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零售氪星球 妮 可
“中國便利店正在穿越周期的關鍵階段。”
2022年底,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洪濤在一篇文章里提到這個觀點,在他看來,多重復雜的市場因素疊加成巨大虹吸,穿越這個周期,就是光明的未來,“穿越不過去可能也不至于死,但可能會陷入一種停滯不前的狀態。”
從最新《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的數據看,2022年行業基本盤穩定,實現了增長。尤其是,很多本土便利店在區域市場發展壯大,洞察本地消費者趨勢,把“本地優勢”發揮到極致。
本土便利店更“接地氣”,扎根更深,相比外資便利店也更靈活和個性化,“制造”了讓本地消費者滿意的便利。
不過,包括便利店在內的實體行業,近年也面臨線下來客數下降并可能不會再回升的殘酷現實,王洪濤認為,“特別是即時零售的出現對便利店行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這種“影響”,有正反兩面。一方面,即時零售的快速發展,讓便利店在線下的天然便利性優勢在一定程度有所分散。
但從積極一面看,“便利店可以主動擁抱、乘上即時零售的東風,保持甚至強化自身的優勢。”便利峰的一位人士告訴「零售氪星球」。
順應消費趨勢,即時零售可以挖掘本地零售市場新增量,滿足本地消費者的新需求,覆蓋更多場景。從而,也反向推動便利店提速數字化、擴充品類、延長營業時間、試探新邊界,為便利店業態拓展出更多可能性。
從行業來看,集體奔赴即時零售,正成為本土便利店們的共識。尤其是一些龍頭區域品牌,主動出擊,用實踐驗證了“即時零售”已是便利店發展的新動能。
01 順勢而為,本土便利店擁抱“即時零售”
便利店行業短期來看壓力還會很大,但長期看依然非常樂觀。值得注意的是,扎根區域市場的本土便利店品牌,在近年來呈現出獨特的發展優勢。
“專注為消費者提供有價值服務的便利店零售商依然會有10倍級以上的成長空間。”
在最近的一次采訪里,本土品牌江西樂豆家創始人楊翔認為,中國的城市化和未來的城市居民消費能力會有更大的增長,現代便利店會取代功能單一的傳統便利店。
而線上到家業務,顯然是便利店們的一種新價值服務。
從市場表現看,最近11個月,湖南新佳宜便利店即時零售訂單量同比增長202%,整體銷售獲得兩位數增長。2022年12月,鄰幾便利店即時零售訂單同比增長60%,合肥、銅陵等城市門店線上銷量近萬單;天福便利即時零售訂單同比上漲116%......
浙江十足、安徽鄰幾、山西唐久、湖南新佳宜等一眾本土品牌,均在近期“觸網上線”。便利店做“即時零售”成為行業內大勢所趨,首先是因為,其為業務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新增量。然而,又不止于新增量。
“做便利店,服務是很重要的,到家服務是一個補充。”特別是去年疫情期間,山西唐久明顯能感受到,消費者到家的需求變大了,反應很迅速,外賣激增很明顯。
山西唐久便利店營銷負責人張力告訴「零售氪星球」,便利店的消費者大部分是年輕人,他們尋求“到家”的便利,便利店就會竭盡全力去適應和滿足。
以唐久縣域門店在兔年春節期間的表現為例,據美團數據,年貨禮盒線上訂單量環比增長123%,同比增長達185%。日常商品銷量也漲勢喜人,以冷藏鮮奶為例,線上訂單量環比節前增長了184.5%,同比增長達140%。
國內便利店行業領軍者美宜佳董事長張國衡透露,面對虛實融合、即時零售、數字化轉型等行業未來趨勢,美宜佳正在布局線上線下一體化等新業態,通過數字化轉型構建核心競爭力。
早在2017年,美宜佳就布局即時零售。僅美團平臺,美宜佳門店近三年的線上訂單量增速均超100%。美宜佳將即時零售定為公司戰略,設立專門團隊發展相關業務。
2021年在中國連鎖便利店百強排行榜上門店數全國第四的天福便利店,目前在廣東、湖南、江西、福建、貴州、廣西等地區有6600多家門店。早在三年前,天福就打通了線上線下零售渠道,發力“即時零售”業務,推出了“門店+外賣”的新零售模式,開拓市場新增量。
目前,天福已有近2000家門店接入線上平臺開展即時零售業務,過去幾年,天福外賣業務的線上銷量額占比不斷擴大,已成為增長最快、最具發展潛力的“便利店+”模式。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報告顯示,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在不斷增長,預計到2026年,即時零售相關市場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深扎社區,靠近人群的便利店是這個市場里不可或缺的參與者。
2月13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也首次提及了即時零售,表示“全面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共同配送、即時零售等新模式”。
