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立場
距離暴雪游戲在中國大陸停止運營,已經過去了一個月。
在這場游戲圈沸沸揚揚人盡皆知的決裂事件前后,暴雪游戲沒有帶著“暴雪出品必屬精品”的童年光環被玩家們銘記,反而是因為近年來嘲諷玩家、游戲重制版質量低下等問題口碑一落千丈。另一邊,過去頻頻被玩家批評的網易,這次反倒成了人們聲援的一方。
離開暴雪之后的網易,并沒有傷筋動骨。網易2022年三季報稱,代理自暴雪在中國大陸發行的游戲,對網易2021年和2022年前九個月的凈收入和凈利潤貢獻百分比均為較低的個位數。暴雪授權的到期對網易的財務業績將不會產生重大影響。玩家們比網易更加受傷——他們暫時無法游玩暴雪游戲國服版本了。
至于暴雪和網易聯合開發并于2022年公測的手游《暗黑破壞神:不朽》,雖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這款游戲的聯合開發和發行由另一份長期協議所涵蓋,這次雙方分手對它并無影響。
風波過后,網易還是那個網易。它是江湖第二,一介財務數據平平穩穩的游戲企業龍頭。但翻看它近年來發行的作品,似乎也缺少一款研發與運營雙創新的游戲,為自己帶來市場和口碑的雙豐收。
網易2月23日公告,2022年Q4營收254億元,去年同期為244億元,市場預期為258.32億元,其中在線游戲服務凈收入190.9億元人民幣。同時2022年Q4凈利為39.53億元,遠低于去年同期的56.94億元,同樣跟市場預期的46.94億元有較大差距。
代理不可控,自研不可靠,網易游戲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01 自研之路成就氪金
2000年6月,剛剛在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上市的網易,迎來了千禧年的全球互聯網泡沫破裂。上市當日,網易股價跌破15.82美元發行價,媒體稱之為“流血上市”。緊接著網易的股價一路下跌,最低跌到了0.53美元,更讓丁磊糟心的是,網易之后因公司財務問題停牌四個月,已經處在退市邊緣。
在這場九死一生的危機中,丁磊找到了一條出路,那就是游戲。
2001年,網易收購了廣州天夏。廣州天夏這家公司曾推出國內第一個開放式圖形MUD引擎,并以此開發了網游《天下》。
時任網易COO的陳素貞女士說:“將龐大的用戶資源轉化為收入是網易今年的一個經營重點,我們一方面將不斷尋求為用戶提供加值服務的渠道,將用戶轉化為客戶,另一方面則將加強與在線娛樂、電子商務、旅游等產業的合作,利用網易的系統平臺和用戶資源創造收入”。
依靠天夏的技術,網易試開發了游戲《大話西游Online》,作為網易踏足游戲自研領域的試水作,這款游戲雖然失敗了,但網易并沒有選擇放棄這條賽道。2002年,網易推出《大話西游2》,為自己的游戲帝國打下了第一塊基石。
也就是這一年,網易游戲收入直接從0漲到了3500萬元。
西游作為一個國民性的知名經典IP,對于從0開始踏足游戲的網易來說,毫無疑問是棵低投入高收益的搖錢樹。2003年,網易推出了另一部作品《夢幻西游》,該游戲在線人數超過271萬,創下了當時國內網游的記錄。網易股價也迎風而漲,飆升到了70美元,比兩年前低谷期的股價高了一百多倍。
不難看出,自研游戲這條路對網易來說有救命之恩。而接下來的二十余年,網易也在和“自研”進行深度捆綁。
2007年至今網易自研了NeoX、Messiah引擎。NeoX引擎,又被人戲稱為“牛X”引擎,曾為《大話西游》和《夢幻西游》提供過技術支持,這兩個IP至今依舊煥發生機,少不了牛X引擎續命的功勞。
如果說NeoX為網易游戲的前十年提供了大力支持,那2014年立項的Messiah引擎,則是手游時代網易的救星。
Messiah專門為移動平臺進行了優化,問世后包攬20多項技術性專利。基于Messiah引擎,網易推出了數款現象級手游,如《天下》、《楚留香》,以及在日本霸榜的《荒野行動》等。
