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翟菜花
近日,小熊電器公布了自己的2022年度業績快報,不錯的財報表現讓這家近幾年勢頭兇猛的小家電品牌再一次獲得巨大關注。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22年,小熊電視實現超過41億元總營收,相比前一年同期漲幅超過14%;凈利潤為3.72 億元,同比增幅超過31%。
營收利潤雙增長的背景下,這說明小熊電器近一段時間所進行的產品精細化經營策略調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相比于行業內的其它競品來說,它的這種財務表現也值得稱道。
不過,存在于小熊電器身上的種種問題還在。
經歷了時代紅利下的飛速增長之后,小熊電器也難免隨著行業的降溫面臨疲態。在小家電模式下,它所面臨的技術實力、產品力等底層爭議也一直沒有消除。
一.模式危機,一直是小熊電器的隱患
回顧小熊電器的發展史,以創意小家電在傳統家電行業中突圍的它成功搭上了過去幾年的電商紅利時代,“后發制人”之下,小熊電器才展現出了遠高于傳統家電企業的發展增速。畢竟在傳統家電巨頭們崛起的時候,市場擴張靠的還是重資產開店。
從這個角度來看,2022年小熊電器取得營收、利潤雙增長的成績也算是意料之中。
不過,考慮到在2015年到2019年的“巔峰期”,小熊電器可是以38%的年復合增長率笑傲群雄,這個數據對比2022年14%的同比增長,我們能夠明顯感覺出小熊電器已經在面臨增長瓶頸。
2020年,小熊電器繼續保持了超過36%的營收增幅;2021年,它陡然遭遇營收、利潤同比雙降。這么再看它在2022年所取得的重新增長的成績,就能感受到巨大的波折和不確定了。
在這背后,小熊電器的模式一直是其風光與隱患的核心。
一直以來,小熊電器都十分依靠自己的爆款制造能力,這也成功幫助它在早期實現了不錯的增長。但這種商業模式下,小熊電器的產品多而不精,有創意但缺乏技術含量,這些問題讓它無法像傳統家電巨頭那樣走得“穩”。
一旦競品發力或行業環境不佳,那么小熊電器就可能會面臨像近幾年這樣的業績搖擺,這對企業的長期發展來說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好消息是,經歷了2021年的業績震蕩之后,2022年它又很快迎來了業績回升,這會讓遭受大量壓力的它能夠稍微“喘一口氣”。
雖然如此,小熊電器依舊沒有在根本上解決自己的問題。近年來,外界看到的它是在進行產品精簡、產品提升動作,但其發力的重點并非在于眾所周知的產品核心競爭力,而是在產量和設計上。
擴大生產規模、組建大量設計團隊、繼續強化營銷和品牌投入,這樣一種重營銷輕研發的狀態對于一家家電企業來說并非長久之計。即便它現在受到了年輕人的喜愛,但年輕人也是善變的,它若無法構建起真正的產品、技術護城河,那么被年輕人“拋棄”也會很快。
二.產品力爭議不斷,口碑反噬需警惕
當然,在普通消費者的眼中,小熊電器最大的潛在危機其實是真實的產品口碑。
由于小熊電器主打的是創意小家電模式,所以它所推出的產品一直是種類多、價格低、主打性價比。但所有人都知道的是,低價即便不能完全等同于低質,但有很大概率會讓產品在質量控制和服務層面遭遇問題,小熊電器自然也不例外。
這些年來,隨著小熊電器的異軍突起,隨之而來的用戶差評和投訴也席卷而來。在各大電商平臺和網絡投訴平臺,我們可以輕易地搜索到大量關于小熊電器產品的投訴,投訴內容涵蓋產品質量、售后服務等常見問題。
此外,小熊電器的很多產品雖然乍一看很有創意,可這種創意能持續多久是個問題。比如此前它賣得非常好的一些單品,隨著時間的過去,越來越多人開始“吐槽”這些產品其實并沒有什么用,這導致小熊電器的產品線陷入“假需求”的質疑。
歸根到底,還是小熊電器在產品力上出了問題,它主打的創意小家電到底能否撬動起復雜的家電市場,它會是曇花一現還是真的有持久的競爭力?這些問題始終圍繞在企業身邊。
隨著國內其它頭部巨頭開始注意到小家電細分市場、不斷填補空白,在產品硬實力上并沒有多少壁壘的小熊電器將會面臨越來越嚴峻的競爭壓力。考慮到一直到今天,小熊電器都“重營銷輕研發”、聚焦創意與顏值,它到底能走多遠成為很多行業內人士都在討論的話題。
小熊電器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所以近年來的它努力“求變”,希望通過內部調整來收獲更長遠的增長空間,比如它通過收購來強化高端產品線的探索,將觸角延伸至傳統小家電品類以“求穩”等。
但是從2022年的增長數據上來看,這些動作對于小熊電器的幫助有限,并沒有辦法讓它夢回過去的增長快車道。至于其它家電巨頭的圍剿會不會令小熊電器繼續遭遇業績不穩定的局面,這點還要繼續觀望,小熊電器目前并沒有找到賴以依靠的核心增長點。
如今,已經成長為“小巨頭”的小熊電器有些“進退兩難”,進的話是傳統家電紛繁復雜的技術研發、產業鏈構建,這需要有巨量的資金投入和戰略定力;退的話它只能局限于創意小家電和年輕消費者這一圈層,想象空間越來越有限,競品擠壓態勢也會越來越嚴峻。
小熊電器還能收獲多久年輕人的喜愛,在年輕人“變心”之前,它能否找到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來源:藍鯨