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電網
激活農村市場,不管是對我國的內需市場發展還是對我國家電業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幾年來,農村市場的重要性被屢次提及,從政策層面家電下鄉的重提,再到專家學者對農村產業布局的探討,均能看出農村市場的重要性。
近幾年來,以電商為主的互聯網企業,在農村市場攻城略地,在拼多多憑借廉價打開農村市場的局面后,蘇寧、淘寶、京東也紛紛加入到了農村市場的布局中,農村市場的基礎建設日漸得到完善。由國家主導的基礎建設,包括公路網、鐵路網延伸到了農村地區,4G基站、5G基站等“新基建”也布局到了大街小巷,農村市場與外界的溝通界限也被陸續打破。
然而,當前農村市場仍未能發揮其全部潛力,不少企業雖然在農村市場開設了門店,但卻難以持續推進對農村市場的布局。其中主要原因在于,雖然農村市場的開發程度日漸提升,但仍然存在堵點痛點。
三大難題待解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對于家電業來說,同樣如此。只有在人口充足的地方,才有足夠廣闊的消費市場,這就是產業以及消費市場大多集中在大城市的主要原因。相對于農村市場來說,大城市由于產業建設更加完善,就業機會多,對人口具有龐大的吸引力,更容易形成廣闊的消費市場。
在大城市的虹吸效應之下,近10年來,農村地區的人口流失情況嚴重。我國出現了大量的空心村和老人村。隨著年輕勞動力的離開,農村地區的消費潛力也受到了限制,只有在春節返鄉潮中,農村地區的消費才顯得火熱。
而年輕人離開農村的主要原因在于,農村的產業結構單一,農民的就業機會少。一般情況下,農村的產業主要為農業,由于城市與農村之間的信息差以及政策等原因,農業的收入水平偏低,這導致了農村的消費水平受限。盡管近幾年來,城市大規模擴張引發交通擁堵、房價高企等城市病,引發了一輪回鄉創業潮,但農村人口緊缺的問題仍然難得到解決。
此外,盡管近幾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得到完善,但除去一些沿海發達地區,當前農村縣、鄉兩級的物流體系建設普遍滯后,運行效率低下、規模偏小、專業水平不高,商業網點少,一些偏遠地方甚至根本就沒有物流商業網點,商品流通成本相對偏高。由于人口緊缺,加上交通欠發達、車輛配送問題難解決,導致“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成為了限制農村市場發展的首要瓶頸。
值得注意的是,有效消費需求的前提是購買力,也就是說,農民需要先將自己的產品賣出去,,先賣后買是農村市場消費的一個顯著特點。因此,啟動農村市場,必須更好地解決農民手中農產品銷售的問題,形成農民的購買力,從而使得農民潛藏需求變成有效需求。
一號文件紓困解難
近期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是我國連續十四年聚焦“三農”工作,而今年主要聚焦的是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一個市場的形成需要的是購買力和人口,改變當前農村人口流失以及農業收入偏低的現狀,需要做的就是振興鄉村產業,這是家電企業、電商平臺進入農村市場的前提。
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2022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萬元,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2年的2.88下降到2022年的2.45,城鄉收入差距逐步縮小。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對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具體部署,要求在彰顯特色、產業融合、優化布局和聯農帶農上下功夫,把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發揮三次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打造城鄉聯動的產業集群,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并把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
國家層面對三農問題的關注,正在疏通企業再度進入農村市場的堵點。然而,農村市場在互聯網時代的再開發,依然需要家電企業的參與。農村市場對家電業的重要性,在過去多年的發展中可見一斑,第一輪家電下鄉政策的施行,為家電業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現如今在全球經濟放緩,外需下滑以及一二線城市需求飽和的背景下,需求就需要在下沉市場挖掘。這是家電企業必須與政策形成合力的重要原因。
家電網主編李韜認為,盡管農村經濟狀況、物流、售后、服務等條件也有所改善但是,農村市場的零散性、復雜性的問題仍然存在。對農村市場的進一步開發仍然是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