無論是早期西游IP的成功開發,還是中后期游戲引擎的問世,網易游戲在自研上的投入,往往都能成倍收回,這近乎是一條鐵律。
2022年大火的《暗黑破壞神:不朽》,算是網易自研的集大成者。游戲本身是由暴雪和網易聯合開發,游戲引擎也是采用的Messiah引擎。雖然游戲曾因為設計師的一句“你們難道沒有手機嗎”讓人喝倒彩,同時微交易等要素引來了玩家們的集體差評。但有一點卻不能否認,這款游戲用時五個月,為暴雪和網易賺了3億美元。
單純從網易視角來看,商業上講,這是一款合格的產品。20余年的游戲業務經驗,讓網易對國內大部分玩家的付費習慣摸得一清二楚。
另一大商業巨頭騰訊的游戲營收,看似和網易不分伯仲,但騰訊的優勢,其實是來自背靠微信、QQ的社交渠道,帶來的薄利多銷。龐大的日活用戶,撐起了騰訊華麗的營收數據。
而網易的游戲營收,卻能實現讓少數人氪大量金。
在網易官方交易平臺藏寶閣上,《大話西游》的道具單價可以達到100萬元人民幣的報價,除去這些特殊貨單之外,報價十萬元以上的道具也十分常見。
另一老牌游戲《夢幻西游》的部分玩家認為,游戲的大部分內容是保值的,甚至還能依靠游戲玩法賺錢。但不管玩家們有沒有吃到游戲紅利,反正網易是賺瘋了。在去年三季度財報中,丁磊特別指出《夢幻西游》系列持續發力,是于在線游戲凈收入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種行之有效的收費模式,對于資本主導的一家公司來說,沒有任何替換的必要性,網易也是一樣。
資本存在的唯一宗旨,就是逐利,以“氪”代言的游戲,從現階段國內游戲氛圍來看,依舊有很大的盈利空間。但網易需要考慮的是,這種模式還有多久保質期。
2022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也指出,截止到2022年中國游戲用戶規模已達6.64億,繼2021年規模增長明顯放緩之后,又出現過去八年來的首次同比下降0.33%。
當下國內市場正在發生轉變,玩家們越發青睞內容導向的游戲。此前,網易游戲與玩家之間已經爆發過數次沖突,包含游戲主播PDD等大批玩家脫坑。在各大游戲市場及社區,網易游戲的評分也參差不一,甚至多半差評。
利益與口碑的均衡取舍,成了網易在之后不得不關注的問題。
02 開發團隊內耗
以“自研”為豪的網易,也有著自己的焦慮。
2021年,2個小時的網易520發布會中,涵蓋了60多款產品,平均2分鐘就要介紹完一款游戲。游戲題材囊括蒸汽朋克、非對稱對抗、末日生存、二次元等種類。2022年網易520發布會公布了40多款游戲的動態,雖然數量較前一年大幅減少,但《永劫無間》手游、《逆水寒》手游、《暗黑破壞神:不朽》三足鼎立,使發布會毫不遜色。
與網易對標的騰訊,“Spark2022”騰訊游戲發布會僅僅提到了10余款新品游戲。兩相比較之下不難看出,網易貫徹了游戲批量化生產的思路。
伴隨著游戲的不斷上架,網易也有不少游戲在逐漸停止運營。2021年,網易成功上架16款游戲,下架、停服、終止測試了17款游戲。游戲下架之后,游戲團隊也有可能被完全打散重組到其他工作室中,或者直接解散,裁撤員工。
這是游戲開發選擇了走量路線后,無法解決的矛盾。
網易推出的諸多游戲里不可能款款成功,只有為公司帶來足夠利潤的產品才能留下來。各個游戲團隊之間也存在著嚴重的競爭關系,作為網易游戲的成員,每時每刻都在展開大逃殺,成王敗寇。
另一個更深層次的矛盾是,加入員工作為自然人的逐利意愿后,這種大逃殺環境將驅使開發團隊“自縛雙手”,進而反噬網易游戲的質量。
2021年9月9日,網易《哈利波特·魔法覺醒》游戲上線。12月上旬,網上流傳網易《哈利波特·魔法覺醒》項目組年終獎88萬元的圖片,與當時井噴的裁員潮格格不入。面對記者的求證,網易方面的回答是:“確實是真的,但首月23億流水的游戲,一人分個88萬不過分吧?”
