鞍山熱能院碳素研究所的一個‘863’課題,國家給了這個中國唯一的碳素研究所一筆經費做研究,而這個研究所也正在尋找產業化的出路。鋰電池負極材料實際上就是從焦炭中提煉出來的。我們就投資了8000萬元在這個課題上,從此,我們第二個產業就開始了。”

1999年,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杉杉科技”)成立,是國內第一家專業從事鋰電池負極材料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

二、堅持

鄭永剛當時的跨界轉型,是不被看好的。

作為對比,2003年,比亞迪從電池生產轉型汽車制造,如今看來,跨度不算不大,但是,當時依然被各投資機構看空,股票遭拋售,股價一天跌幅超過21%。短短幾天時間,市值蒸發超60%。

相較于比亞迪的轉型,杉杉的轉型更被不看好,鄭永剛說:“我進入鋰電材料行業時,10個人里有11個說我瘋了”。曾有人言,杉杉轉型,稍有不慎,就得變成經典失敗案例,寫進商學院教材。杉杉當時股價,也對此做出了反應。在1999年的時候,杉杉的股價大幅下跌,可猜測當時拋售的人不會少。

杉杉1999年的股價大幅下跌 截圖于雪球

杉杉科技虧損了整整八年,不過鄭永剛硬是堅持下來了。在1999年,乃至此后的十年里,國內的新能源產業的前景,都不像如今這樣明晰,鄭永剛是靠什么堅持下來的?

按照鄭永剛的說法是,“我當時覺得這個‘新技術’、‘新能源’在未來中國將會很有前景。” 從另一個角度看,當過兵的鄭永剛是有家國情懷的,他當初之所以選擇新能源賽道,其實是站在國家產業發展的格局上思考的。

當時正處國家的“九五”計劃期間,能源結構性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石油供不應求的問題最為突出,我國的能源戰略規劃轉向能源環境與效率、清潔可再生能源發展及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定,節能提效被提到更加重要位置。他因此相信處于新能源賽道的鋰電池,一定會熱起來的,而負極材料一定會成為風口。

何時成為風口?還得從“產業生命周期”中找答案。鄭永剛認為,鋰電池負極材料產業也是有周期的,他作為先行者,必然要經歷孵化、爬坡的階段,才會到達頂峰。不過,這個時間比較長,他預測大概有20年。

他堅持下來了,不到20年,就等到了智能手機,尤其是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鋰電池需求大增,相關材料的需求也跟著增大,而作為先行者的杉杉,因為競爭者不多,所以享受到了這個周期的很多紅利。

如今,作為中國人造石墨負極的元老級企業,杉杉2022年負極出貨量突破20萬噸,同比增幅100%,全球占比16%,其中的人造石墨負極材料出貨量蟬聯榜首。

杉杉并未止步于鋰電池負極材料起步,先后進入鋰電池正極材料、電解液領域,在鋰電池材料領域做到了世界領先,還在偏光片行業做到了較高的市占率。

三、方法論

鄭永剛能看到鋰電池負極材料的未來潛力,是高明的,但是,這并不表示他當時就一定有能力享受到紅利。他作為外行,是如何在幾乎沒人看好的情況下,將鋰電池負極材料這個高科技產品研發出來,且順利商業化,做到了世界領先

如果概括鄭永剛的做法,只有兩個字,那就是“不管”。他相信,無需他去干涉,只要找到特別專業的優秀人才,就能夠做好。

1999年,在鋰電池負極材料研發時,鄭永剛當時做的事情,是把鞍山熱能院碳素研究所課題組的研究人員,以及他們的老婆孩子都請到上海,為他們在浦東安家,給他們老婆找工作,給他們孩子找學校,創造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然后,就靜候佳音,期間并不干涉。

正是靠著“不管”,杉杉的鋰電池正極負極材料產業做得風生水起。2001年,杉杉科技CMS項目一期正式投產,開啟鋰電負極材料產業新紀元。2002年12月,杉杉科技年產800噸鋰離子負極材料項目工程建設正式啟動,該項目被列入國家高科技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此后,面對智能手機,以及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對鋰電池的需求不斷擴大,杉杉因為進入得早,且商業化做得好,很快就成為鋰電池材料,尤其是負極材料的領先企業,客戶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等行業龍頭。

2022年,杉杉負極材料出貨量突破20萬噸,同比增幅100%,全球占比16%,其中的人造石墨負極材料出貨量蟬聯榜首。就連比亞迪和寧德時代,也在2022年雙雙入股杉杉鋰電。

杉杉在鋰電池材料領域的發展歷程 圖源:信達證券

作為一個企業家,對自己投資創辦的企業,一般很難做到“不管”的。就連強大如阿里,收購、投資一家企業后,都會忍不住大加干涉。

譬如,阿里收購考拉后,首先派駐的就是HR,迅速梳理哪些人能用,哪些人不能用,然后大范圍換人。據晚點LatePost,僅過去4個月,考拉管理層仍在原職的,僅剩兩位。考拉新管理層又不斷干涉考拉此前的發展戰略。此番“折騰”,結果就是,考拉作為一個獨立的品牌,目前幾乎不存在了。