作為本地零售業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深耕“本地化商品及服務”,本土便利店順應潮流抓住線上紅利,會極大拓展服務半徑、人群和時長。而更好的服務,又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進而成為本地零售市場發展的重要推力。
“線上拉新,線下復購”,原先輻射周邊小區的社區便利店,通過上線美團等即時零售平臺,可以觸達半徑更廣的新客群,滿足老客群的新需求,擴大業務覆蓋范圍,甚至通過延長營業時長,實現線上24小時接單。
事實上,即時零售,并非存量消費者需求轉移,而是通過擴大便利店的時空半徑,服務更廣泛人群,捕捉消費者全天候和全場景的需求,開掘實打實的本地消費增量。
02 即時零售成新動能,倒逼本土便利店升級變革
作為消費者的生活據點,便利店本來就是“制造”便利的地方。
“現在時代變了,本地消費者的需求升級了,線上線下都要滿足。”1997年成立的36524便利店,總部在河北,是國內最早的本土便利店品牌之一,其副總經理武騰認為,作為服務“附近”的顧客的網點,要想進一步服務附近的用戶,“就是即時零售,是線下的延伸。”
但,怎么做好即時零售也在倒逼便利店們能力的迭代。
比如,提速數字化。
“要發展(即時零售),信息要跟上。”山西唐久的張力說。
2021年初,山西唐久明顯開始加重投入“外賣”。總部統一管理上了數字化中臺,連接各加盟店的外賣系統,打通庫存和銷售,把包括加盟店在內的所有門店的外賣運營統一收回,由總部專門外賣團隊做運營。從數據上看,很快就開始上升了。
“即時零售已經成為新佳宜的戰略之一。做線上外賣的挑戰是庫存要準、數據流就要準、商品要可控,強加盟模式和數字化系統可以幫助解決上述問題。”一位新佳宜負責人表示。
依托“線上下單,線下30分鐘送達”的即時零售,新佳宜打通線上線下全渠道,更好發揮24小時營業優勢。2022年,新佳宜便利店即時零售訂單量同比增長208%,銷量同比增長254%。
還有,升級商品結構。
在36524副總經理武騰看來,“即時零售是實體門店的延伸,老顧客的新需求,新顧客的需求,這些消費數據都反哺到商品結構來,推動我們商品部的汰換率變化,即時零售和實體經營是綁在一起的。”
而對山西唐久便利,針對“外賣”,在商品策略上則會突出自有商品特色,比如早餐套餐、下午茶、甜品咖啡等。唐久便利試圖通過這類本地化的自有商品,提升在即時零售市場上的競爭力。
武漢的Today便利店,則把在地化鮮食作為即時零售的主打心智,武漢熱干面等地道小吃商品,是Today這類本土品牌較外資品牌的差異化優勢,放大“即時零售”的增量。
作為本地零售市場的重要供給方,本土便利店通過升級商品結構,開發本地零售市場的新增量。
再者,提升服務的精細化、規范化水平。
在河南悅來悅喜便利店總監劉保健看來,在線上競爭,圖片、命名、利于搜索都是基礎功夫,“但服務這一塊,深度和廣度都可以下更多功夫。”
在悅來悅喜,門店最常見的把便利貼作為祝福帖使用。門店看到新客和老客都會電話回訪,這些“小動作”,有助顧客沉淀、留存。撿貨正確率、響應度、門店差評率和退貨率等 ,在悅來悅喜都是新考核指標。
對于一些智能化較高的便利店,相比看重新客戶群和更多銷售回報,它們更關注即時零售對數字化系統的反哺。
便利峰相關負責人告訴「零售氪星球」,“從便利蜂的角度,做好即時零售最根本的益處在于:線上的海量流量對數字化系統的反哺,多元、多視角信息的輸入,提升了系統對市場的洞察力、決策的精準力,推動我們的工廠、倉儲、物流、門店運營全鏈路更高效運營,并適配更多元、復雜、變動的銷售場景,抓住銷售機會。”
還有一些更敏銳的本土便利店,“即時零售”激發了它們制造“便利”的新思路,謀劃擴展業態新邊界。
例如,山西唐久便利店,在去年選了幾家門店,擴充即時配送的品類數目,嘗試倉店一體。
“這些寵物等新品類在普通便利店沒有,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在線上即時購買,會讓附近消費者對唐久黏性增加。”相關負責人介紹。
03 新業態釋放新紅利,本地零售“新通路”顯現
很多業內人士的共識是,這一波即時零售的紅利不在流量,在于深挖線下和傳統電商未滿足的需求。本質上是一門需要耐心經營的生意,下足功夫才能為線下門店帶來增量。
而本土便利店率先謀新,也成為其它本地零售業態的效仿樣本,拉動本地零售業的進一步繁榮。
比如扎根本地的夫妻小雜貨店,如果進一步提升自身經營能力,擁抱“即時零售”等新業態,就有可能抵御沖擊,乘上本地零售發展快車。
在王洪濤看來,“平臺有可能帶領夫妻老婆店造了品牌便利店的反。” 這種跨界“打劫”,其實也會刺激連鎖便利店品牌進一步迭代,形成本地零售商互相激勵的良性循環。這個過程中,消費者享受“更好更便捷”的服務,本地消費進一步釋放,進而,加速本地零售市場發展。
從更長遠的進化維度,零售就是不斷探索無止境的客戶體驗,不止是即時零售,未來還會有更多新變化。能否比消費者,比同行早一步察覺變化,找出應對新辦法,是零售玩家能否持續成功的分水嶺。
那些「跑步」上外賣的本土便利店,有“適應變化”的體質,不斷滿足消費者,也讓自己更強大,有更大機會繼續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