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 馮雨晨
新華聯(000620.SZ)的控股股東新增一則破產審查案件。
界面新聞注意到,2月23日,天眼查信息顯示,新華聯控股股東即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新華聯控股”)新增破產重整申請案件,目前處于破產審查階段,申請人分別為內蒙古和鑫貿易有限公司、新華聯資產重整申請源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新華聯礦業有限公司、內蒙古和誼鎳鉻復合材料有限公司,以及新華聯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本次申請破產的這幾家公司均為新華聯控股的子孫公司及關聯公司。如,新華聯礦業有限公司、內蒙古和誼鎳鉻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內蒙古和鑫貿易有限公司間為母、子、孫公司關系,而新華聯礦業有限公司控股股東為新華聯控股。
實際上,新華聯控股已在破產重整程序中,其子公司新華聯礦業有限公司也處于重整進行時。
2022年8月12日,湖南富興集團申請新華聯控股破產重整被法院受理,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還未能成功招募到投資人以及進行開展盡職調查、協商談判等相關工作,目前該重整案件的重整計劃草案提交期限延長至2023年5月9日。
不過,“病人”已經送進診室,為何又要掛號?新華聯控股的破產重整案件已審理且正在進行,為何又有債權人正申請破產重整?新華聯證券部對界面新聞表示,控股股東相關事項并不了解,兩方在營運上獨立。
一位破產辦案律師對界面新聞稱,“企業只能‘死’一次,只能有一個破產重整案件正在受理和進行,若重整失敗將會轉為破產清算。新的破產重整申請不會影響此前的破產重整案件進行。”
界面新聞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該新增破產審查案件事項后續幾天上市公司或將有進一步公告,暫不便具體透露。
時間撥回2019年,因3000萬借款,新華聯控股陷入資金危局,2022年8月被申請破產重整,約同步時間,其子公司新華聯礦業公司也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今年1月,新華聯控股的全資子公司新華聯控股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破產重整被“拒”,銀保監會認為,由于新華聯控股不符合《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22年第6號)第五十一條規定,故不予許可新華聯控股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破產重整。
截至目前,新華聯控股持有新華聯股票11億股,占新華聯總股本58.65%,已全部被輪候凍結。新華聯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文旅運營、酒店等綜合業務,作為新華聯控股旗下上市公司,近年來,其自身財務狀況堪憂。
1月31日,新華聯發布2022年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虧損23.65億元至24.15億元。過去的2020年、2021年,新華聯分別虧損12.86億元、38.93億元,僅三年來,新華聯就虧損或超75億元。
堪憂境況引起監管關注,2月9日,深交所向新華聯下發關注函,要求新華聯就主營業務構成、生產經營情況、主要財務狀況、資產凍結查封、債務逾期及訴訟仲裁等,說明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關注函回復中,新華聯提到,公司及下屬子公司資產被查封凍結的金額約為87.66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總資產的20.33%,其中被凍結貨幣資金4.42億元,被查封、凍結的存貨等其他資產83.24億元。截至2月16日,新華聯有息債務的余額約為170.19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債務金額108.97億元,逾期債務本金為85.47億元。
負債壓頂,新華聯準備賣百億資產壓縮債務。
上述回復公告顯示,2023年,新華聯將在非景區酒店及商業的大宗物業去化方面,執行高位對接,全力推進,以求快速去化加速實現現金回流,以改善公司資產負債結構。截至2022年年末,擬對外轉讓的酒店、商業等大宗資產預計可售價值逾100億元。其表示,如成功處置,可有效壓縮公司債務規模,降低財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