鄭永剛之所以能忍住不干涉鋰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是因為其金融家的定位。在實業家身份之外,鄭永剛最大、也是最后的夢想,是“成為一個金融家”。鄭永剛轉型鋰電池負極材料產業的所作所為,更像是一個財務投資者,與騰訊的做法十分相似。

騰訊財務投資范圍很廣,京東、美團、快手、拼多多、滴滴、知乎等,都接受過騰訊的投資。但是,騰訊基本不干預被投公司創始人或管理人員的戰略部署,只是默默地給予支持。在京東,騰訊一度是第一大股東,但京東依然是劉強東“說了算”,騰訊只是靜靜在背后幫其“引流”。

鄭永剛的下半生都在資本市場縱橫捭闔,他一手締造了有名的 “杉杉系”,控股參股多家上市公司。但是,他一直堅守“不管”的原則,對杉杉控股的一些公司,他甚至不去視察。他覺得,自己去視察,會給公司管理者帶來接待的麻煩,而這些被浪費的時間用來經營企業,則更劃算。

四、啟發

分析杉杉轉型新能源龍頭企業的歷程,是為紀念掌舵者鄭永剛,更是為了學習其轉型新能源產業的方法論,為目前準備轉型到新能源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企業和企業家,提供參考。

如今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十分火爆,成為了眾所周知的風口。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了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火爆,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數據顯示,一輛車有1000多個總成零部件,來自200多個一級供應商(Tier 1)。汽車制造業每增值1元,可拉動上下游關聯產業增值2.64元。

汽車制造對其他行業的完全消耗系數,數據來源:國家統計2020年中國投入產出表 圖源:中泰證券研究所

面對如此大的機遇,很多企業都想進入該產業,蜂擁而入。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達60.58萬家,而且,近幾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注冊量不斷增加。

具體來看,2020年,我國新增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7.52萬家,同比增長83.37%。2021年新增17.06萬家,同比增長126.90%。2022年新增23.94萬家,同比增長40.34%。

于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來看,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蜂擁而入并不是壞事。因為目前階段是試錯的過程,有那么多的創新者、投資者愿意拿自己的真金白銀來參與試錯,帶來的結果就是縮短試錯的過程,對產業的發展是大有好處的。

但這對于進入新能源汽車賽道的企業來說,結果并不是很好的。因為蜂擁而入的下一步,就是大浪淘沙,即大部分進入賽道的企業,最終都會走向失敗。2016年以來新建的蘇州前途、淮安敏安等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產能利用率低于5%,發展得很不好;而像賽麟、拜騰、博郡、漢騰這些新能源汽車項目,基本上都已經爛尾了。

賽麟汽車前董事長王曉麟,本是華爾街律師,于汽車產業是外行,靠著購買來的美國賽麟汽車的所有知識產權和科技授權,就開始造車,如今不僅項目爛尾,其人也“遠走他鄉”。恒大的許家印,本是地產商,也轉型新能源造車,企圖通過“買買買”,實現彎道超車,但恒大汽車公告稱,截至2022年底,僅僅交付324輛恒馳5。

在國外造車的賈躍亭,于2007年在樂視時就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但至今仍未量產。不過,在他卸任CEO后,法拉第未來(FF)在長期從事汽車制造工作的新CEO陳雪峰主導下,已牽手湖北黃岡,有了量產的可能。

展望2023年,由于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總產量已經很大,電動汽車增長率,將從接近100%降到30%-40%;動力電池增長率,大概會從150%下降一半左右。依產業生命周期理論,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還在成長期,處于爬坡的階段,雖進入的企業不斷增多,但新進入的企業依然有享受到發展紅利的可能。

車百智庫建議,對于準備進入新能源汽車賽道的企業來說,與其直接下場操辦,不如像鄭永剛一樣,做一個單純的財務投資者,堅守“不管”原則,放手讓專業的人干專業事,反而更有可能獲利。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專家媒體交流會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表示:“因為你不懂汽車,你也不會管理汽車企業,你無非就是手里有點錢,你看的準不準很難說,不能做第一大股東,最好你搞風險投資也不要做領投,而做跟投,這樣可以規避這些風險。”

這番話雖是對一些地方政府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建議,但對于一些有志于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企業和企業家來說,更是肺腑之言。

【全文參考】

[1]《領袖的生命周期》,安德魯·沃德,經濟管理出版社

[2]《負極材料開創者,量利雙增可期—杉杉股份(600884)系列深度報告》,信達證券

[3]《杉杉鄭永剛:從來不想衰落的事 我就琢磨成長》,長江雜志

[4]《逝者鄭永剛丨轉型戰略家和未盡的事業》,浙江日報

[5]《回顧鄭永剛生平:浙商的果敢帶動企業兩次成功轉型》,每日經濟新聞

本文部分數據和觀點來源于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專家媒體交流會。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鲜城| 临西县| 定安县| 玉环县| 如皋市| 灵川县| 新丰县| 昂仁县| 东阿县| 天祝| 文成县| 绥德县| 红桥区| 含山县| 公安县| 团风县| 广宁县| 凤庆县| 仁布县| 望城县| 曲阜市| 鄢陵县| 丰城市| 苍南县| 张掖市| 望谟县| 马关县| 盱眙县| 开鲁县| 郎溪县| 郧西县| 明水县| 孝义市| 安泽县| 天水市| 云南省| 武隆县| 鱼台县| 延安市| 平江县| 镶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