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如嘉
近年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鄉村旅游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從2012到2019年,我國鄉村旅游接待人次從近8億躍升到30億,年均增速超過20%。
而根據農業農村部印發的《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鄉村旅游的市場目前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預計到2025年,鄉村休閑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數超過40億人次,經營收入超過1.2萬億元,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超過1500萬人。
面對龐大的市場空間,一些旅游企業已開始發力。不同于傳統的打包旅游產品,在鄉村旅游市場,旅企希望通過建設度假區,深度介入產業鏈。
據自然資源部等相關部門統計,全國農村至少有7000萬套閑置房屋,農村居民點空閑和閑置地面積達3000萬畝左右,一些地區鄉村農房空置率超過35%。旅游企業希望將這些空房進行改造,在保留原始風貌和居民的基礎上,打造對外開放的鄉村度假區。
目前,鄉村度假區的建設主要分為自營和聯營兩種模式。在自營模式下,旅游企業負責選址、建設、裝修以及后續的運營管理;而聯營模式中,企業將自身資源賦能當地農莊,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民宿。
2月22日,同程旅行宣布啟動“千村計劃”。
林渡暖村是此次計劃的首個樣板項目,總占地面積14平方公里,總投資10億,坐落于蘇州市太湖邊。負責林渡暖村項目建設的景程文旅由當地政府和同程合資建立,其中同程占有55%的股份。
項目將在保留村落原始風貌的基礎上對民宅進行改造,并結合當地民情,組織村民在周末舉辦市集,讓游客感受到真正的鄉村集市,此外還可以體驗麥田收割、蔬菜采摘等季節性活動。
在客戶群定位上,“千村計劃”不同于走平價路線的傳統農家樂,主要面向中高端客群,尤其是年輕人和親子客人。
以林渡暖村的陶廬民宿為例,單晚房價平日在700元左右,旺季可以達到1200-1500元,一間民宿旺季期間的月收入可以達到20-30萬元,預計三到四年業主就可以回本。
此前,同程旅行已落地了張家港灣永興村等項目,并參與了三亞保亭民族文化度假區項目的投資。
攜程2021年3月也曾啟動“鄉村旅游振興”戰略,計劃打造10個公益性質的鄉村住宿標桿產品,均為高端度假農莊。截至2022年12月30日,已有21家攜程度假農莊開業,其中3間自營,18間聯營。據攜程數據,這些農莊帶動了將近五成的異地旅客前往當地消費。
鄉村度假區的建設也有難點。景程文旅總經理金燮明表示,最難解決的就是土地所有權問題。景程文旅向政府租了二十年的土地使用權,公司負責相應地塊的房屋設計和建造工作,再將部分房屋轉租給業主,回收現金流。這些業主會自己經營民宿、書店等,或轉租給專業經營團隊。
另外,雖然項目面積很大,但其中耕地的部分必須保留,可用于建設的面積并不多。于是,公司利用耕地部分開發麥田、黃花菜等景觀和體驗項目,做到既能滿足商業需求,又能保護當地生態。
改造當地村莊,也會面臨如何與原有村民共生的問題。林渡暖村項目范圍中的部分住宅依然有村民居住,建造商會向當地村合作社支付租金。項目也會招募當地村民在度假區就業,吸引離開村莊的年輕人回來創業。
一位“老村民”向界面新聞表示,現在他在農莊里駕駛觀光游覽車,比起在城市里打工,這份工作離家近、花銷少,收入也穩定。
攜程也表示,在已經開業的農莊中,本地員工占比超80%,人均工資較當地平均工資水平最高上漲超過60%。
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表示,城鄉休閑一體化,是用鄉村的場景來消化城市的消費能力,用城市的建設水平來提升鄉村的品質。鄉村度假區與傳統的景區和度假區不同,是一種新的業態模式。在現有農莊經營案例的基礎上,通過標準化途徑進一步推廣,可惠及更廣大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