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馬消費 任建新
石頭掃地機器人,不僅能打掃衛生,還能“割韭菜”。
從曾經的千億市值,不到兩年時間,僅剩下了300多億。期間,各路大股東以及董監高密集高位減持,累計套現超過80億元。
如今,實際控制人昌敬超78億市值股票解禁,他和“小米系”等大股東已公告大舉減持。
就想問,石頭科技的上萬中小股東們怕不怕?
超78億市值解禁
有著“掃地茅”之稱的石頭科技,于2月21日,迎來了公司創始人、實際控制人昌敬首發原始股的解禁。
石頭科技(688169.SH)于2020年2月21日,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公告顯示,昌敬目前持有公司2169.4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3.15%。
以昨日收盤股價計,石頭科技本次解禁市值超過78億元。在本周有股份解禁的A股40多家上市公司中,解禁市值規模僅次于同為科創板公司的華峰測控,排名第二。
21日晚間,石頭科技公告披露,3月15日-9月14日,昌敬擬減持公司不超過2%股權。
昌敬今年41歲,可算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一名老兵。1999年-2006年,就讀于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先后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
大學畢業之后,他入職北京傲游天下,擔任技術經理。不過,他僅在這家公司工作了短短一年多時間,即跳槽到了微軟任程序經理。在微軟,他也只工作了不到3年。其后,他又在騰訊短暫任職高級產品經理,即選擇了創業。他創立的魔圖精靈公司,主打圖片美化軟件,產品推出市場,用戶規模不斷飆升。不到一年時間,被百度收入麾下。2011年,昌敬接受百度高級經理一職,隨魔圖精靈團隊一起加入百度。
雖然工作職位不斷高升,且創立的公司被大廠收購,但昌敬顯然還沒有實現財務自由。
其個人微博顯示,2011年,他還在為孩子上幼兒園的學費發愁,吐槽“上學難、上學貴”。2012年,他還在擠地鐵,為了趕時間,他被地鐵門夾住了。眾乘客合力之下,才在地鐵啟動之前拉進車廂,“死里逃生”。
2014年,昌敬離開百度,再次創業。過去多年的從業經歷,讓他積累了豐富的軟件行業經驗,但他固執地選擇了掃地機器人這一硬件領域,才有了今天的石頭科技。
當初,他拿著計劃書去見投資人時,并不被看好,直至遇到了小米。不僅拿到了資金,還有供應鏈、銷售渠道、業務等全方位支持,成為小米生態鏈的一員。
當然,石頭科技最終也給了小米豐厚的回報。
減持潮
據招股書,“小米系”天津金米在2015年3月,給石頭科技投資了1314萬元;順為則在2016年4月、2019年3月兩次參與對石頭科技的增資,分別投入1089.85萬元、98.06萬美元。
石頭科技上市后,順為、天津金米分別成為持有公司9.64%和8.89%股權的第二和第三大股東。
2020年2月,石頭科技以271.12元/股的發行價登陸科創板,刷新了當時科創板發行價紀錄。
公司上市后,股價節節攀升,在2021年6月21日竄上了1496.99元/股(后復權)的歷史高位,市值接近千億元。
公司上市一年之后,原始股大規模解禁,一場場減持大戲就此拉開。
策動減持浪潮的,正是以順為、天津金米、高榕、啟明等為代表的投資機構。
2021年3月6日-4月14日,順為通過集中競價,以954.86元-1205.01元/股,減持石頭科技50萬股,一舉套現5.49億元。
幾乎在同一時期,啟明、金米、高榕等機構,迎著高價,均以1000元左右的均價,大舉減持,分別套現8.26億元、16.50億元和8.28億元。
丁迪是石頭科技的早期投資人,眼光實在獨到。這位1983年出生的女士,于2014年和2015年,兩次累計出資300余萬元,成為持有石頭科技上市后5.93%股權的第五大股東。
