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曉迪
將ESG納入信用評級體系,推出3C信評產品,這是國內信用評級機構信評理論和實踐的一次創新。
2月22日,在聯合資信舉辦的2023年度中國債券市場信用風險展望論壇上,聯合資信總裁助理陳茵及聯合見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見智”)信用管理部總經理王存對上述3C信用體系和3C信評應用產品進行了介紹。
陳茵稱,目前該產品還在試用階段,計劃在2月底3月初正式開通使用。
據陳茵介紹,3C評級方法是對傳統經營、財務兩大要素進行調整和完善基礎上,新增對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專項分析和評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指企業不斷鞏固、保持和提升核心競爭力以推動自身持續發展的能力,主要包括發展韌性、財務彈性和ESG(環境責任、社會責任、公司治理)。
該評級方法突破了傳統“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的二維分析框架,更加全面準確地反應企業的信用水平,能夠為債券市場的參與者提供更好的信用風險服務。
據王存介紹,該3C評級樣本涵蓋工商、公用和金融板塊36個行業5500多家企業,基本覆蓋全市場全行業公開數據可得的樣本,包括發債企業和上市公司。
在此評級框架下,基于企業經營能力、財務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三個維度的綜合評價,得出受評主體模型基礎信用級別R0 ;然后根據行業風險狀況進行校準,得到個體初始信用級別R1 ;再由評級專家總結給出調整因素以及調整規則,對企業自身難以量化、非常態性的因素進行定性分析和調整,得到個體信用等級R2,最后根據對外部支持的力度判斷,得到發行人主體信用級別R3 。最終,根據上述評級級別形成報告結論。
在當前風險常態化,債務展期等“花式違約”加大評級難度背景下,3C評級整體呈現高區分度特征。
據介紹,3C評級級別從CR1至CR10,信用風險級別逐步升高,級別中樞位于CR3ˉ,整體區分度高,能夠滿足不同風險偏好者的需求。同時,3C級別和利差之間呈現明顯的單調性,模型所得結果具有較高的信用風險區分度。從違約經驗來看,3C評級體系下級別的基尼系數與國際評級機構接近,模型區分度較高,3C評級體系違約前平均信用等級相對位置與國際評級機構接近,模型違約預警能力強。
根據介紹,該3C信評產品應用場景主要包括投資機構、監管機構、研究機構。
一位保險資管內評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近年來,ESG被廣泛采納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評判標準,國家也相繼出臺政策促進金融業踐行ESG理念,他在做內評時,往往先借鑒外部評級機構的評級方案,再根據項目要求加入ESG等評級要素,最終形成內評報告。
此外,一位擔保機構風險官告訴記者,在我國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的背景之下,踐行ESG理念已是我國金融業追求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有機融合目標的重要抓手,在具體實踐中,ESG標準也成為其判斷企業信用的重要指標,3C信評的創新為市場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