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摘商業評論 天語
“解決不了車機的問題,就來解決車主的問題。”在某投訴平臺上,不少極氪車主紛紛吐槽,極氪無視用戶意見。
而就在剛剛過去的情人節,極氪進行了一場車主面對面直播,歡迎用戶吐槽互動。但不少車主表示,他們的真實意見被無視,更有甚者被官方禁言,踢出直播間。“比如地圖版本老舊、語音助手識別率低等等,各種BUG每天不重樣。”有用戶表示,他們的訴求很合理,但得不到官方的正式回應。
作為吉利汽車在新能源車領域的重要布局,極氪汽車自成立以來便廣受資本青睞,背后不乏寧德時代等生態型供應商,再加上吉利多年的資源加持,相比其他新能源汽車,極氪有著天然的優勢,僅2022年就憑借極氪001一款車型完成了當年銷量KPI。不過在用戶心中,極氪卻成為了“雞肋”一般的存在。
一、虛假宣傳,無視用戶體驗
自從2021年上市以來,極氪便很少尊重用戶體驗。盡管在2023年新年內部信上,吉利汽車集團董事長、極氪CEO安聰慧踢出明確要求,“不怕用戶抱怨,就怕用戶無聲,疏通用戶抱怨的渠道,把差評放在臺面上”。
但越是如此,極氪官方好像越不把用戶當回事。比如即將推送更新的ZEEKR OS 4.1,雖然在中控屏應用卡片中增加了此前用戶呼吁的360°全景影像開關,可該開關卻放在了中控屏的右側,操作起來非常不方便。
而在極氪的APP中,車主們吐槽最多的還是車機系統。有用戶表示,其購買的極氪001出現動力系統故障,一個月內出現了三次“動力系統故障、無法行車”的提示,已影響正常使用。
極氪方面給出的反饋則是,動力系統故障是由于近期低溫的影響,目前研發團隊正在從軟件層面進行優化升級,待軟件測試通過后將通過OTA進行升級。不過當車主進行軟件升級后,仍在一周內出現了相同的情況。
不僅如此,一些在去年12月底提車的極氪新車主在2023年開年遇到了新車貶值的問題。比如在極氪2022款ME版強制加錢選配的真皮內飾、空調套裝、按摩舒適套裝等配置,在極氪新發布的2023款001上竟成為全系免費標配。
也有車主認為,極氪銷售方故意隱瞞新款即將上市的事實,誘騙買車人加緊購入老款車型,變相降價,已造成購車人實際經濟損失。而在車質網上,極氪汽車的投訴量仍然位列月榜第一,集中體現在“銷售承諾不兌現”、“定金糾紛”“座椅故障”“車門故障”等問題上。
不管是小鵬、蔚來或者是特斯拉,幾乎所有的新能源車企都將用戶需求擺在首位,而極氪不顧用戶體驗的做法,只能讓其口碑越來越差,哪怕極氪有著“富二代”的光環,想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蹚出一條路,也并不簡單。
二、“車圈富二代的墮落”
自從2021年3月,吉利汽車、吉利控股集團共同投資成立極氪汽車后,不到半年時間,極氪就完成了5億美元的Pre-A輪融資,與英特爾資本、寧德時代、鴻商集團等五家生態伙伴,簽署戰略投資協議。
一個月后,極氪便發布了首款車型極氪001,搭載著吉利浩瀚SEA架構、全球首發的寧德時代1000公里續航的麒麟電池等高端配置,到2021年中旬,極氪當年的產能已經全部賣光,當年6月停止接收極氪001的意向金,同時將WE版售價從28萬上調至29.9萬。
而在2023年2月初,極氪宣布完成了7.5億美元A輪融資,此輪投資方更是包含了知名自動駕駛科技公司Mobileye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越秀產業基金、寧德時代等五家生態伙伴。據了解,這幾家生態伙伴在智能駕駛、動力電池、創新材料、高端設備制造等方面具有核心競爭力。
根據極氪汽車的融資公告顯示,最新一輪融資的募資主要用于極氪產品幾技術研發、全球化業務發展和用戶體驗提升。
但值得一提的是,極氪的硬傷也較為明顯,比如電動門缺陷。有用戶表示,電動門點開后只有一條門縫,想拉開,手指卻被吸進去,導致手指被卡,安全隱患極大。“投訴了一年多,也沒有一個反饋。”該用戶表示,電動門是硬件問題,除非換零件,只靠升級系統沒有用。
官方則對此回應稱,此問題已在2023款上優化,但暫無2021、2022款已交付車輛售后加裝或改裝相關服務。
與此同時,還有車主表示,新交付的汽車剛開始使用輔助駕駛故障燈就亮了,進店維修則被告知需要更換線束,而在交付過程中,交付人員明明看到了問題卻沒有如實告知,存在欺詐銷售的情況。
對此,極氪方面曾回復媒體,表示故障是由于系統初始化時相關程序產生誤判所導致,重新鎖車幾分鐘后再啟動故障就會消除,不會對硬件造成影響且不存在安全隱患。同時針對近期出現的一系列維權及投訴風波,極氪也通過法務部門介入,進行相關維權。
但不可否認的是,極氪的銷量出現了下滑。2023年1月,極氪001銷量僅為3116輛,環比下降了72.5%,同比減少了11.7%,雖然有新車發布帶來的影響,產品本身的爭議,也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
三、累計凈虧損近18億
雖然回望整個2022年,極氪汽車銷量一路高歌猛進,在年底超額完成了7萬輛交付的KPI,截至2023年1月,極氪汽車累計交付量已達到了8.1萬輛。
但同所有的新能源汽車一樣,極氪汽車也陷在虧損的泥淖中無法自拔。自品牌成立以來,不到兩年,極氪已經累計凈虧損近18億元。數據顯示,2021年極氪營收28.68億元,凈虧損10.1億元。2022上半年,極氪營收88.28億元,凈虧損7.59億元。
據其CEO安聰慧此前透露,2022上半年,極氪的整車毛利率達到5%,但同期的“蔚小理”毛利率最高達到近22%,哪怕是墊底的小鵬汽車,其毛利率也在11%左右。也就是說,在短期內,極氪并不具備造血能力。
不僅如此,極氪也在無意中拖了吉利的后腿。據悉,2022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實現營收582億元,同比增長29%,凈利潤達到15.5億元,同比下降了35%;而吉利也不斷在研發、銷售渠道等方面不斷向極氪“輸血”,但同期極氪的虧損也幾乎達到了吉利汽車凈利潤的一半,成為了吉利最大的拖累。
不過,其他新能源車企的日子也不好過,2022年上半年蔚來凈虧損45.7億元、小鵬凈虧損44億元、理想凈虧損6.28億元。由于短期內上游原材料暴漲、中游電池廠漲價等現實難題,未來車企的利潤空間仍將繼續被壓制。
極氪其實也有在想辦法引入外部資金來緩解資金壓力。2022年底,吉利汽車在港交所公告稱,極氪已于12月7日按保密基準向美國證交會遞交可能進行IPO的注冊聲明草擬本。據悉極氪將于2023年第二季度在紐約上市,以期獲得更高估值。目前,在新一輪融資后,極氪估值已經達到了130億美元,超過了IPO前的“蔚小理”。
不過,在車機、銷售政策、產品質量等多方面被吐槽之下,極氪要想達成2023年交付量14萬臺的小目標,若不解決用戶口碑和質量問題,情況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