她于2021年3月22日-5月28日,減持公司19.85萬股,套現2.11億元。當年8月17日-19日,她再以千元高價大宗交易減持3.9萬股,套現4614.72萬元。如今,丁迪仍持有石頭科技5.55%股權,對應市值超過18億元。
丁迪是誰?資料顯示,2009年3月以來,她一直在Dowjones Co.從事編輯工作。不過,其家庭長期從事投資業務。
石頭時代是石頭科技高管及核心員工持股平臺,為持有公司上市后7.50%股權的第四大股東。2021年3月16日-6月11日,其以918元-1472.88元/股,減持公司148.81萬股,一次性套現16.21億元。
在機構等投資人的帶動之下,石頭科技董監高團隊也毫不避嫌。
2021年3月19日-5月28日,董事兼副總毛國華、吳震、萬云鵬以及監事會主席張志淳,以935元-1111元/股集中減持,分別套現4.22億元、4.22億元、1.84億元和1.84億元,億萬富豪批量誕生。
2021年11月以及2022年11月,直接持有石頭科技較多股權的高管毛國華、吳震,監事會主席張志淳,董事兼副總萬云鵬相繼辭職,為個人后續減持掃清了障礙。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21年和2022年,各路原始股東已通過減持石頭科技,累計從二級市場收割了超過80億元。
更大的減持潮已在路上。今年1月16日,石頭科技披露,2月13日-8月12日,順為、金米、丁迪等三名大股東,計劃合計減持不超過公司9.5%股權。更有緊隨其后的昌敬。
競爭進入紅海
石頭科技創立之初,只有5名員工,均有微軟軟件研發背景。他們花兩個月時間,開發出了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SLAM)原型,證明了公司在軟件上可實現智能掃地機器人領域SLAM算法這一關鍵技術。
小米決定投資石頭科技,并委托其開發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
2016年及以前,石頭科技的全部收入都來自小米的委托加工。2016年9月和2017年9月,公司才相繼推出自有品牌“石頭”和“小瓦”。
與小米綁定,固然可以實現相對穩定的收入,但代工模式之下,毛利率低下,常年不到20%,與競爭對手科沃斯50%左右的毛利率,不可同日而語。
小米的加持,加之站上“懶人經濟”吹拂下的掃地機器人風口,石頭科技規模不斷攀升。營業收入從2016年的1.83億元猛增至2021年的58.37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由- 1124萬元躍升至14.02億元。
不過,誰也不想將自己的命運攥在他人手上。
石頭科技自有品牌推向市場后,快速降低對小米的依賴。2018年,小米模式給公司貢獻了15.29億元收入,占比公司總收入的50.17%。此后幾年,石頭科技來自小米的收入逐漸大幅降低。2021年,僅剩0.73億元,2022年上半年,更是降至0.13億元。
單飛之后,石頭科技只能斥巨資打品牌、建渠道,導致銷售費率不斷增長。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銷售費用更是同比增長73.57%至7.88億元,而同期營業收入增速僅有14.78%,直接導致當期歸母凈利潤下滑15.85%。
數據顯示,2021年和2022年,我國掃地機器人銷售量已連續兩年出現下滑,高增長的態勢不再。行業階段性天花板已現,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石頭科技過去表現優異的海外市場,因外部形勢的變化,導致短期承壓。
過去,掃地機器人的市場,主要被科沃斯、石頭、小米、云鯨等少數幾個專業品牌瓜分。如今,傳統家電巨頭格力、海爾、美的等,已攜帶各自智能掃地機器人產品紛紛下場。一場殘酷的競爭,已在所難免。
增速的下滑、股東密集減持、估值的回歸,石頭科技當前市值已僅剩337億元,與其巔峰期相比,縮水超過600億元。
昌敬所持股票的解禁,隨即宣布減持,“小米系”等大股東繼續等待獲利離場,短期內,石頭科技的股價或進一步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