網易游戲團隊成員在擁有大廠的薪資基礎上,更突出高風險高收益。為了避開風險,只追求收益,員工最佳方式即采用經過市場檢驗的舊有的策劃內容和運營模式,再加上部分的創新。
也正因此,網易自研的游戲,玩起來總像是老游戲。
但內部團隊可以求穩,外部風險卻沒人會跟網易客氣。最近幾年,外部市場環境也給足了網易壓力,“作繭自縛”的網易游戲團隊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卻始終沒能等來。
其實在此之前,版號寒冬已至,早已成為了廠商和玩家們的共識。
在網易《哈利波特·魔法覺醒》游戲上線的一個月前,版號收緊的消息傳出,網易游戲部門在研項目已經暫停,員工開始轉組或跳槽離職。這波寒潮持續到了2022年開年還沒有結束。
國內游戲版號緊缺的征兆其實在2018年就有發生。當年版號停發數月,國內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增長幅度出現新低,游戲用戶數也趨于穩定。網易在2018年四季報中提到,擴展中國大陸以外的游戲業務版圖,并深化全球布局是本季度運營要點之一。
如今,版號問題似乎有了緩解的趨勢,這是網易奮力一搏的機會,但也是行業回歸激烈競爭的信號。或許,網易游戲部門內部環境的問題是時候盡快解開了。
另外,出海,也是網易必須邁出的一步。
網易《陰陽師》是出海的成功案例。2017年《陰陽師》正式上線日本市場,憑借日式的畫面、劇情、聲優以及日本市場接納度極高的游戲玩法,上線首日就沖上了App Store免費榜第一,并霸榜了整整一周。緊隨其后出海的《荒野行動》、《第五人格》也取得了優秀的成績。
從日本市場開始,網易開始向外輻射出海范圍。意圖通過漫威、哈利波特、暗黑破壞神等IP打開歐美、澳洲等市場。
然而網易游戲在海外,尤其是亞洲市場之外,水土不服現象十分常見。為網易攬金的《暗黑破壞神:不朽》上線之初,在Metacritic獲得了81分/100分的媒體評分,然而玩家卻不滿游戲的微交易以及開箱氪金等原因,給出了0.8分/10分。現在其媒體評分跌至67分,玩家評分腰斬至0.4分。
其背后原因是,網易在對外輸出的游戲,并沒有脫離國內的游戲運營邏輯。即便網易近年來頻頻投資、收購多家游戲工作室,但游戲的研發標準其實還是網易20年來琢磨出的那一套。尤其是氪金制度這件事,基本是按照國內市場的標準照搬。
就當下來看,網易在海外敲開了一條門縫,但距離徹底推開海外市場的大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03 結語
短期來看,網易游戲掙錢還不成問題。
根據網易2022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游戲及相關增值業務凈收入高達191億元,占總收入的75.2%。Sensor Tower數據顯示,2023年1月,網易在中國手游發行商收入排行中位列第二,僅次于騰訊。
網易遇到的問題,其實是國內游戲大廠都會面臨的問題。趨于平穩發展的需要,老牌游戲公司不敢隨便對游戲業務進行大的調整。
中國只有一個米哈游,也只有一個原神。
網易自研游戲在創新方面有想法,但只敢有一點點。所以網易無論推出任何題材的游戲,都帶著濃濃的網易味。招牌的《永劫無間》,身上甩不脫PUBG的影子;2023年1月份大火的《蛋仔派對》,玩家們總感覺像玩《糖豆人》;去年年底引發討論的《燕云十六聲》,被媒體和《對馬島之魂》掛鉤。以自研為標簽的網易,正在失去自研“發動機”。
誠然前人走過的路經過了市場檢驗,跟著前進萬無一失。但走出一條全新的道路,才更值得人們驚嘆。
對網易來說,放手一搏太難。籌碼只是高層間的拍板,賭注卻是投資人的信心。
To be or not to be,這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